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測算
八字精批 紫微鬥數 八字合婚 終生運勢

玉如意如何擺放

風水大师

距離我們比較相近的朝代,清朝,我們都可以從電視劇可以看到,很多清朝的皇室的人都會喜歡玉如意的,而玉如意也是有著很多好的寓意在風水學中,對此玉如意如何擺放到底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玉如意如何擺放

玉如意擺件對家居風水作用及擺放位置

清朝皇宮甚至規定,皇帝選皇后、妃子要以玉如意為信物。大婚前一天,喜床的四角都要各放一柄玉如意。花轎里、洞房的案幾上、隨行宮娥的手里,到處都是寓意美滿幸福的玉如意。

關于如意的題材數不勝數,與鴛鴦雕刻在一起,寓意鴛鴦如意,佳偶天成 ,適合作為新婚禮物饋贈。花生、壽桃、長壽果圖案上在雕刻如意,寓意福壽如意,是最常見的。還有觀音、佛手執如意,意在保佑人們事事如意。將如意頭被雕成兩個柿子狀,柿同事同音,也為事事如意之說。倘若如意與人參雕刻在一起,顧名思義,人生如意。

如意一種象征祥瑞的器物,頭靈芝形或云形,柄微曲,供指劃用或玩賞。如意所蘊含的寓意非常深刻,深得人心,素有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有吉祥之說。玉石質細而堅硬、略透明、有光澤,其特點是形制各異,體積小巧,便于佩戴。因此使用玉石雕刻如意圖案非常多見,視為吉祥之物。

因此,每逢喜慶之時,人們都以如意代言,順祝家人、朋友吉祥如意。良辰佳節,送上這樣的一件寓意深刻的禮物非常符合我國禮文化中不事張揚的傳統,因而代代相傳。

玉如意寓意吉祥,在中國古代宮廷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每逢重大節慶日,王公大臣和各地官員都要進獻玉如意。作為吉祥物,每逢新皇即位、皇帝大婚、皇帝后妃生日的時候,玉如意更成為不可缺少的禮物——皇帝登基,大臣要進獻如意,祝賀新政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玉如意一直為貴族人士所青睞,又依賴佛教僧侶所推動,才大大提升了如意的地位。以至于在魏晉、隋唐時期,所塑造的菩薩形象也發生了改變,代表智慧與義理的文殊菩薩手中所執的正是一把如意。由此,玉如意便成為象征吉祥美好及思辨睿智的符號。進入唐代以后,玉如意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實用逐漸轉為欣賞和收藏、佩戴。

自古以來作為一個吉祥的一種吉祥物,能為家庭尤其夫妻和諧,帶來協調的關系。如意有旺丁,增進家人感情和諧的作用。如意不能擺放在窗口、門口,因為如意作為一個吉祥的靈物,它怕溜走怕散走怕離開,所以要把它擺放在臥室或者是擺放在一些隱秘的地方。家中有長期病患者或舊患綿纏不去者,可將此物擺放在床頭,左右各一只。此物還可化解工作不如意,減除小人口舌。

玉如意一般應放在客廳案幾上,案幾放在吉位上,上面再擺如意,如意一般用架子擺放,有彎的那一頭向左,放平即可。


玉如意吉祥物象征寓意擺放

如意是由古代的搔癢杖演變而來的,因為騷癢時能恰如人意,故名如意。早在晉代如意就產生了。《晉書·王敦傳》: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歌,以如意打唾壺為節,壺邊盡缺。《世說新語·汰侈》記載,晉時豐愷以珊瑚樹示石崇,崇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唐代詩人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詩:向壁懸如意,當窗閱角巾。由此可知,當時如意還作為一種用具使用。

最初的如意柄端作手指形,以示手所不及,撓之可如意;也有作心字形者。如意表人心意,這種功用為世人逐漸接受且日益深入人心。因其形狀頗似靈芝,而靈芝是祥瑞的仙草,福壽的象征,所以歷代如意多仿靈芝形狀。至宋代,如意已成為吉祥物。宋人《果老仙蹤圖》中,有如意執于仙女手中的畫面。而到了清代,它更成了一種極為貴重的禮物,每逢吉慶佳日,王公大臣們以如意作為禮物互贈;皇帝選妃以如意作定情之物;皇帝皇后常以如意賜大臣,祝其事事如意,歲歲如意,吉祥如意。日常起居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意。

如意質地有金、銀、銅、玉、瓷、珊瑚、犀角、竹根、紫檀等。大者長達1米,小者只有3厘米左右。有的如意是用一塊材料制成的,也有的是用木料或金屬制成,而在其頭尾或柄中間鑲上玉或寶石,做成二鑲、三鑲或五鑲如意。如意多雕琢紋飾,多姿多彩,斑斕華貴。如雕飾鳳凰、鴛鴦、鹿、蝙蝠等,分別寓意大吉大利、夫妻恩愛、功名利祿、洪福齊天等;如雕飾石榴、佛手、牡丹、月季等,寓意多子多福、寶貴在握、雍容華貴、青春常在等。



吉祥物桃木九龍如意的風水擺放

九龍如意: 是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獸,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龍除了代表權威以外,還代表了富貴吉祥,能制煞、解運、旺財,其靈動力的發揮勝于其它風水擺件。開光桃木九龍戲珠如意木雕,九龍戲珠,騰云駕霧,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龍的氣勢。公司、家宅、店鋪放置此擺件,可增加祥瑞之氣,招財、添貴人、化煞、旺財。家宅、店鋪或公司擺放龍雕的方法及功能

1、在易犯小人之情形時,可以在辦公桌左邊,安置吉龍,以鎮小人。

2、在辦公桌左邊安置吉龍,有助于職位升遷或推展事業的作用。

3、家中男丁少于女眷,陰盛陽衰,欲求旺丁時,可安置吉龍。

4、屋大人少,無法聚財氣人氣的,可安置吉龍聚氣聚財。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2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