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這首詩有一個含比喻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望洞庭》字,這首詩p有一個含有比喻的句子:( )

這個句子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句詩分別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將(君山)比作(青螺)。

這個句子簡析: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詩人筆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享受。“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2. 望洞庭這首詩用了比喻的寫法,你喜歡這種寫法嗎

喜歡,因為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jun四聲)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致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3. 《望洞庭》這首詩中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句,它把什麼比作什麼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它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4. 望洞庭這首詩中含比喻的連續的兩句詩是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這里一說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兩說均可。 4.白銀盤: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種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婦女用以畫眉。 這里是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譯 洞庭湖的水光與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靜就好像銅鏡未磨。 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 恰似白銀盤子托著青青的田螺。

賞析這是詩人遙望洞庭湖而寫的風景詩,明白如話而意味雋永。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這應該是日暮時分的景象,天還沒黑但月亮已經出來,如果天黑就看不出兩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這里的“山水”實際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屬于古代漢語中“偏義復詞”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里的青螺。

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致,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5. 《望洞庭》詩中連用三個比喻句,其中一句中有兩個比喻的是哪一句

白銀盤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湖面比作“白銀盤”,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唐代劉禹錫《望洞庭》原文為: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譯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風平浪靜如同未磨的銅鏡。

遠遠眺望洞庭湖山水蒼翠如墨,好似潔白銀盤里托著一枚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3、兩: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諧。指水色與月光交相輝映。

5、潭面:指湖面。

6、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此句意思一說是湖面無風,水平如鏡;一說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模糊。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銀盤:形容平靜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銀,一作“白云”。

9、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長慶四年(824年)秋劉禹錫赴和州刺史任、經洞庭湖時所作。劉禹錫貶逐南荒,二十年間去來洞庭,據文獻可考的約有六次。其中只有轉任和州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詩則是這次行腳的生動記錄。

賞析:

首句描寫澄徹空明的湖水與素月青光交相輝映,儼如瓊田玉鑒,是一派空靈、縹緲、寧靜、和諧的境界。表現出天水一色,玉字無塵的融和畫面。“和”字下得工煉,表現出了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融和的畫境。

第二句描繪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因為只有“潭面無風”,波瀾不驚,湖光和秋月才能兩相協調。否則,湖面狂風怒號,濁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無法輝映成趣,也就無有“兩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詩人的視線從廣闊的湖光月色的整體畫面集中到君山一點。在皓月銀輝之下,洞庭山愈顯青翠,洞庭水愈顯清澈,山水渾然一體,望去如同一只雕鏤透剔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白銀盤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此句的擅勝之處,不止表現在設譬的精警上,還表現了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和寄托了詩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望洞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