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像比喻句子

解夢佬 0

1. “我的心像刀絞一般”是比喻句嗎

不是。比喻呢是由本體、喻體和比喻詞“像、好像”等構成的,而這句話中雖然有“像”字,但是找不出本體和喻體。

所謂本體、喻體,是指被比事物和作比事物,且這兩種事物之間一定存在著相似點,這樣才可以概括成“把什麼比作什麼”。也就是把A(本體)比作B(喻體)。

這個句子說成“把心比作刀絞”顯然不能成立,因為兩者不存在相似點。既然兩者之間不存在相似點,就不能構成本體和喻體的關系,就不可能是比喻句。

另外,比喻句中的“像、好像”等是用來聯結本體和喻體的,從詞性上看一定是動詞。如:“老師像母親。”“像”是動詞,聯結本體“老師”和喻體“母親”,在語法結構上起著聯結主語和賓語的作用。而“我的心像刀絞一般”中的“像”不是動詞,而是測度副詞,相當于“似乎”,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斷或感覺,在語法結構中起著修飾動詞的作用。“我的心”是主語,“像”是狀語,“刀絞”是謂語動詞,“一般”是補語。如果把“像”當作比喻詞即動詞,整個句子的結構就沒法分析,或者會作出錯誤的結構分析。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非比喻的“像”字句,其中一部分句子中的“像、好像”,凡是可用“似乎”替換的,都不是動詞,而是測度副詞。例如:

△少年右面的老頭兒好像有病。(《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這位老干部好像在哪里見過……(《一張珍貴的照片》)

△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賣火柴的小女孩》)

△他好像面對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月光曲》)

這類非比喻“像”字句中的“像、好像”(多數用“好像”),只起著加強語氣的作用,并不聯系兩件事物,都可用“似乎”來替換,且去了它,句子的意思和結構基本不變。而比喻句中的“像”或“好像”是不可換成“似乎”的,也是絕對不可去掉的。

2. “我的心像刀絞一般,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是否是比喻句,我認為是

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據是看具備不具備比喻的三要素:本體、喻體、相似點.本體:心痛 喻體:刀絞 相似點:疼 注:疼得像刀絞一樣,并不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事實的況.并非夸張句.順便告訴你一些關于比喻的小知識:一個比喻句通常由三個部分構成:一部分是被比喻的事物;另一部分是用來作比喻的事物;再一部分則是比喻詞.比喻即打比方,往往是用熟悉的比喻生疏的,用淺顯的比喻深奧的.在小學教材中列舉了兩種比喻形式:一種是明顯的打比方,這叫明喻.常常以“甲象乙”的格式出現.比喻詞有:“好象”、“似的”、“象------一樣”等等.另一種是暗喻,即暗暗打比方.比喻詞有:“是”“成了”“變成了”等等.同學們在掌握了以上基本知識后,確實離自己怎樣識別、造好一個比喻句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那麼怎樣才能識別、造好一個比喻句呢?現在先看三個例句:1、西湖象一塊碧玉,一面鏡子.2、棉花象雪架一樣.3、弟弟好象飛到了那最幸福的地方去啦.這三個句子的出現,有的同學會誤認為都是比喻句.請同學們想一想,例1中的西湖怎麼能是一塊碧玉、一面鏡子?例2中的棉花又怎能說是雪架呢?由此可見,只生搬硬套地運用一些概念、定義來辨別句子,而不從實質上來真正理解比喻句的含義是行不通的.犯這種錯誤的同學只是抓住了兩種不同事物來作比,而沒有注意兩種事物之間的相似點.如果注意了,那麼例1可改為“西湖綠得象一塊碧玉,平得象一面鏡子.”這是因為西湖的許多特點中有這麼兩點和碧玉、鏡子相似,這下句子就顯得更貼切了.例2可改為“棉花白的象雪架一樣,”在這兩種事物當中都具有“顏色白”這一特點,而不能象前面說的那樣把“棉花”和“雪架”等同起來.例3雖然具備比喻句的形式,但從其內容來判斷它不屬于比喻句,“好象”一詞在句中只是一種幻想而已.綜合上述: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當中,識別、造好一個比喻句要從其形式、內容和意義上全面考慮,且不可單打一,被有些形式所迷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好比喻這種修辭形式,才能使比喻句在你的文章中發現其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