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中表達樂觀的句子是

解夢佬 0

1. 晏殊的浣溪沙中樂觀的句子是什麼

晏殊的浣溪沙好像表達的是傷感之情,而蘇軾的浣溪沙反倒有樂觀的語句、蘇軾的是“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

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2. 蘇軾《浣溪沙》一詞中表達作者曠達樂觀的性格的句子是()()

晏殊《浣溪沙》四首賞析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

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

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

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

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

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

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 ·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

曲欄干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

酒醒人散得愁多。 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五記載:“晏元獻公雖起田里,而文章富貴,出于天然。

嘗覽李慶孫《富貴曲》云:‘軸裝曲譜金書字,樹記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兒相,未嘗諳富貴者。

’故公每吟詠富貴,不言金玉錦繡,而唯說其氣象。若‘樓臺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楊柳池塘淡淡風’之類是也。

故公自以此句語人曰:‘窮兒家有這景致也無?’”這段話頗能道出晏殊富貴詞的獨特風格。這首詞前五句描寫景物重在神情,不求形跡,細節刻畫,取其精神密契,不在于錦繡字面的堆砌,而在于色澤與氣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環境寫得博大高華,充滿富貴氣象。

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既不是傷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羈旅思鄉游子的離愁,更不是感時憫亂的深愁,而是富貴者嘆息時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難留的淡淡閑愁。 劈頭“小閣重簾有燕過”點出環境與時令。

此句看似平淡,實乃傳神一筆,有破空而來之勢。這匆匆一過的穿簾燕子,莫非是遠方使者,給簾內入傳遞了春將歸去的消息。

像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層層波瀾。一下子打破了小閣周圍寧靜的空氣,起著溝通重簾內外的作用。

閣中人目隨燕影,看到 “晚花紅片落庭莎” 。原來時已暮春,庭院滿地落紅。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謝,形容落花的時間,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節令。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跡,滿庭莎草已是一派濃綠。

“紅片”與“庭莎”,綠肥紅瘦,相映成趣。“曲欄干影入涼波”,庭院中池邊的曲曲欄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涼波”的“涼”既是時已入暮,池水生涼的真實寫照,又是個中人此時此地心境凄涼的折光反射。 以上三句寫的是簾外景物,從視覺所及落筆。

“重簾”、“過燕”、“晚花”、“庭莎”、“曲欄”、“涼波”諸意象所組成的畫面,其色澤或明或暗,或濃或淡,或動或靜,使整個庭院呈現出一片凄清冷落。雖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處境、心曲,已躍然紙上了。

片兩句由簾外轉入簾內,從聽覺著墨,寫閣中人的感受。“一霎”、“幾回”乃互文。

雖說是 “好風”、“疏雨”,小閣里的人卻聽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見環境是何等的靜,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