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習中醫的朋友都是要結合這陰陽五行學的,因為這中醫陰陽五行是密不可切的,在中醫學中會有很多地方都會需要用到這中醫陰陽五行的,下面就來看看詳細的資料吧!
中醫陰陽五行
中醫陰陽五行特點
1、整體平衡觀念: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生理上互相協調,病理上互相影響。 整體平衡觀念: 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變化反映內在臟腑病變。 人體與外部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是一個整體,局部疾病,要放到整體環境中討論。
2、五行學說:相生相克。相生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促進、助長之作用; 相克是指一事物對另一事物有抑制和制約的作用。即相生促發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發展,相克利平衡! 即相生促發展 由于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故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存在著生我、 我生 和克我、我克四個方面的聯系。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
3、辯證施治:證,指疾病的原因和性質。不同于癥。癥是指疾病的現象, 通過望、聞、問、切來判斷。同病異治;呼吸問題可能由肺、腎或心臟疾病引起。 要用不同方法解決。異病同治:85%以上的疾病與免疫失調有關。固本扶正、調節免 疫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4、陰陽學說: 陽——運動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 陰——靜止的、內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 陽虛則外寒。陽虛——寒癥——功能衰退,癥狀表現:疲乏無力、精神萎靡、 畏寒肢冷、腰酸腿痛、夜尿多(五更瀉)。 陰虛則內熱。陰虛——熱癥——功能亢進,癥狀表現:五心煩熱、面色潮紅、 煩而多言、口干咽燥、渴喜冷飲、尿黃、便干。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邪正斗爭,陰陽失調。里邪出表為病退,表邪入時灰病進! 防治原則: 防治原則:無病防病(病前)、既病防變(病中)、愈后防復(病后) 《黃帝內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已病早治!治病求本。急治標、 緩治本。 黃帝內經》。
中醫陰陽五行主事
木主肝:火主心,土主脾,金主肺,水主腎。
五行臟肺:木主膽,火主小腸,土主胃,金主大腸,水主膀胱。
五行五官:木主目,火主舌,土主口,金主鼻,水主耳。
五行之氣:木主魂,火主神,土主智,金主魄,水主精。
五行臟外:木主骨,火主氣,土主肉,金主精,水主脈。
五行之身:木主爪,火主面,土主唇,金主毛,水主發。
五行之味:木主酸,火主苦,土主甜,金主醒,水主咸。
五行之志:木主怒,火主喜,土主憂,金主悲,水主恐。
五行之聲:木主呼,火主笑,土主歌,金主苦,水主申。
五行之季:木主春,火主夏,土主季下,金主秋,水主東。
五行之谷:木主麥,火主菽,土主稷,金主麻,水主黍。
五行之音:木主角,火主微,土主宮,金主商,水主羽。
弦脈鉤脈緩脈毛脈石脈木在臟腑體內主肝與膽;木又主筋骨與四肢。
火在臟腑體內主心臟與小腸;火又主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土在臟腑體內主脾與胃;土又主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金在臟腑體內主肺與大腸;金又主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水在臟腑體內主腎與膀胱;水又主腦及整個泌尿系統。
以上就是中醫陰陽五行的全部內容,更多風水資訊請關注紫微府。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63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