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大家對家份量重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對家的句子

1、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2、家庭是大自然創造的杰作之一。

3、每個人的家對他自己都像是城堡和要塞。

4、快樂的家庭生活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溫馨。

5、勇敢的人隨遇而安,所到之處都是故鄉。

6、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7、沒有什麼比家更溫暖,沒有什麼比親情更珍貴。

8、家是一盞燈,家是一個屋檐,家是一張柔軟的床。

9、家,就是經歷世間艱難之后,讓心靈停靠的港灣。

10、想家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想家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感。

11、明智者四海為家——地球是他的壁爐,藍天是他的客廳。

12、家是心靈的港灣,人生的驛站;是感情的歸宿,靈魂的延續。

13、所有幸福的家庭都十分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自的不幸。

14、家很溫暖很溫馨,它可以緩解人們在冬天的寒意,給人帶來心靈的慰籍。

15、家,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包含了太多,只有親情才是無法泯滅的永恒。

16、家為我們遮風擋雨,給我們無窮的力量。漫漫人生,家與我們相伴永遠。

17、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一個可以為我們消除疲勞、讓身心休息的地方。

18、家是我們永遠的依靠,雖說我們都已經長大,但還是舍棄不了那份對家的眷戀。

19、擁有一個溫馨和美的家是幸福溫暖的。擁有一個靈魂歇息暢游的港灣是幸運愜意的。

20、家是什麼?家是筑建在心靈原野上的一幢精神大廈;家是點亮你人生的一盞七彩路燈。

21、家是停泊的港灣,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生活的動力,家是溫暖的依靠,家是心靈的樂園。

22、看著窗外美麗如畫的風景,想著心與家的距離正在縮短,心中那份久違的游子之情又會油然而生。

23、在家,我可以敞開心扉和少年時的伙伴暢聊,也可以向父母傾敘心中煩事,可以靜下心來重溫往事。

24、很想回家了。想爸爸媽媽了~很想媽媽做的飯菜,爸爸燉的雪白雪白的魚湯~~最重要的是家鄉的粽子。

2. 對親人表達十全十美的句子

用心寫一個家字:一筆一劃,點撇橫捺,正好十筆,必得十全十美,才寫出一個圓滿。

用情寫一個家字:游子千里,總有牽掛,經經緯緯,編織一生涼熱,才寫好一個思念。用日子寫一個家字:淡飯粗茶,酸甜苦辣,和美是暖,經過四季寒暑的心情日子,才寫好一個春天。

一輩子一個字,當我們老了的時候,回味這個字,這個字很溫暖;一輩子一個字,我們一生離不開她;無論怎樣,我們都要一筆一劃,這十筆一筆出錯就不成為家。家會很輕很輕,像一粒浮塵,被人一指撣掉,不留一絲痕跡。

家會很重很重,像一座鉛山,壓在脊上,寸步難行。家是一輩子圍繞著我們的一個字;一生有多長就寫多久,寫出圓滿、寫出思念。

3. 形容分量最重的成語

【不擔斤兩】:擔:承擔;斤、兩:皆重量單位。不承擔分量。比喻不承擔責任。

【稱斤掂兩】:稱:衡量輕重;掂:掂量。計算輕重分量。比喻計較輕重得失。

【稱斤約兩】:稱:衡量輕重。計算輕重分量。比喻權衡輕重得失。

【短斤缺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短斤少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揮涕增河】:抹下來的眼淚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為對個人有損而對國家也無所補益。

【九鼎不足為重】: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起來九鼎也不算重。

【九鼎大呂】:九鼎:古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征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傳國之寶;大呂:周廟大鐘。比喻說得話力量大,分量重。

【缺斤短兩】:做買賣時貨物短缺分量。

【言重九鼎】: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語驚四座】:四座:周圍在座的人。所講的話讓周圍在座的人都感到震驚。形容說話觀點與眾不同,有分量。

【銖銖校量】:銖銖:分量極輕。指斤斤計較。

4. 關于家的優美語句

遠去的飛鳥,永恒的牽掛是故林;漂泊的船兒,始終的惦記是港灣;奔波的旅人,無論是匆匆夜歸還是離家遠去,心中千絲萬縷、時時惦念的地方,還是家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簡而言之,它也是一種真正屬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親人,我的家。

歸心似箭,相信每個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其實歸心何止似箭,恨不得自己變成一束光,千里之遙轉瞬即至,越要到家的時候,這種感覺越強烈,直到踏進家門才會慢慢褪去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正因為有了“人家”,上面的一系列景物才有了生命的氣息。家是心之所至,心在哪,哪便是家。有了家才有了一切。家是生活之源泉,一切的一切都有一個共同的基礎,那便是家。

離家、想家、回家,人們經常重復著這件事。但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枯燥。不管我們離家多遠,對家的那份牽掛都會把我們帶回去。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悠揚的薩克斯再度想起時,我不禁自問:“何時回家?”

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涌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消去的烙印。長大了,總要離家這時的家的感覺再不是媽媽不勝其煩的嘮叨,而升華成一種記憶,一種氣味,在他鄉不如意時蒙上眼簾的一層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