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很明顯的音樂已經離不開人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中隨時都會聽見音樂,特別自己在不開心的時候,很多的人都會選擇聽聽音樂來緩解心情,下面就來看下小編的音樂的五行介紹吧!
音樂的五行介紹
中國傳統五行音樂
中國傳統哲理指出,人是天地自然之子,人的生命活動和世間萬物的變化,都是相互關聯、相互呼應、相和相隨的,此所謂天人相應、天地人合一。天布五行(木、火、土、金、水),生五音(角、征、宮、商、羽);地有五季(春、夏、長夏、秋、冬),育五化(生、長、化、收、藏),人有五臟(肝、心、脾、肺、腎),生五志(怒、喜、思、憂、恐)。天地五行、五音、五季、五化的變化,直接影響著世間萬物的變化,從而導致人們的情緒、情志、心態和健康的變化。
【五音與五行】中國早在五音療疾的記載,《黃帝內經》中指出,角為木音,征為火音,宮為土音,商為金音,羽為水音。這就表明五音(角、征、宮、商、羽)與五行(木、火、土、金、水)相應;與五臟(肝、心、脾、肺、腎),五志(怒、喜、思、憂、恐)相連。角調音樂具有木氣的屬性,能防治氣的內郁;征調音樂具有火氣的特征,有利防治氣機的下陷;宮調音樂具有土氣的特征,以利防治氣的升降紊亂;商調音樂具備金氣的特點,以防治氣的耗散;羽調音樂為水氣的體現,利于防治氣的上逆或過分上炎。這就是五行音樂能響人體氣機運華,能平秘陰陽、調理氣血、保持體內氣機動態平衡、維護人體健康的原因所在。
天地陰陽二氣和人體內氣機運化的不平衡,有中庸平和、太過和不及之分,與天地自然及然提氣機變化相對應的五行音樂,也有正調、太調和少調之分。
五音處方的組成規律
一、中和之道
《樂記·樂論篇》認為:樂為天地之和,中國傳統音樂是表達中和之道的藝術,強調中和之美,和諧、自然,不追求強烈,非常宜于治療,平衡身心,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所謂滋味聲色所以養人,過度則易生病,平和可養生益壽。
二、情緒調節
古老的中國音樂表達朦朧、超越的藝術意境,與人類精神心理世界緊密相聯,而其中音樂與情緒的相關性,是比較容易把握的,可以成為與現代醫學和現代音樂治療學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銜接點之一。中醫認為七情過激引起氣機的過度變化,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驚則氣亂,喜則氣緩,憂則氣聚,悲則氣消,思則氣結。情緒過激能導致體內功能失衡,是引起情志因素疾病的主要因素。
中醫認為人的各種情志之間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約的動態關系,針對情緒的過激變化,中醫提出了情志相勝理論,《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當某種情緒過甚而致發病時,可以用另一種相勝的情志來轉移、制約或平衡它,從而使過度的情緒得以調和。該法的要點在于情緒轉移、制約和平衡,也可配合文學、美術和等其它藝術形式來更好地實現。
舉例,肝陽上亢類型高血壓病人,容易發怒,我們給予有商調式或悲傷色彩較濃的音樂聆聽,如《小胡笳》、《江河水》、《漢宮秋月》、《雙聲恨》和《病中吟》等,這些樂曲,以悲情見長,凄切感人,有良好制約憤怒和穩定血壓作用,比較其它類型音樂差異顯著。
如果是陰虛陽亢類型患者,還可以選擇羽調的水樂,如《二泉映月》、《寒江殘雪》、《平沙落雁》、《瀟湘水云》、《小河淌水》等,這些樂曲有柔和、清潤的特點,能導引精氣,滋陰潛陽。有時候,根據具體心理特點,投其所好,安排一些有歡樂愉快類型的樂曲,如《花好月圓》、《喜洋洋》《瑤族舞曲》《喜相逢》《鳥投林》等,或升發調暢類型的音樂,如《光明行》、《霸王卸甲》《戰臺風》《賽龍奪錦》等,使患者進入情緒狀態,或溫厚、中和類型的音樂,如《梅花三弄》《陽春白雪》《霓裳曲》《滿庭芳》《憶多嬌》等,使得患者的憤怒情緒需要順勢轉移、宣泄或撫慰,再以悲調樂曲施之,則亢陽興奮的狀態得到化解,氣血回復平衡,心中平和自然顯現。
根據腦功能學,各種情緒產生于大腦中樞,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微妙的復雜性聯系。情緒心理應激,導致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網絡功能失調,是產生各種身心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與中醫理論有不謀而合的相通之處,中醫學早已從整體和辨證的思路認識到,人的各種情志之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約的動態關系,故中醫情志理論的描述與人的狀態相結合,更為直接和生動,并指導臨床各種方法的運用。
三、結合其它方法
1、結合物理電療法-音樂電針
音樂電針是在電針的基礎上結合音樂療法,并吸取了電療的特點發展起來的,具有刺激經穴和音樂治療的雙重作用。它與傳統的針刺穴位(包括電針療法或以電極代替毫針導入脈沖電流)一樣,通過穴位的刺激,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補虛瀉實,提高免疫功能;同時,它又兼有音樂的欣賞性和娛樂性,充分發揮音樂的生理、心理功能,尤其是由音樂信號經過換能處理,音樂脈沖電流不僅具有調制特點,而且是低、中頻脈沖電流的集合體,其頻率范圍廣,約在20~20000Hz之間,具有音樂風格和特點的同步音樂脈沖電流,刺激經絡穴位,治療效果也隨之明顯提高。音樂電針療法具有舒心活血、鎮靜催眠、解痙止痛、抗炎消腫、蠲痹降壓、預防肌肉萎縮等功效。該療法目前仍處于臨床研究階段,進一步深入的開發性研究正在開展,隨著音樂元素中更有針對性的符合人體特性的信號規律的闡明和發現,該療法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2、結合導引、按摩等養生方法
運用音樂輔助導引的方法,是最古老也是最容易為人所接受的方法之一。在優雅、恬靜的音樂環境下,進行調心、調息、調形,通過養心安神,吐濁納清,運行氣血精氣,煉意調神,增強定力,可以治療精神心理疾患,尤其適合精神過度緊張,身心失調諸疾患者。
一種是專門以音聲導引,通經行氣,祛病療疾的如六字決、念誦法、歌詠法、樂器演奏等;另一種是傳統音樂與運動導引有機結合,主動運動類型有如各種太極拳、易筋經、養生氣功、保健功等,被動運動主要是按摩為主,在合適的音樂配合下,更容易使人放松,進入狀態,提高療效。
3、結合精神心理調節
音樂治療以其卓著的情感及精神效應、聯想效應和心身效應,是調節精神心理狀態的最佳手段之一。針對患者心理,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的一系列方法。
①順志從欲法通過滿足人的意愿、感情和生理需要,來達到祛除心理障礙的方法。古醫家張景岳說若思慮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難取效。以音樂意境合其情意,順遂其欲,疏導氣機,促進康復。根據患者的病情和情緒狀態直接給以性質類同,感覺相近的音樂,得到共鳴后,引導患者步向良好狀態。
②精神內守法中醫認為,心為五臟六腑之主,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肯定了心理因素對機體各臟器生理狀況和過程的重要影響。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對環境的適應性是減少疾病和加快身體康復的基本健康策略。傳統古典音樂,有一種有規律合乎自然的節奏,能有效的疏緩那些引起內心不安和騷動的外界刺激,保持內心的平靜;自然地對待七情變化,調節欲望,有節,不貪不縱,保持中和,精神內守,真氣從之。
③認知引導療法《素問·移精變氣論》中說: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所謂移精變氣,就是移易精神,改變氣機。所謂祝由就是告之疾病的來由。人的行為受信念、興趣、態度等認知因素所支配,所以要改變當事人的不良行為,就必需先引導其認知的改變。傳統音樂者,調和陰陽,舒暢血脈,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調整精神情緒,舒展血脈,不良行為和認知得到導引和改善。
④暗示療法采用語言或某種刺激物以含蓄、間接的方式對病人的心理狀況施加影響,誘導病人接受某種信念,重建自信心,或改變其情緒和行為,使其情緒和行為朝向特定的方式反應。該法尤其適合于因疑心、誤解、猜測、幻覺等所導致的心理障礙和文化因素相關的精神疾病情況。音樂的非語言方式非常適合進行暗示。
以上就是音樂的五行介紹的詳細內容,更多請關注紫微府其它相關文章。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63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