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語中的表示修行的語句
論語中的表示修行的語句?寫回答 共3個回答流浪詩人之海角 LV.92019-10-27為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下面我再把《論語》里面講到的在生活中修行的例子。“子貢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傳統的智慧有很多點要去把握,其中一個點就是整體直觀、高度精簡地把握事物,既把握生命、又把握世界,又把握文化。恕這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受用,恕是心上一個如,要像對自己一樣對待他人,要按照良知對待自己,同時對自己一樣對待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別人這樣對待自己,自己也不這樣對待別人,反過來說,我們希望父母理解我們,我們也要理解父母,我們希望子女尊重我們,我們也要尊重子女,我們希望領導關心我們,我們也要關心下屬,我們希望領導 尊重下屬,我們也要尊重領導。西方現在講換位思考,其實我們古人早已用得爛熟。
《論語》中的生活禪·(五)《論語》里面講到在生活中修行的例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復禮是仁,克服私欲,踐行周禮,用生命踐行我們的文化傳統,這就是對仁的實踐,只要一天克己復禮,人人都踐行周禮,那天下就太平了,要想令天下太平,要自己去踐行。
顏淵就請問具體的實踐內容,孔子回答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像戒一樣,不合禮的就不能去做。
儒家的禮就相當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76661于佛家的戒。顏淵說自己雖然不勤奮,也要去踐行夫子的教導。
在家無怨,在邦無怨。“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在家無怨,在邦無怨。’”孔子講出門要像會見最重要的客人一樣,要穿得得體適宜,內心恭敬認真,這是在生活中修心的準則。
現在已經斯文掃地了,有的人到了大冬天見客人還是穿著短褲。君王要老百姓做事,或者是領導要下屬做事,要像祭天一樣認真尊重,這里面就有管理智慧。
這樣的話,無論是在家庭、社會、職場,都沒有人會對你有意見。《論語》中的生活禪·(五)《論語》里面講到在生活中修行的例子“恭寬信敏慧”是踐行仁的五個法門“子張問仁,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
2. 論語中有比喻修辭的所有語句
《論語》中的比喻分為明喻和隱喻,下面我列的屬于明喻。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翻譯】:孔子站在河岸上說,過去的就像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見《論語·為政》。
【解析】譬:比喻,比方。北辰:北極星。共(gōng貢):通“拱”,環繞。這幾句大意是:處理政事用恩德,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處于自己的位置不動,而群星自然環繞著它。這幾句用比喻說明:用恩德施政,有德于民,就會得到人民的擁護,就像眾星圍繞著北極星一樣。可用來說明當政者施德政就會得到人民的擁戴。
3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
【解析】所謂暇不掩瑜.日食月食,太陽月亮暫時好像被黑影遮住了 一樣,但最終卻掩不了太陽月亮的光輝.君子有過錯也是同樣的道理.有過錯時,就像日食月食,暫時有污點,有陰影;一旦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君子原本的人格光輝又煥發了出來,仍然不失為君子的風度.
4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解析】《論語.子張篇》我們老師是不可及的,好像天是不能通過階梯登上去一樣。
5《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解析】孔子說:"有些人外表非常嚴厲,內心卻十分怯懦,若拿小人來作比喻,就像是翻墻挖壁進入別人家里的盜賊。”
3. 《論語》中比喻光陰一去不復返的句子是那兩句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出自《論語·子罕》。”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
出處:
這句話出自《論語·子罕》,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孔子在河邊說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這樣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對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傳統的解釋以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為優,朱熹從理學家的立場出發將這句話的意思概括為四個字“進學不已”,也就是說要不斷地學習,這個解釋對于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啟發意義。孔夫子的本意也包涵了這一層意思,與孔子一生“學而不厭”的治學態度是吻合的。然而,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體觸萬物時生發出的精粹思想,有更為普遍的意義,那就是要我們珍惜時光。時光如流水,在我們身邊靜靜地淌過,我們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時光。所謂青春易逝、韶華難在正是這樣的道理。這句話時刻提醒著我們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視時光,愛惜時間。
4. 論語中運用比喻表現時間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文嘉《明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文嘉《今日歌》)
5. 論語中描寫善念的句子
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
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后也指愛施小恩惠。
子曰:“君子(1),不重(2)則不威;學則不固(3)。主忠信(4)。
無(5)友不如己者(6);過(7)則勿憚(8)改。”【注釋】(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當有一個斷句。
(2)重:莊重、自持。(3)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為主。(5)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過:過錯、過失。(8)憚:音dàn,害怕、畏懼。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6. 《論語》中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遠游,有必有方。”
“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君子欲訥于言而敏與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
智者樂,仁者壽。”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食不言,寢不語。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可與之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亂德。
小不忍,則亂大謀。”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君子憂道不憂貧。”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道不同,不相為謀。”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
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之謂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爺,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為立也;不知言,無以為知人也。”。
7. 論語中有和的句子
求學篇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講解】學習了,而能按時去實踐,不也高興嗎!有朋友自遠方來,(切磋學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嗎!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講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不貪圖飲食的滿足、居室的舒適(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說話謹慎,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請教,這樣做,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講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知啊。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講解】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空想卻不認真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溫故知新)【講解】溫習已知的舊知識,又能領悟到新的東西,可以憑借這一點做老師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論語·為政》【講解】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立足與社會,四十歲時能通情達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歲時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歲能聽的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已經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7、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講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愛真理勝于愛生命)。8、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論語·述而》 (舉一反三)【講解】(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麼也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告訴他(四方形)的一個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個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識)了。
9、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講解】發奮時候竟忘記吃飯,快樂時候就忘記了憂愁,把自己就要老了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罷了。”
10、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講解】古代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于修養自己的學問道德(然后去為國家、人民服務),現在讀書人學習的目的,在于給別人看(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和任用)。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講解】懂得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以它為樂。
立志篇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講解】讀書的人不可不抱負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遙遠。
1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講解】三軍中可以奪取統帥,但是不可能強迫改變一個平民百姓的志向。
1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講解】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凋謝的。
品德篇15、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講解】仁,距離我遠嗎?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隨著心念到了。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講解】自身言行正當,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跟著行動;若自身言行不正當,即使三令五申,別人也不會跟著行動。17、巧言令色,鮮矣仁。
《論語·學而》【講解】花言巧語,裝出和善的面孔。這種人,心里不會有多少“仁德”(這種人不會有真正的愛人之心)。
18、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講解】有了過錯,別人都能看到;改了,人們都會敬仰他。
19、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講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
20、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講解】 一個人的高尚的品質和外在的表現一致,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21、君子不器《論語·為政》【講解】君子不要像器具一樣(只有一種固定的用途,要在任何環境都能發揮君子的作用)22、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講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驗他,卻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卻可用小事情考驗他。
2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殺身成仁)【講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會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只會勇于犧牲來成全仁。
24、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講解】做不應該做的事從而做官發財,對我來說,好比是天空浮來浮去的過眼煙云。
25、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講解】聰明的人不會疑惑,實行仁德的人會憂愁,真正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2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講解】聰明智慧的人愛水,有仁德的人愛山。
聰明智慧的人愛活躍,有仁德的人愛沉靜。聰明智慧的人快樂,有仁德的人長壽。
27、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靈公》【講解】在實行仁德之事的時候對自己的老師也不要謙讓。
28、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