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中表達逍遙自在無所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逍遙游》中為了說明有所待與無所待的區別,用水和舟做比喻的句子

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翻譯: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簡析:這里“焉”作“于此”解釋,是介賓短語后置。

原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風;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搶榆枋 一作:槍榆枋)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

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翻譯: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

鯤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做鵬。鵬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它振動翅膀奮起直飛的時候,翅膀就好像掛在天邊的云彩。

這只鳥,大風吹動海水的時候就要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個天然的大池子。

《齊諧》這本書,是記載一些怪異事情的書。書上記載:“鵬往南方的大海遷徙的時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濤,環繞著旋風飛上了九萬里的高空,乘著六月的風離開了北海。”

像野馬奔騰一樣的游氣,飄飄揚揚的塵埃,活動著的生物都因為風吹而運動。天空蒼蒼茫茫的,難道就是它本來的顏色嗎?它的遼闊高遠也是沒有盡頭的嗎?鵬往下看的時候,看見的應該也是這個樣子。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麼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一棵小草就能被當作是一艘船,放一個杯子在上面就會被粘住,這是水淺而船卻大的原因。

如果聚集的風不夠強大的話,那麼負載一個巨大的翅膀也就沒有力量了。因此,鵬在九萬里的高空飛行,風就在它的身下了,憑借著風力,背負著青天毫無阻擋,然后才開始朝南飛。

蟬和小斑鳩譏笑鵬說:“我們奮力而飛,碰到榆樹和檀樹就停止,有時飛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飛九萬里到南海去呢?”到近郊去的人,只帶當天吃的三餐糧食,回來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外的人,要用一整夜時間舂米準備干糧;到千里外的人,要聚積三個月的糧食。

蟬和小斑鳩這兩只小蟲、鳥又知道什麼呢。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長壽。

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與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蟬,不知道一年的時光,這就是短命。

楚國的南方有一種大樹叫做靈龜,它把五百年當作一個春季,五百年當作一個秋季。上古時代有一種樹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當作一個春季,八千年當作一個秋季,這就是長壽。

可是活了七百來歲的彭祖如今還因長壽而特別聞名,眾人都想與他相比,豈不可悲!商湯問棘,談的也是這件事。湯問棘說:“上下四方有極限嗎?”棘說:“無極之外,又是無極!在草木不生的極遠的北方,有個大海,就是天池。

里面有條魚,它的身子有幾千里寬,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只鳥,它的名字叫做鵬。

鵬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邊的云;借著旋風盤旋而上九萬里,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將要飛到南海去。小澤里的麻雀譏笑鵬說:‘它要飛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飛起來,不過數丈高就落下來,在蓬蒿叢中盤旋,這也是極好的飛行了。

而它還要飛到哪里去呢?’”這是大和小的分別。所以,那些才智能勝任一官的職守,行為能夠庇護一鄉百姓的,德行能投合一個君王的心意的,能力能夠取得全國信任的,他們看待自己,也像上面說的那只小鳥一樣。

而宋榮。

2. 形容“逍遙自在”的詩句有哪些

1.

《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手捻香箋憶小蓮,

欲將遺恨倩誰傳。

歸來獨臥逍遙夜,

夢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難圓,

只應花月似歡緣。

秦箏算有心情在,

試寫離聲入舊弦。

2.

《朝中措·海棠如雪殿春馀》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海棠如雪殿春余。禽弄晚晴初。

倦客長慚杜字,佳辰且醉提壺。

逍遙放浪,還他漁子,輸與樵夫。

一棹何時歸去,扁舟終要江湖。

3.

《西江月·早歲輕衫短帽》

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

早歲輕衫短帽。中間圓頂方袍。

忽然天賜降宸毫。接引私心入道。

可謂一身三教。如今且得逍遙。

擎拳稽首拜云霄。有分長生不老。

4.

《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逍遙圣境洞中天,五色云藏大道仙。

七寶裝成銀世界,玉人皆是善心田。

5.

《雜興》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散發林間萬事輕,夢魂安穩氣和平。

只知秋菊有佳色,那問荒雞非惡聲。

達士招呼同嘯傲,福人分付與功名。

一篇說盡逍遙理,始信蒙莊是達生。

3. 求描寫一個人逍遙自在的詩句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宋代:朱敦儒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黃泉多少奇才。不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譯文:

每天把大酒杯倒滿酒,終日在鮮花盛開的小花圃里喝醉。自己唱歌自己跳舞,自己樂得開懷大笑,最令人高興的是沒有牽掛沒有羈絆。

一生中能有幾回短暫的美麗的夢,多少奇人異士都不免歸到黃泉。人生不用計較太多,只要把現在的歡樂時光過好就行了。

擴展資料:

這首詞寫作者晚年以詩、酒花為樂事的閑淡生活,用語淺自而意味悠遠,流露出一種閑曠的情調。“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起首兩句寫出詞人終日醉飲花前的生活。深杯酒滿見得飲興之酣暢,小圃花開點出居處之雅致。

無一字及人,而人的精神風貌已隱然可見。這正是借物寫人之法的妙用。“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抒情主人公的正面形象出現了。三個“自”隔字重疊,著力突出自由自在、自得其樂的神態,自然地帶出“無拘無礙”一句。

整個上片洋溢著輕松自適的情致,行文亦暢達流轉,宛若一曲悅耳的牧歌。兩句一轉,由物及人,既敞露心懷,又避免給人以淺顯平直之感。

至下片文情陡變,兩個對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事人生的認識,所謂人類的歷史不過是幾場短暫春夢雜沓無序的聯綴,無論怎樣的奇士賢才都終究不免歸于黃泉。這是歷盡滄桑,飽經憂患之后的感喟,無疑含有消極的虛無意識。

此詞寫作時代大致正忠良屈死而奸佞當道之時,“黃泉”(“紅塵”)句也隱含著深深的悲憤之情。這時,朱敦儒那種壯懷遠抱已被消蝕殆盡了,字里行間仍存苦懷,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緒。

他自以為看破了紅塵,不復希冀有所作為,把一切都交付給那變幻莫測的命運去主宰,自己“不須計較與安排”,只要“領取而今現在”,求得片時歡樂也就心滿意足了。

末句不啻是對上片所描述的閑逸自得生活之底蘊的概括和揭示。這句在結構上也是有力的收束。上片寫景敘事,下片議論感嘆,有情景相生、借景達情之妙。這是一首清新淡雅,韻味天成的小詞,語意俱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滿

4. 逍遙游中寫莊子無所待是哪句

逍遙游中寫莊子無所待的詩句是:”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意思: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

《逍遙游》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所作。 原文節選: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

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有他這樣福氣的人不多吧。但他雖然可免于行走的勞苦,卻還是要有所依賴。

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卻還是要有所依賴。因此說:道德修養最高的人能順應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圣人”沒有名望心。

擴展資料《逍遙游》,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 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并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道理;最后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

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逍遙游”是莊子的人生理想,是莊子人生論的核心內容。

“逍遙游”是指“無所待而游無窮”,對世俗之物無所依賴,與自然化而為一,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地游于世間。“逍遙”,在莊子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觀念及其價值的限制而達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游”,并不是指形體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體上的束縛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逍遙游就是超脫萬物、無所依賴、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莊子看來,達到這種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齋”“坐忘”,這兩者體現了一種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遙游。 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一前286),戰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做過小官漆園吏,但不久辭去。

楚威王聘他為相,遭拒絕,“終身不仕”。 他否定有天帝造物主的存在,認為萬物起源于“道”,而人的生死只不過是“道”在其發展過程中一個短暫的環節。

但由于他只看到事物不斷互相轉化的相對性,忽視了事物性質的規定性,這就使他的辯證法觀點淪為詭辯論。 其文章縱橫開合,變化無端,并多用寓言故事,想象豐富而奇特,在散文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著作有《莊子》,原書52篇,現存33篇,在中國學術思想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 《逍遙游》達到真正逍遙的句子是什麼

達到真正逍遙的句子是: 1、鵬之徙于南冥者,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釋義:鵬鳥遷徙時,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鵬鳥奮起而飛,旋轉扶搖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此一飛在六個月后方才停歇下來。 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

釋義: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律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 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釋義:朝菌不知道有月初月末,寒蟬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 出自:莊子[先秦]《逍遙游》。

擴展資料: 文章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編輯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子雖有祈向,不可得也”。

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侯”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 人世間既然如此污穢,“不可與莊語”,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逍遙游》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

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游”。 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

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并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道理;最后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里行間里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逍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