簡介
手診是運用視覺.觸覺等,對手上的征象進行有目的地觀察,以了解人體健康或疾病狀況的一種特殊診斷方法.人類認識自然,80%以上信息由視覺獲得,無論西醫的"視.觸.叩.聽",還是中醫的"望.聞.問.切",其"視"."望"均排第一位,因此,現在所指的手診,主要是指對手部的望診,這種方法中西方都有,主要分為氣色形態,手紋和手形三大類.
中醫理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補其不足,瀉其有余”。恢復陰陽相對平衡是治療基本原則。“邪之所湊,其氣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就是疾病,正,就是抵抗力,陰陽離決,是病危、病故。根據手診、舌診、甲診、脈診綜合分析辨證施治,因病而異,因人而異,因自然條件而異,中藥按君、臣、佐、使,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咸),按五行相生相克關系來調理機體,使之相對平衡,減輕痛苦,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歷史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同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經過歷代醫學家的不斷實踐、充實和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診斷疾病經驗。手紋診病也是其中一分支。它同經絡診法、腧穴診法、時辰診法及氣質診法一樣,雖一般診斷專著未載,尚未能普及于臨床,但確屬醫診法學之重要內容。經過醫學、生理、心理等學者們的努力,把這一歷經幾千年的潛在經驗逐步變成顯科學。 當代著名中醫學董建華說,“欲窮臨床,首重于診。診法之中,望聞問切,至為重要。 觀古往今來,為名醫者莫不精此四者之道。然四診之外,又有五氣六運可稽,易經八卦可演,千般諸法,精窮奧蘊。前賢雙調和孫思邈嘆曰: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發展
1956年,我國制定了十指紋分析法,并應用于臨床和司法系統。1966年之后,我國一些醫院用手紋和足紋特征來識別嬰兒,使皮紋學應用于臨床。
近年來,我國出現了**霞、林朗暉等許多著名掌紋醫學專家,也陸續出版了一些掌紋醫學專著。“從外知內。”“視其外,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疾矣。”“有諸內,必形諸外。”“掌中熱者腑中熱,掌中寒者腑中寒。”“手掌信息關全身。”這些認識,是古代醫學學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凡事物的局部都相似于該事物的整體,這是全息論的基本定測。《論語》也講“人焉廋哉”,就是說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必然要在外部表現。德國著名哲學家康德指出:“手是人類外在的頭腦”。人,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六腑、經絡溝通表里,運行氣血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十指連心。”現代解剖學證實,手神經直接著大腦,當臟器有病變時,就由自律神經傳到大腦,然后,再通過腦髓神經把變化情形顯示到雙手上。
以上是小編整理的淺談手診的歷史及發展★掌紋手相★的內容,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幫助。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的看相,請多多關注紫微府。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您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