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風水稍稍有一些了解的朋友會知道,在風水學中有“牛眠之地”的說法,它也是風水寶地的另一種說法,那么你知道這“牛眠之地”的來歷是怎樣的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這里面的故事吧。
說起陶淵明,大家都知道,那“桃花源地”也是很讓人向往的。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陶淵明的祖上也是很顯赫的,特別是他的曾爺爺陶侃,是東晉名將。而“牛眠之地”說法,就與陶侃有關。
陶侃生于東晉時期的江西九江一帶,其家境貧寒,命途多舛。但是,陶侃始終懷揣著一顆出人頭地的心。可惜天公不作美,陶侃還沒成年,就遭喪親的厄運。這天,陶侃還沒來得及埋葬已故的父親,發現家里的一頭耕牛不見了。這可急壞了陶侃——這牛可是陶侃日后生活的最大保障啊。于是陶侃顧不上招呼前來奔喪的親朋好友,就沿著村旁的山丘找牛去了。
但山中數目蔥定,重重疊嶂,就是看不到耕牛的蹤跡。陶侃心里著急,便學著牛哞哞地叫了起來。就在這時,樹林之中走出一位須發飄逸、雙目炯炯有神的老者,看著像是神仙。老者看了陶侃一會,臉上露出慈祥的微笑,問明陶侃的情況之后,老者向一處山崗指著說:“前面的山崗上有一頭牛,臥在一個水洼里面,看樣子像是睡著了。不知道是不是你家的牛?”陶侃聽完后,抬腿就要往那山崗趕去。老者突然又說道:“那牛眠之地可是塊風水寶地啊!如果有人將死去的親人葬在那里,后代就會大富大貴!”陶侃一聽這話,停住腳步,有些好奇地轉過身來,回頭看到老者目光定定地注視著自己,就更加好奇了,于是就問道:“老伯伯,除了那牛眠之地,還有哪塊也是風水寶地啊?”老者四下看了看,過了一會兒,指著旁邊的一做小山說道:“這山也不錯,能出太守一級的官。”說完,老者便飄然而去了。
陶侃低頭想了一下,暗自記下這兩個地方,隨后就去把牛牽回家。當時,陶侃的父親的墓地已經選好了,但陶侃回到家后,卻堅持把父親改葬到牛眠之地。前來奔喪的親朋好友出來阻攔,說這樣不好,但陶侃一再堅持,最后眾人只得同意,只是還是不理解。陶侃便將自己上山尋牛的過程說了一遍,眾人還是將信將疑,不過還是按照陶侃的意思,在牛眠之地葬了他的父親。說來也怪,此后陶家就一再地出現喜事:先是陶侃進了縣衙當一名小吏,又因為陶侃做事勤懇、踏實,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言而有信,加之日常工作生活中嚴于律己,所以眾人都非常敬重他,上司也對他很是賞識。就在這不久之后,陶侃就當上了郡守。陶侃當了郡守之后,更加勤勉,無論有什么事都親自過問,因此受到當地官民的擁護和愛戴。不久之后,陶侃升調為江州、荊州的刺史,兼管八州的軍事,從而成為東晉王朝大權在握、職位顯赫的軍政要員。
這一切,都應驗了當年老者所說的話。
這還沒完,陶侃后來把老者指出的另一塊風水寶地告訴了他的好友周訪。周訪的父親去世之后,周訪就把父親葬在了陶侃告訴他的那塊地。令人驚奇的是,周訪后來也做到了刺史官職,并且三代都連任刺史,成為了江東顯赫的家族。
陶侃得到的這塊牛眠之地是風水寶地,且后世受此福蔭甚廣,后來的風水先生就把風水寶地稱為牛眠之地。這,就是“牛眠之地”的來源了。
陶侃到了晚年,也受到此事的啟發,開始潛心鉆研風水之術,后來還寫了不少有關風水的著作,其中以《捉脈賦》為代表。他的作品還為后來的風水鉆研提供不少寶貴的資源。
以上就是風水寶地:牛眠地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8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