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優美環境句子

解夢佬 0

1. 穆斯林的葬禮優美語段

淚水灑在那張還沒有填寫志愿的報名單上。

她掏出手絹兒,輕輕拭去淚痕,珍惜地把那張紙夾在英語課本里,兩肘支在書桌上,對著一盞孤燈,思緒茫然。她的目光落在臺燈旁邊的那只小巧的硬木雕花鏡框上,那里面,鑲著一張發黃了的六英寸照片,是她和媽媽的合影。

照片上,媽媽文靜、端莊,臉上浮現著溫柔、慈愛的笑容,纖細優美的手,一只攬著她的腰,一只拉著她的手;她坐在媽媽的膝上,甜甜地偎依著媽媽,兩只不諳世事的大眼睛望著鏡頭微笑,充滿了甜蜜。她那時留著長發,垂到肩上,穿著白色的紗裙,白色的長襪,白色的小皮鞋,就像是媽媽抱著一個玩具小洋娃娃。

那時候,她才兩歲吧?可是,她的臉型、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都已經看得出很像媽媽。現在,她長大了,她從鏡子里看自己的時候,覺得越長越像媽媽了。

但是,后來媽媽再也沒有和她合拍過照片,十七年,只留下這麼一張。她無限依戀地望著這張照片,真希望自己重新變小,再退回到媽媽的懷抱中去,體味那越來越淡的母女之情。

照片上的媽媽比現在年輕得多了,那時媽媽還是一個美麗的少婦,燙著鬈發,穿著旗袍。現在媽媽老了,裝束也改換了,但臉型、眉目并沒有多大變化;變化最大的不是形象,是媽媽對她的情感!她好像又看見了媽媽的那陰晴難以捉摸的臉,雖然也有過笑容,也有過親切的話語,但更多的是冷漠,有時甚至是冷若冰霜,使她常常本能地懼怕媽媽,回避媽媽。

她多麼希望媽媽不要變,永遠像照片上那樣和藹可親!往日的溫柔慈愛到哪里去了呢?是什麼力量在母女之間造成了一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又時時可以感覺得到的鴻溝?媽媽,您怎麼讓女兒無法理解啊?。

2. 穆斯林的葬禮優美句子賞析或仿寫

第一組 吳桐1.那托在荷葉上的櫻桃,像是盛在翠盤里的瑪瑙。

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櫻桃像瑪瑙一樣圓潤,晶瑩剔透。2.西南天際,一道彎彎的新月,浮在遠處的樹梢上空,浮在黑黝黝的房舍上空,它是那麼細小、玲瓏,相稱在黑絲絨上的一枚象牙,像沉落水中僅僅露出邊緣的一只白璧,,像漂在水面上的一條小船,這小船駛向何方?賞析:這句話用了景物描寫,側面烘托了新月找不到方向,高考目標懸而未決。

3.蒲綬昌那一雙銳利的眼睛頓時像被雷電擊中,迸射出一片爆裂般的光芒,隨即,黯淡了,熄滅了!賞析:這句話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的突出了蒲綬昌被韓子奇的話擊中,生氣而無可奈何。4.她披著長長的秀發,拂動著白色的衣裙,赤著腳向前走去,腳步聲就像荷葉上的露珠搖落在湖面上,就像天鵝的腳掌輕輕地劃動平靜的湖水。

(新月死前的幻想) 賞析:這句話突出了新月向往過平靜,幸福,美好的日子。5.他根本無法入睡,心飛出了病房,去尋找女兒。

賞析:這句話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肋骨斷裂的父親韓子奇不顧自己,只想著女兒,急切地希望女兒快點康復。

她穿著白色的坡跟皮鞋,銀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黃色的短袖襯衫。身材纖秀因而顯得頎長,膚色白皙、細膩,橄欖形的臉型,一雙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紅的嘴唇緊閉著,頦旁便現出兩道細細的、彎彎的、新月形的紋路。

西南天際,一彎新月升起來,虛虛的,淡淡的,朦朦朧朧,若有若無…… 淡淡的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琴弓親吻著琴弦,述說著一個流傳在世界的東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

梁冰玉在琴聲中久久的佇立,她的心被琴聲征服,揉碎了,像點點淚珠,在這片土地上灑落。天上,新月朦朧; 地上,琴聲縹緲; 天地之間,久久在回蕩著這琴聲,如清泉淙淙,如絮語呢哺,如春蠶吐絲,如孤雁盤旋……"新月,我們之間,用不著說這些話,"楚雁潮似乎不假思索地說,"愛情,就"是奉獻,就是給予!" 新月愣住了,仿佛有兩顆明亮的星星,突然在她面前升起! 那不是星星,那是楚雁潮貯滿深情的眼睛! 楚雁潮熱切地凝視著她,熾烈的詩句脫口而出: 請讓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情?? 給你獻上我的心靈, 和這心靈中蘊藏的全部感情!" 新月驚呆了,粉紅的嘴唇輕輕顫動:"老師,您說的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楚" 精雕細刻 、物是人非 、紅顏薄命、晨曦熹微 、歲月倒流、不堪回首、歷盡劫磨、富麗堂皇"新月,我們之間,用不著說這些話,"楚雁潮似乎不假思索地說,"愛情,就"是奉獻,就是給予!" 她穿著白色的坡跟皮鞋,銀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黃色的短袖襯衫。身材纖秀因而顯得頎長,膚色白皙、細膩,橄欖形的臉型,一雙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紅的嘴唇緊閉著,頦旁便現出兩道細細的、彎彎的、新月形的紋路。

微微鬈曲的長發,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頸根。耳垂、頸項都沒有任何飾物。

盡管鬢邊的黑發已夾雜著銀絲,她卻并不顯得過于蒼老。不認識她的人,把她遺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樣年輕。

走在這里,她仿佛從一個長長的夢中醒來。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

早起的人們偶爾從她身旁擦肩而過,騎車的,步行的,領著孩子的,端著早點的……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而人們卻不熟悉她,誰也沒有認真地看她一眼。 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了,歷盡劫磨,閱盡滄桑,它還活著,老干龍鐘,枝葉蔥蘢。

過去,每當春天來臨,它就綻開串串白花,香氣飄滿整條胡同。清風吹來,落花如雪,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

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地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著她呢,而她卻沒有來。

她不能遏止自己的沖動,踏上那五級青石臺階,伸手去撫摸那暗紅色的大門。 她的心評怦地跳,懸在胸前的手微微地顫抖。

她渴望叫開這道門,又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懼。她望著那暗紅色的門,仿佛那是一道命運之門,曾經決定了她往昔的命運,也將決定她余生的歸宿,通往天國,或是火獄。

在伸手叩響門鈸上的銅環之前,她不得不給自己片刻的喘息。 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

隔絕得太久了,大門里貯藏著她所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一切…… 希望能幫到您,望采納。

3. 穆斯林的葬禮好句好段

序曲 月夢 清晨,她走來了。

一輛出租車停在路口,她下了車,略略站了站,環顧著周圍。然后,熟悉地穿過大街、小巷,向前走去。

她穿著白色的坡跟皮鞋,銀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黃色的短袖襯衫。身材纖秀因而顯得頎長,膚色白皙、細膩,橄欖形的臉型,一雙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紅的嘴唇緊閉著,頦旁便現出兩道細細的、彎彎的、新月形的紋路。

微微鬈曲的長發,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頸根。耳垂、頸項都沒有任何飾物。

盡管鬢邊的黑發已夾雜著銀絲,她卻并不顯得過于蒼老;不認識她的人,把她遺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樣年輕。她匆匆走著,沒帶任何沉重的行囊,手里只提著一個白色的圓形紙盒 走在這里,她仿佛從一個長長的夢中醒來。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早起的人們偶爾從她身旁擦肩而過,騎車的,步行的,領著孩子的,端著早點的……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而人們卻不熟悉她,誰也沒有認真地看她一眼。

她看著前面。天和地是灰色的,磚和瓦也是灰色的。

臨街的墻幾經風化,幾經修補,刷過黑灰、白灰,涂過紅漆,書寫過不同內容的標語,又終于被覆蓋;風雨再把覆蓋層胡亂地揭下來,形成一片斑駁的雜色,融匯于灰色的籠罩之中。路旁的樹木蒼黑,瓦楞中芳草青青。

遠處,炊煙繚繞。迷蒙的曙色中,矗立著這一帶惟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頂如塔,橘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樓,每日五次,那里傳出警鐘似的召喚:“真主至大!萬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快禮拜啊!” 這兒是“達爾•伊斯蘭”——穆斯林居住區,聚集著一群安拉的信徒,蕓蕓眾生中的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很大。在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來的一千三百年間,他把仁慈、公正、誠實和自我克制的精神灑向人間,全世界有八億人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

這個世界很小。在擁有八百萬人口的古都北京,穆斯林的數目只有十八萬,他們散居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聚居在這座清真古寺的周圍。

據說,這一帶曾經是果木繁茂的石榴園…… 大約遠在公元7世紀,一些頭上纏著白布的阿拉伯商人來到了東土大唐,他們習慣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這里娶妻生子,留下來了。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貴族陸續占領,征服者強迫被征服者大批遷徙到東方。

他們之中,有被俘虜的工匠,有被簽發的百姓,有攜家帶眷的阿拉伯上層人物。當然,也有乘東西方的交通大開而自發前來的商人。

這些“外來戶”,大部分在中國做軍士、農夫和工匠,少數人經商、傳教,也有極少數做官。這些人的后裔很少再返回故地,就在這塊土壤上生根了,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元朝的官方文書稱他們為“回回”,他們本身也以“回回”自稱,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

由于歷史上難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當中也糅進了一些漢人、蒙古人、維吾爾人和猶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存在,而不融入漢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員遼闊的中國,是漢人長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長的民族一樣擁有整塊的、大片的土地,他們不斷地被派遣、被遷徙,甚至被征討、被殺戮,為了生計,他們流落四方……他們始終是少數,這少數的人艱難地、頑強地、小心翼翼地生活著,信奉著自己的主。

他們相信真主是獨一無二的,他創造了大地、蒼穹、自然力、人、天使和“鎮尼”(精靈),他主宰著一切;他是沒有形象的,但又是耳聰目明、全知全能的,他無時無處不在,凡有三個人密談,他就是第四個參與者,凡有四個人密談,他就是第五個參與者……主永遠與穆斯林同在。穆斯林歸順真主,接受真主通過穆罕默德所曉諭的啟示,虔誠祈禱,老實做人,寬厚仁愛,生活儉樸,不驕傲自大,不誹謗他人,捍衛信仰,遵循“遜奈”——圣行,穆罕默德之路。

他們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審判”,每個人的靈魂被接納進天園或是被投入火獄,一切將由真主判定。他們相信善行必定得到報償,邪惡必定受到懲罰…… 她從夢中醒來,面對著這個苦苦尋找的世界,是那麼熟悉,仿佛歲月倒流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切都不曾發生。

不,歲月永遠不會倒流,當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之時,她老了,這里也已經變得陌生。當然,歲月也一定把別人都拖老了。

她不知道該報償的是否已經得到了報償?該懲罰的是否已經受到了懲罰?不,她不需要知道。她從來也沒有打算對過去的恩怨進行什麼報償或是懲罰,只想把該記住的都記住,該忘卻的都忘卻!又拐過一個彎兒,就進了夢中的那條胡同。

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了,歷盡劫磨,閱盡滄桑,它還活著,老干龍鐘,枝葉蔥蘢。過去,每當春天來臨,它就綻開串串白花,香氣飄滿整條胡同;清風吹來,落花如雪,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

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地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著她呢,而她卻沒有來。

她終于來了。她從樹下走過,站在那座門樓前。

她夜夜都夢見這座門樓、這所院子,夢見院子里的天空,夢見天上的月亮,夢見那一雙永遠也不。

4. 穆斯林的葬禮佳句好段

古蘭經》中曾用那麼優美的語言描述令人神往的后世天園,鮮花盛開,碩果滿園!那是人間沒有的樂園。

他們隨意采摘園中的果實,頭發卻已經花白,臉色沉郁,神情凄楚。進入天園的穆斯林們在綠陰的庇護下,不覺得炎熱,也不覺得嚴寒。

有許多俊秀童男和黑眸童女服侍他們,在那里聽不到惡言和謊話,他們永遠不再遭受痛苦和災難…… 她看到離她不遠的地方,有一個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地佇立在一棵樹旁。他久久地佇立著,那里濃陰蔽日,芳草鋪地,凝視著面前的土地,一動也不動。

他的手里提著一把小提琴。他的年紀,看起來不過四十多歲,用銀盤和晶瑩如玻璃的銀杯飲用園中的醴泉。

5. 《穆斯林的葬禮》中好句

"新月,我們之間,用不著說這些話,"楚雁潮似乎不假思索地說,"愛情,就"是奉獻,就是給予!"

新月愣住了,仿佛有兩顆明亮的星星,突然在她面前升起!

那不是星星,那是楚雁潮貯滿深情的眼睛!

楚雁潮熱切地凝視著她,熾烈的詩句脫口而出:

請讓我叫你相信,

我只盼一件事情??

給你獻上我的心靈,

和這心靈中蘊藏的全部感情!"

新月驚呆了,粉紅的嘴唇輕輕顫動:"老師,您說的是……"

6. 穆斯林的葬禮的精彩片段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個人最感動的情節是奧利佛死于倫敦空襲的那一段。

圣誕節前夕,倫敦仍處于一片混亂之中。奧利佛出了門,冰玉興致勃勃要燒中國的牛肉給眾人品嘗,尤其是奧利佛。

可天色已漸晚,奧利佛卻遲遲未歸,眾人恐慌憂慮下開始急切地尋找,卻終于在地鐵站的出口處發現了他已然冰冷的身體,手中還緊緊握著一束含苞待放的玫瑰!——那是他每天要送給冰玉的禮物!!!“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奧利佛似乎在用他最后的生命呼喊!這一刻給我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這樣一個勇敢癡情的年輕人,用生命詮釋了愛的真諦,“他走近了愛神,而不是死神!”我欣賞他的執著與無悔,更佩服他的敢于追逐愛的勇氣與決心!世上,能有幾個奧利佛呢!。

7. 求<<穆斯林的葬禮>>中的所有好句

序曲 月夢清晨,她走來了。

一輛出租車停在路口,她下了車,略略站了站,環顧著周圍。然后,熟悉地穿過大街、小巷,向前走去。

她穿著白色的坡跟皮鞋,銀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黃色的短袖襯衫。身材纖秀因而顯得頎長,膚色白皙、細膩,橄欖形的臉型,一雙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未施任何唇膏的淡紅的嘴唇緊閉著,頦旁便現出兩道細細的、彎彎的、新月形的紋路。

微微鬈曲的長發,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頸根。耳垂、頸項都沒有任何飾物。

盡管鬢邊的黑發已夾雜著銀絲,她卻并不顯得過于蒼老;不認識她的人,把她遺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樣年輕。她匆匆走著,沒帶任何沉重的行囊,手里只提著一個白色的圓形紙盒走在這里,她仿佛從一個長長的夢中醒來。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早起的人們偶爾從她身旁擦肩而過,騎車的,步行的,領著孩子的,端著早點的……她感到一股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而人們卻不熟悉她,誰也沒有認真地看她一眼。

她看著前面。天和地是灰色的,磚和瓦也是灰色的。

臨街的墻幾經風化,幾經修補,刷過黑灰、白灰,涂過紅漆,書寫過不同內容的標語,又終于被覆蓋;風雨再把覆蓋層胡亂地揭下來,形成一片斑駁的雜色,融匯于灰色的籠罩之中。路旁的樹木蒼黑,瓦楞中芳草青青。

遠處,炊煙繚繞。迷蒙的曙色中,矗立著這一帶惟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頂如塔,橘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樓,每日五次,那里傳出警鐘似的召喚:“真主至大!萬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快禮拜啊!”這兒是“達爾•伊斯蘭”——穆斯林居住區,聚集著一群安拉的信徒,蕓蕓眾生中的另一個世界。

這個世界很大。在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以來的一千三百年間,他把仁慈、公正、誠實和自我克制的精神灑向人間,全世界有八億人是這個大家庭的成員。

這個世界很小。在擁有八百萬人口的古都北京,穆斯林的數目只有十八萬,他們散居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聚居在這座清真古寺的周圍。

據說,這一帶曾經是果木繁茂的石榴園……大約遠在公元7世紀,一些頭上纏著白布的阿拉伯商人來到了東土大唐,他們習慣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這里娶妻生子,留下來了。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蔥嶺以西、黑海以東,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貴族陸續占領,征服者強迫被征服者大批遷徙到東方。

他們之中,有被俘虜的工匠,有被簽發的百姓,有攜家帶眷的阿拉伯上層人物。當然,也有乘東西方的交通大開而自發前來的商人。

這些“外來戶”,大部分在中國做軍士、農夫和工匠,少數人經商、傳教,也有極少數做官。這些人的后裔很少再返回故地,就在這塊土壤上生根了,繁衍生息,世代相傳,元朝的官方文書稱他們為“回回”,他們本身也以“回回”自稱,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

由于歷史上難以避免的融合,回回民族當中也糅進了一些漢人、蒙古人、維吾爾人和猶太人的成分,但回回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存在,而不融入漢人或其他民族之中。幅員遼闊的中國,是漢人長期生存繁衍的地方,回回不可能像土生土長的民族一樣擁有整塊的、大片的土地,他們不斷地被派遣、被遷徙,甚至被征討、被殺戮,為了生計,他們流落四方……他們始終是少數,這少數的人艱難地、頑強地、小心翼翼地生活著,信奉著自己的主。

他們相信真主是獨一無二的,他創造了大地、蒼穹、自然力、人、天使和“鎮尼”(精靈),他主宰著一切;他是沒有形象的,但又是耳聰目明、全知全能的,他無時無處不在,凡有三個人密談,他就是第四個參與者,凡有四個人密談,他就是第五個參與者……主永遠與穆斯林同在。穆斯林歸順真主,接受真主通過穆罕默德所曉諭的啟示,虔誠祈禱,老實做人,寬厚仁愛,生活儉樸,不驕傲自大,不誹謗他人,捍衛信仰,遵循“遜奈”——圣行,穆罕默德之路。

他們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審判”,每個人的靈魂被接納進天園或是被投入火獄,一切將由真主判定。他們相信善行必定得到報償,邪惡必定受到懲罰……她從夢中醒來,面對著這個苦苦尋找的世界,是那麼熟悉,仿佛歲月倒流了,那不堪回首的一切都不曾發生。

不,歲月永遠不會倒流,當重新回到這個世界之時,她老了,這里也已經變得陌生。當然,歲月也一定把別人都拖老了。

她不知道該報償的是否已經得到了報償?該懲罰的是否已經受到了懲罰?不,她不需要知道。她從來也沒有打算對過去的恩怨進行什麼報償或是懲罰,只想把該記住的都記住,該忘卻的都忘卻!又拐過一個彎兒,就進了夢中的那條胡同。

她看見那棵古老的槐樹了,歷盡劫磨,閱盡滄桑,它還活著,老干龍鐘,枝葉蔥蘢。過去,每當春天來臨,它就綻開串串白花,香氣飄滿整條胡同;清風吹來,落花如雪,落在她的頭上、肩上,“拂了一身還滿”。

如今樹上沒有花,開花的季節已經過去了。它白白地開了幾十次,落了幾十次,一直在等著她呢,而她卻沒有來。

她終于來了。她從樹下走過,站在那座門樓前。

她夜夜都夢見這座門樓、這所院子,夢見院子里的天空,夢見天上的月亮,夢見那一雙永遠也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