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中國傳統一般指除夕到十五。那么春節大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習俗有哪些?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仙、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老輩傳下來的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家知道多少呢?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隋代杜臺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為頭,后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正月初一講究的是開門炮仗: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是必不可少的,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板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于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正月初八
初八是谷日,傳說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九
農歷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信眾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壽,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正月初十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伙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82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