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是一個國家中最尊貴的人,凡事都是最講究的,皇陵更是無比講究。
但是并非講究就不會出現紕漏,清朝咸豐皇帝的陵墓就出現了一些明顯的不足。
接下來,紫微府為您介紹這位短命皇帝的皇陵風水學布局,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走近咸豐皇帝的定陵,我第一眼就向后山看去。因為咸豐皇帝三十一歲就死了,他的皇帝兒子更短命,六歲登基,十九歲就死了,在位期間基本上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一看就知道這位是短命的同治皇帝。
咸豐皇帝一生只有兩兒一女,長子同治接位后早夭,次子幼亡。如此傷人丁的陵墓會是什么樣?我快步走向定陵的側面山坡。
和一般游客不同,筆者對千篇一律的皇陵大門毫無興趣,研究雕刻工藝和門上有幾個釘子之類的課題就留給文物專家吧,而且定陵也沒有開放,走到大門前也是白搭。
我最感興趣的是皇陵下面千變萬化的地理,如何變幻莫測地影響著人的命運。我探著頭向后山走去,一直不解地念叨著:后山在哪里?怎么沒有后山?
站在陵墓大門的右側,向后看去,一條比較有力的龍脈卻從定陵后面向右前方滑下去了。再走上山沒有意義,在陵墓中部都看不到的后山,只有龍脈沒有金星化氣的地方,就算有龍穴也強不到哪里。何況這樣的地方根本就不會有結穴。
定陵后方只見龍脈,不見龍首低頭化出小金星,就此點穴下葬等于沒有靠山。
還是那句老話:山管人丁水管財,咸豐皇帝的陵墓沒有強大的靠山,他的子孫就不能健康長壽。
站在咸豐定陵功碑亭向前看去,發現這里的特點是明堂前瀉。此陵本來已經靠山有缺陷,為什么還要做一個斜著流水出去的明堂呢?如果筆者和當年建陵的欽天監開會,我定會懷疑他們在合伙害皇上。
風水學認為明堂宜平緩、藏風、聚氣,如封似閉是最高境界。風水口訣說:明堂藏萬馬,水口不容舟山。對明堂的要求從一個藏字就可以感受到。大家回憶一下在本文前面介紹過的順治孝陵,康熙景陵,乾隆裕陵,這三大名陵的明堂都平緩而封閉,和咸豐定陵的情況大相庭徑。
咸豐定陵的明堂前有個直瀉而下的斜坡,斜坡下有一條直沖出去的神道。
大家再回憶一下,前面說的三大名陵里根本就沒有直沖出去的神道,就算是順治孝陵的神道如此壯觀,從門前碑亭到神道的拐轉處全長不過140米,中間還有小曲折,沒有石像生。
而咸豐定陵的中軸神道全長竟有350米!足足比老祖宗的孝陵長了一倍有多,而且完全垂直,中間沒有任何曲折。這在風水中稱為元辰水,有這么一段口訣:
去水直,最堪傷,堂水傾瀉響瑯瑯。
真氣盡從流水去,主人喪禍似驅羊。
更有少亡并產死,退官失職賣田莊。
筆者說:現在大家可以看到了,皇帝的陵墓有元辰水,就是退位失魂賣國家,正是咸豐和他的兒子同治的所作所為。
前幾節我們盡情分析過三大名陵的青龍白虎,和名人后代的關系。咸豐定陵的青龍白虎有什么可分析的呢?沒有,因為站在陵前放眼看去,根本就沒有青龍白虎。從陵門向左看去,神廚庫外一片平原。
向右看去還是一片平原。遠遠的白虎山只影響長遠的后代和遠房親戚,對親生兒子毫無幫助。
清東陵整個陵區有巨大的龍虎山包圍著,可是左方青龍山緊迫,右方白虎山疏遠。定陵位于清東陵區的最右方,的確是距離白虎山比較近,但也遠達一公里,不能和其他陵墓的堂前龍虎相比。
至于青龍方就更可憐了,定陵的左方是清東陵的中央平原大明堂,莫說看不到最左方的青龍山馬蘭峪,連一點點隆起的小山丘都沒有,青龍方就這樣空蕩蕩地甩在那沒人管。
看到這里相信大家心里也有個推論了:因為靠山缺陷,所以咸豐的兒子同治身體孱弱;因為白虎太遠,咸豐自己又短命,生不到第三個兒子就死了;因為青龍方無掩無擋,大兒子同治皇帝荒淫無能,早早去世;更因為明堂傾瀉,元辰水直沖而去,以至國破家亡。
皇朝的滅亡不應歸咎于風水,更不可能因為一個皇陵的風水失敗就有如此大的影響,政治體系和生產力的落后才是真正原因,但是風水的神奇在于同步反應出這些現象。
在這里筆者無意研究風水和皇朝之間的因果關系,只是找出其中表象上的關聯印證中華傳統文化,可是咸豐定陵犯下這么多低級風水錯誤,當年滿朝文武竟無人發現,這不禁讓人心寒。
難道欽天監的官員已經無能到亂造風水?
難道朝中除了欽天監就無人會看風水,一直沒有發現這些風水敗筆?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7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