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古墓風水解瀆

風水大师

大家可能都會在電視劇中都可以看到一些古墓,而在現實中的古墓都是在風水都是如何的呢,對此古墓風水解瀆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墓風水解瀆

解讀南北古墓風水

在海鹽考察期間,南北湖的湖光山色賞心悅目,讓我回到贛州家中二個多月了還在夢中游覽,同時考察一個兵部尚書古墓的經歷,讓我回味不已。

想不到浙江海鹽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南北湖,這是我國唯一集山、海、湖為一體的風景區,位于杭州灣北岸海鹽縣境內,歷史最早記載于宋,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浙江十大最佳休閑度假勝地之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我坐在車上為這山水之美嘖嘖稱嘆!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湖中有堤,長約500米,把湖分為南北兩半,故名南北湖。相傳堤為清朝一位姓鮑的鹽運使主持疏浚湖中淤泥堆筑而成,所以又名鮑公堤,俗稱中湖塘。堤中是公路,兩旁有楊柳、碧桃和香樟。這天,雖然天空恰巧飄起了細微的小雨,為群山披上一層白色的霧裝,湖中漣漪和著微風吻著起舞的柳葉,人在湖畔行,山水融心中。

北湖中央有一小島,每當秋末初冬,便有成群的白鷺飛臨棲息,故名白鷺洲。白鷺洲為湖心墩,是北湖疏浚時堆積而成。島不大,但異常安靜清幽,在島上可以品茗、觀魚、賞荷、眺望四周群山。許多高大蒼勁的槐樹的繁茂枝葉像涼棚一樣罩在小島上空。一條卵石鋪成的小徑穿行林中。右邊近水處有一座小巧的竹制涼亭。島的中央有一泓清澈的湖水,養有水禽和荷花,旁邊有一條通往島外的湖的細小水道,一座名曰垂虹的小石橋跨越其上。島上湖邊有陳從周所題澉湖秋月的碑刻, 玲瓏,能兼兩者之長。

我們無暇顧及這湖光山色,因為從事風水研究者有一個怪癖,喜歡考察古墓和古建筑。親近大自然,與古建筑對話,從中解讀出其中的風水玄機。

天空還飄著細雨,弟子祥鋒驅車找到其朋友邱林根,請他帶路找古墓。邱林根是一個壯實的中年男子,也是收藏家。他樂于助人,聽我從江西打老遠來此考察古墓,把手中正忙著事丟在一旁,穿著高筒雨鞋,領著我們沿著泥濘山路上山。山路雜草叢生,難道一個兵部尚書陵墓深藏在高山上無人知曉嗎?南北湖不開發此陵墓做一個景點,不是浪費旅游資源嗎?

我艱難地挺進在泥濘山路上,祥鋒生怕我的皮鞋被爛泥浸濕,用塑料袋扎在我鞋上,這真是荒無人煙的山旮旯,難怪無人來此尋游。我咬緊牙根,拖著扭傷的左足一步步艱難攀登,約走了半個多小時,邱先生說到了!終于在一山腰上依稀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昂然屹立在深山中,其下面雜草中藏著幾尊石獸像。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好像尋到寶貝一樣興奮,走近古墓仔細觀察,古墓已不完整,被挖過,有重修的印跡,尚存墓碑字跡模糊,依稀可見徐尚書筱云陵墓字樣。另還有墓座一旁有當地政府修復的紀事碑。經測,此陵墓位于大旗山腹中,左右護砂有情,但是明堂為長方形。坐穴為申山寅向丙申,兩側有隨龍水從蜿延流過墓前,交匯流于半月池中,再流向辛戍水口,站在古墓前眺望朝應峰,觀音山秀挺,案山圓凈。想不到這大旗山下有這一風水殊勝之地!

這古墓葬了何許貴人也?也許你會問。對了,我光顧講述我的登山之苦,還沒有介紹墓主徐用儀身份。好吧,看官聽著:

墓主徐用儀(1826—1900)字吉甫,號筱云,武原鎮人。清咸豐九年(1859)舉人。同治元年(1862)為軍機章京。次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光緒三年(1877)為太仆寺少卿升大理寺卿,曾上《整頓圜法疏》,提出整頓錢法建議,并奉旨議行。二十年任軍機大臣。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徐用儀和李鴻章、孫毓汶等相結納主和,與主戰派翁同和等相抵觸,被彈劾為朋比誤國而退出軍機處及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二十四年奉命再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并任會典館副總裁。后又擢任兵部尚書。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時,與主張利用義和團排外的載漪等人意見相悖,力主鎮壓。和立山、聯元等認為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反對圍攻使館和對外宣戰。曾奉西太后之命與立山至各國駐京使館,令勿進兵。主戰派借此以私通洋人罪名入奏,將徐用儀與立山、聯元、許景澄、袁昶在北京被處死。宣統即位后給其昭雪,賜謚忠愍,厚葬于六里邵灣。

在中國,歷來每當人們道古論今,回顧歷史滄桑,常會同情地嗟嘆:自古忠臣無好死,連說書的唱詞也有:說忠良,道忠良,忠良幾個好下場!

 打開中國歷史畫卷,一個個古代忠臣慘死非命的事例舉不勝舉。他們多是愛國愛人民的好人,或是在強敵入侵時挺身而出,或是為國家鞠躬盡瘁,或是為事業死而后已,或是敢于為老百姓仗義執言,但是,他們往往含冤而死,死得悲慘激烈,死得叫人同情惋惜。他們的慘死,常常得到人民群眾的敬仰、緬懷,乃至立廟祭祀。不過徐用儀死后厚葬是皇帝發善心之舉才有這體面的葬身之地。

再好的風水寶地也禁不住文革暴亂分子的挖墳破壞。不知九泉之下的徐用儀該當何想 ?想想自己生前忠君報國落得官帽丟地性命不保,死后雖得皇恩加持,享受高官死后厚葬待遇,也風光不了多少年,又遭挖墳鞭尸之苦。不知徐用儀有無后人,難道這老祖宗的墳墓也不來祭奠!

我為古人之死無安寧而傷心落淚,下山路中心情沉重,獨自默默走著,路過一光滑的石坡時不小心重重地滑倒在地,我摔倒地下的一瞬間心想,難道徐用儀見我空手來,沒有為其上香燭怪罪我?祥鋒見我摔倒臉色勃然大變,見我慢慢能站起來才舒展一口氣。

我心中呤詩一首療治傷痛,:筱云墳前無香燭,那堪風雨來吹打,榮華富貴飛煙滅,斷崖千丈立孤松!


怎樣看風水找古墓?

大多數古墓從地表來看都無特別之處,但可以從當地土質中勘測出元素的異樣,如秦始皇陵周圍土地中含有大量汞元素,這是一般自然界不會形成,而是人為造成的現象。如有較龐大的古墓,許有相應文獻記載,可據文獻鎖定范圍,尋找適宜的風水之地(必精通周易乾坤之術),進行進一步的范圍鎖定,如無專業設備,用粗鐵棒敲擊附近土地,如此片土地敲擊之聲與他地不同,則極有可能為墓地。


古墓風水真實案例

中國有句古話叫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說北邙是一個風水寶地,倘若死后能長眠于此,那么子孫萬代都將因此而受益。特別是它對面就是黃河,更是符合了風水學說的思想: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征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也正因如此,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以福蔭后人,江山永固。邙山上下,戰國、秦、漢、曹魏、西晉、北魏、東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顯赫人物都在此長眠。把他們的名字排列起來,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古代史:殷王、東周諸王、東漢諸帝、蜀漢后主、曹魏諸帝、西晉諸帝、陳后主、唐明宗、南唐李后主、蘇秦、呂不韋、夏侯嬰、陳平、賈誼、班超、何進、關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杰、杜甫、石守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6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