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風水是一種建筑文化

風水大师

 于希賢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文史館館員。1940年出生,中國著名風水文化學者。現任中國徐霞客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長城學會常務理事。于希賢教授長年從事中國古代地理學、城市規劃、旅游規劃、景觀設計、方志學及中國文化地理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在世界文明的發展演變進程中,許多國家許多民族都對世界文明做出過貢獻。但其中貢獻最大的可以分為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兩大體系。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是一個陰陽互補、陰陽互動的太極球,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兩個方面隨著時間、空間的轉變,有一個相生相克的過程,使文明得以一代代薪火相傳。

西方文明發源于地中海的古希臘、古羅馬和古埃及,后來演化為歐美的文明、基督教的文明、天主教的文明、東正教和伊斯蘭教的文明。

東方文明發源于東亞這塊古老的土地上,以中國為核心,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文明。

幾千年世界文明的進程中,這兩大文明體系曾交光互映,陰陽相長。世界西方文明已經興盛了500多年,中國的和平崛起才剛剛起步,處在一個轉型時期、變動時期,但從上升趨勢上看,中華文化和平崛起、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可謂是當今以至今后世界發展的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正是由于東西方兩大文明的不同起源和演變,造就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系統和思維方式。西方文明著重于科學化的細分、拆零,著重于分析、抽象、歸納、演繹的思維方式;東方文明講究物性思維,以陰陽五行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分析,用象、數、理、氣的思維方式,宜于看到物質與精神運動的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天、地、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做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比如西醫是建立在細胞學和解剖學基礎上,中醫卻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之上。所以這兩個思維方式有同有異,但總的來說是可以互補的。我們今天對于西方文明是抱著開放的學習的態度,既不排斥,也不全盤西化,對外來文化的學習和接受一定要有一個使外來文化中國化的過程,最終希望達到一種古今文化交融、中西文明薈萃的和諧狀態。

風水文化是中國傳承了五六千年的建筑學、規劃學、人和環境關系的學問。它是建立在《易經》和《黃帝內經》的哲學理論基礎上,建立在氣和氣場觀念的基礎上的一種傳統的民俗文化。

一個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民族國家,一定要堅守自己的文化根脈,這是這個民族國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所謂文化,就是一種生活的態度,這個生活態度分三個層次:一是抽象的哲學的宗教的層次;二是狹義的文化層次,比如語言文字、文學戲劇、唐詩宋詞等等;第三個層次就是物質文化的層次,比如城鎮面貌、家居住宅形態布局和內部裝修、家居陳設等。其中第三個層次是可視的物質化的,稱之為器,前兩個層次稱之為道,器反映道,道指導器,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可分割。

我們看待風水文化,不能以西方的思維方式來衡量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簡單地把風水看成是科學還是迷信。風水既不是西方意義上的科學,也不是西方意義上的迷信。它在東方這塊土地上已經有五六千年的歷史,經過不斷的衍生發展,走過了風風雨雨和一波三折、九曲回腸的道路才發展到了今天。有時候也會一不小心走上歧途,再經過自我調整,形成了一套獨立的建筑文化體系。

問:說起風水,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玄學,您作為中國第一風水學大師,能不能簡單地告訴大家究竟什么是風水?風水所追求的價值取向何在?

于希賢:風水追求的目標就是人與環境的和諧。孤陰不長、獨陽不生,陰陽要協調,世界才能生生不息,調節人和他生活的環境使之氣場和諧,這是風水理論里最核心的觀點。什么是好風水,怎樣來調節風水,就是調整人與自然環境的氣場,人與社會環境的氣場,人與人的氣場,使之和諧。和諧就會吉祥,就會逢兇化吉。

風水并不是建立在鬼神的概念之上,而是以氣和氣場為核心的理念,這種氣的概念和西方講的空氣不一樣。中國風水不僅包括物質的空氣,它也是一種活力、活體,包括了各種各樣的生物波、電磁波、可見光形成的一種能量。生命的本源就是氣。人生一口氣,一旦無時萬事休矣。這種氣看不到,但能感覺到。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氣場在中間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人睡覺老睡不好,挑床,也是因為氣場不對。最早在中國風水書里提到氣場的就是郭璞,他是風水理論的祖師爺。

問:風水追求的根本目標是和諧,陰陽平衡。這與我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文化是完全契合的,這其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和區別?風水文化與其他傳統文化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

于希賢:風水文化和中醫文化的最高哲學理論來源都是《易經》和《黃帝內經》。風水追求人與環境的和諧與平衡,這個環境可分為大環境、中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包括人與整個自然界的協調發展,中環境包括人與城市的和諧共處等,小環境包括人們家居住宅、墓地選擇等。中醫文化也是建立在陰陽、五行的整體有機理論之上,以辨別和調節人體的陰陽、虛實、表里、寒熱為要務,從而協調人體內部和人與環境的關系,這是中醫的獨特之處。

風水本來就是一種傳統的建筑文化、一門科學,在文化地理、建筑規劃、景觀設計等研究領域都發揮著很多作用。其實,在上世紀20年代西方的景觀設計、規劃設計、建筑學等一套理論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哪一座城市,哪一個鄉村,哪一個有名的建筑不是在風水思想指導下建造的呢?風水出現的時候,也就是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青龍、白虎、天圓地方的時候,約距今6500年前,世界上還沒有什么封建社會,所以說風水是封建的是不顧歷史事實的,上面已述風水不是建立在鬼神的觀念上而是建立在中國文化氣和氣場的觀念之上,所以它與迷信也無關。它是中國原創的建筑文化藝術。

問:目前社會上有很多人打著風水師的名號,在外面裝神弄鬼,招搖撞騙,您對此有什么看法?

于希賢:現在民間雖然有不少真知灼見的風水工作者,但也有不少一知半解的假風水先生,甚至有的裝神弄鬼、招搖撞騙。一些人甚至連最基本的關于風水文化的典籍都沒有看過。一提風水,人家就想到這些人。這種情況下,要讓人們不把風水當成迷信,那倒真是難了。

其實,從中國文化上講風水,是建立在氣和氣場基礎上的,而不是建立在鬼神意志基礎上的。它對鬼神的態度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遠之。這與孔子對鬼神的態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既不否認也不承認,心存敬畏之心,但又不過分依賴和迷戀。它對客觀世界的態度也是既不唯心也不唯物,因為唯心唯物的思維方式本來就是外來的觀念,我們抱以心物交替的態度來認識客觀世界。所以,風水文化研究應該求真務實,應該以易學經典為理論基礎,以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為實踐來源,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

問:我們都知道,于老師作為現代版的徐霞客,一生游歷甚廣,見識頗多。不知道在您心目中哪些地方可以稱得上是風水寶地,哪些景觀建筑給您的印象比較深刻?

于希賢:其實每個地方、每座城市都有其圣山、母親河,保護好每個地域的圣山、母親河,也就是在協調人與環境的關系,從而使得這個地域持續發展的根脈不斷。比如中國的五岳圣山、北京的香山、玉泉山,杭州的鳳凰山,廣州的白云山,昆明的轎子雪山。

至于具體的景觀建筑,以北京為例,奧林匹克公園的龍鳳呈祥設計就非常符合我國的風水思想,在原有龍形水系基礎上創造了龍鳳呈祥這一建筑造型,以體現龍鳳呈祥的主題;這是建筑師李祖源邀請我去看的。

至于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個別新型建筑,存在一種一味求新求異的設計理念,這與中國幾千年來追求方圓規整的建筑文化理論是相悖的。我們應該在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基礎之上追求創新和突破。

問:風水文化誕生于中國,后來經過逐步發展,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反倒存在一種西方熱捧,中國冷遇的畸形現狀。那么,在中國土生土長的風水文化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與西方國家的結合會不會出現水土不服?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60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