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帝王風水堪輿故事之清永陵

風水大师

清朝時我國的最后一個王朝,關于它的故事,并不會隨著它的沒落而消失。
我國古代君主們,大多非常信仰風水學,因此清朝也有許多與風水學相關的傳說。
接下來,紫微府為您介紹清永陵的風水堪輿故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清永陵位于遼寧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座落在永陵鎮西北一公里之啟運山南麓。陵寢依山面水,四周群山拱衛,眾水朝宗,山環水抱,風景壯觀,交通方便,氣候宜人。

清永陵是清皇室的祖陵,位居清初盛京三陵之首。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初稱興京陵,順治十六年(1659年),改興京陵為永陵。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這里埋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和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

順治五年清世祖福臨追封孟特穆為肇祖原皇帝,福滿為興祖直皇帝,覺昌安為景祖翼皇帝,塔克世為顯祖宣皇帝。并追封禮敦為武功郡王,塔察篇古為恪恭貝勒。

永陵古建筑群由下馬碑、前院、方城、寶城、省牲所等部分組成。陵寢共占地一萬一千多平方米。陵前有八百多米筆直的參拜道。參拜道的南端東西兩側及參拜道的北端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下馬石碑。

陵寢建筑,黃瓦紅墻,琉璃瓦頂。形制簡陋、樸實無華。陵山、享殿、方城門皆冠名啟運以示滿族發祥于此,清朝肇基于此。前院內并列四皇帝,四皇后圣德神功碑樓是清帝陵寢中的特例。小木作硬山式正紅門別具滿族特色。碑樓坐龍石刻為清帝王陵中僅見。

君臣一陵、四帝后聚葬亦為中國帝王陵葬制中所罕有。建筑早、規模小、墓主多、輩分高、形制簡、特色濃是清永陵的主要特征。它具有我國古代建筑的優秀傳統和滿族藝術風格。在《地理原真》一書上,有句這樣的話:自古以來,出圣出賢盡在朝陽俊秀之處,清雅之地。

概觀中國歷史,王朝更替之際多有風水逸話伴之先后,而出現在真命天子左右的王氣或天子之氣更是頻出不窮,王朝的正統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受這種天命觀念所支撐的。

當年秦始皇深謀遠慮,得知五百年后金陵之地將出現天子之氣,于是掘山斷脈,以撲滅該地所孕育的山川靈氣;劉伯溫望天相,輔佐朱元璋打天下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新王朝的創建是以否定舊王朝為前提的,這就意味著需要暫時割斷歷史的連續性,而連續性的斷絕又代表了新王朝正統性的喪失。于是,為了確定正統,重新建構歷史合理性便成為當務之急。這個合理性就是所謂的天命標志——天子之氣,亦即風水。

當年被漢人們稱為異族王朝的清朝,當然不會忘記援用風水說和天命說來主張其正統地位,也許正因為是異族,就更需要強調它在中國王朝譜系中的歷史連續性。主張這種天命說的風水故事,主要靠傳說和故事的形式流傳于民間,而在正史《清史稿》中卻幾乎不見其蹤影。

口頭傳承有時會轉化為文字記錄,并作為王朝歷史的一部分被人們傳播,被人們所記憶。而當這個記憶被引申到政治場域時,它便會由多聲道切換為特權化了的被控制的記憶。

在與風水相關的這種歷史記憶,不是在生活實踐的場域,而是在傳統文化的脈絡中被喚起的,在這種情境下,風水從以往的迷信話語中解放出來,扮演著一個創造傳統文化的助手角色。而對滿族而言,傳統文化始終伴隨著征服王朝的歷史性特征。

今天,我們來到世界文化遺產清永陵,歷史記憶就被人們重新喚醒,無形的記憶變成了具體有形的神樹或赫圖阿拉城的宮殿,而風水寶地,如今也成了滿族認同的依據之一。

清永陵神樹傳說
相傳明朝末年,崇禎皇帝當政的時候,與欽天監夜觀天象,忽然發現遼東有望不斷的紫氣滾滾而來,就像百條神龍在騰云駕霧。他怕混龍出世自己皇位被篡,就從南方找來一個風水先生到東北破除100條龍脈。

他帶領一班人馬來到東北,走東溝,串西崗,發現龍脈,就在龍脖子上挖一道大深溝,意思是割了龍首,或在龍頭上壓個小廟,以表示鎮住了龍氣。就這樣,他們一連破了99道龍脈。剩下一條離地三尺的懸龍。他想,既然是懸龍,不附在地面上,也就形不成龍脈,誰也葬不上,就成不了混龍,不破也罷。于是,他便回京復命去了。

恰在此時,努爾哈赤祖先在長白山被其他部落打敗,于是,努爾哈赤的祖父背著父親的尸骨,沿著長白山走下來,打算給自己的部落找一個落腳的地方。這天,他來到蘇子河畔,煙囪山下,見天色已晚,就住進附近一個小店。可是,店主人見他身背骨灰匣,說什么也不讓他進店。

無奈,他只好背著父親的骨灰匣走出小店,來到龍崗山腳下,見有一棵大榆樹,樹干離地三尺分叉,于是便把骨灰匣放在上面,準備次日來取,然后回客店住下。

第二天,他來取骨灰匣想繼續走路,可是卻怎么拿也拿不下來,越使勁越往里長。一著急,他急忙借來一把斧子,想把樹杈劈開,可是一斧子下去,大榆樹竟流出幾滴血來。

他趕緊找來一位風水先生,風水先生來到這里,看了看大榆樹,又看了看周圍的山形地勢說:這兒是塊風水寶地,前有呼蘭哈達(煙囪山)相照,后有龍崗山相依,龍崗山有12個山包,你家里將有12代皇帝可作,天意不可違,你就把尸骨葬在這里吧。原來,那條懸龍正盤在這棵大榆樹上,被努爾哈赤的祖先給壓中了。

努爾哈赤的祖父葬好骨灰匣,就回到長白山,把部落遷到離龍崗山不遠的赫圖阿拉住了下來。后來,努爾哈赤以父祖被害為由,發布七大恨起兵,他東征西討,真的打敗了明朝,做了清王朝開國皇帝,清朝也真的出了12代真龍天子。

此題材的民間故事,廣泛流傳于遼寧省新賓地區,上述故事不但導游給我們講解,考證撫順市社會科學院新賓滿族研究所編《新賓旅游景點導游詞》上記得非常詳盡。

民間流傳更多的故事版本,背尸骨占風水的主人公,并非努爾哈赤祖父,而是努爾哈赤本人。

我們聽了,也作了考證,注意到故事主人公雖說祖父,但沒有出現具體名字,整個敘述是圍繞著努爾哈赤展開的。這說明,該傳說的記憶核心不是祖父,而是努爾哈赤。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7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