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隸書中“花”字的寫法有三種,比較常見的寫法是和楷書類似,但是最上邊的“艸”字是分開的,就像兩個“+”并排寫在一起的感覺,另外兩種寫法比較復雜,結構也不常見。
在寫“花”字的時候注意結構,中間稍微分開一點點,兩個部分不要靠的特別緊密。在分開的“艸”字部首下邊寫兩邊的結構,中間稍微留出一點空間。整個字體比較方正,筆畫不需要拉特別長。
另外一種“花”字的隸書寫法上半部分也是一個分開的“艸”字部首,但是這個字上中下結構的,在“艸”下邊是一個“人”的結構,這個結構的兩邊稍微拉長一點點,把上邊的部首部分包起來。
在“人”字結構的下邊是一個比較小的豎折結構,在豎折的中間部分是一個比較小的橫。這樣三個部分組合在一起,隸書的“花”字寫法就完成了。
隸書是五種書法結構之一,是比較早期的書法,也是楷書的前體。隸書最早出現在秦朝,后來在漢朝使用最多,也是隸書發展的頂峰時期。后來在這個基礎上,又出現了行書、楷書、草書等書法。
隸書是由秦朝的小篆字體發展來的,篆體的結構稍微復雜一點,字體筆畫也更加圓潤一點,筆畫中的圓形、弧形比較多,但是隸書的整體結構更加方正。相比其他的字體結構,比較扁一點。
隸書字體是篆書的簡化,雖然兩個字體的結構樣式相差比較大,但是隸書當中的筆畫走向都是在小篆字體的基礎上改變的,很多篆書當中連續的筆畫在隸書中都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