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槐樹背負了太多使命,也有著太多的象征意義。神話志怪小說里,槐樹是了不得的一種樹,古代文化里,槐是高官的象征。所以,歷朝歷代的古籍文獻中寫槐,詩詞歌賦里寫槐,人們對這種樹寄托了太多的情感。
姜子牙編撰的《太公金匱》中這樣寫槐樹的作用:
武王問太公曰:天下神來甚眾,恐有試者,何以待之?太公曰:請樹槐于王門內,有益者入,無益者距之。
我們從這里的記載可以看出來,槐樹是可以擋神的。《太公金匱》和《太公陰謀》還有《太公兵法》合稱《太公》,是一部明確標注成書于西周時期,姜子牙所著的古籍,這是罕見的,因為我們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古籍都經過了漢朝或者漢朝以后的學者們重新編錄,而這個卻并沒有,所以更加的珍貴。但咱們題不在此處,故不再討論。
魏晉時期,原作者已經不可考,一首押灰韻的樂府詩《行者歌》這樣寫:
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臺。
這里寫的是暗有所指,其實稱作童謠也是可以的,而童謠在古代的作用不可估量,但咱們題眼不在這里,所以只說槐。這是我國原有樹種嗎?在古代有著什么樣的象征意義?在古代的種植是什么樣的呢?
一、關于起源
槐樹還有個名字叫“國槐”,意思其實很明確,這是原產于我國古代的一種植物。在古代的一些古籍文獻中多有記載,上面成書于周朝的《太公金匱》是一例,此外我們還能找到諸多記載。
比如齊國政治家晏子編撰的《晏子春秋》里這樣說:
齊景公有所愛槐,使人守之。令曰:犯槐者刑,傷槐者死,有醉而傷槐者,且加刑焉。
這里寫齊景公這個喜愛槐樹勁就別提了,傷了槐樹得死,犯了槐樹得入刑,這在現在看來不免荒唐。《晏子春秋》曾經一度被稱為是偽作,長期被人們冷落,但1972年銀雀山漢墓出土文獻證明此書是真的,這才逐漸受人重視。此書在秦始皇焚燒禁書之列,但經過了漢朝劉向的重新編錄。
此外,《左傳·宣公·宣公二年》里記載了一個叫“鋤麑”的人生出的典故,故事是這樣的:
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鋤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啥意思呢?說趙盾老是進諫,晉靈公心里煩他,于是就派了個叫鋤麑的刺客去殺他。這人很早就到了趙盾家,發現趙盾穿得整整齊齊的在等著上朝,這人非常羞愧,說這人在家也不忘恭敬,我怎么能殺?殺了對不起百姓,不殺對不起國君,我還是自殺好了。這人直接腦袋撞槐樹上自殺了。
我們看這個故事時,主角當然不是槐樹,后世把那些講義氣有氣節的刺客都叫做鋤麑,成為了一個代稱。但是我們在這里是可以發現信息的,那就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槐樹已經很普遍,人們的庭院中就有這種樹種植。
而《晏子春秋》和《左傳》均是春秋戰國時期成書,說明在那個時候已經被廣泛種植,再向上追,早在周朝開國時,姜子牙就寫過槐樹。所以,這是我國原生樹木,生于何時已經無法考證,但從周朝開始就已經入記載。
二、關于象征意義
槐樹在古代時意義非凡,在廟堂之上,槐是古代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征,而且每個名字都不相同,但必定要帶槐字。比如“槐鼎”代表三公或者三公之位,也就是那些執政大臣。“槐卿”指那些三公九卿。此外還有不少,比如“槐兗”、“槐宸”、“槐掖”等等。
《宋書·卷四十二·王弘子錫列傳》中這樣記載:
陛下忘其不腆,又重之以今任。正位槐鼎,統理神州,珥貂衣袞,總錄朝端,內外要重,頓萃微躬,窮極寵貴,人臣莫比。
但這個槐鼎代表位極人臣早在周朝時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象征,《尚書·周書·周官》中記載:
面三槐,三公位焉。
那我們就會感覺有些奇怪,這個槐有什么神秘的?有什么本事?怎么會被古人當成官的代稱?我們先看看槐這個字是怎么來的,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里收錄槐字時是這樣解釋的:
槐,木也,從木鬼聲。
本文來自:解夢佬,原地址:https://www.jiemenglao.com/fengshui/1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