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逍遙意境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意境孤獨”,“逍遙”的詩詞有哪些

1、一蓑煙雨任平生。宋代: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釋義: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唐代:李白《將進酒》

釋義:(所以)人生得意之時就應當縱情歡樂,不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代:李白《將進酒》

釋義: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4、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唐代: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釋義:攀登五岳尋仙道不畏路遠,這一生就喜歡踏上名山游。

5、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唐代: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釋義:人生在世,無法稱心如意,不如披頭散發,登上長江一葉扁舟。

2. 求意境逍遙自在的詩,詞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歸園田居 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3. 《逍遙游》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意境是什麼

《逍遙游》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

“逍遙游”也是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

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原文】 北冥有魚①,其名曰鯤②。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③。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齊諧者⑧,志怪者也⑨。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⑩,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馬也(13),塵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16)?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則芥為之舟(18);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

而后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后乃今將圖南。蜩與學鳩笑之曰(22):“我決起而飛(23),搶榆枋(24),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26)?”適莽蒼者(27),三飡而反(28),腹猶果然(29);適百里者,宿舂糧(30);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之二蟲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靈者(35),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38),眾人匹之(39),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40):“窮發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

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44),絕云氣(45),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48)。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49)。

故夫知效一官(50)、行比一鄉(51)、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52),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53)。

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54),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55),定乎內外之分(56),辯乎榮辱之境(57),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58)。

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59),泠然善也(60),旬有五日而后反(61)。

彼于致福者(62),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63)。

若夫乘天地之正(64),而御六氣之辯(65),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66)?故曰:至人無己(67),神人無功(68),圣人無名(69)。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

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莊子生活的年代, 正是我國古代社會大變革、大動蕩、大戰亂的時代。

其時周王朝名存實亡, 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 戰爭也空前殘酷。莊周對當時的社會現實及統治者深為不滿, 時時進行尖銳的批判, 發出沉痛的抗議。

一方面“竊鉤者誅, 竊國者為諸侯” (《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羞與為伍, 但另一方面,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記 • 老子伯夷列傳》)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他無力改變現實, 心有不甘, 所以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 在絕對的自由境界里尋求解脫。

正是這種情況下, 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逍遙游》居《莊子 • 內篇》之首, 是闡發莊子追求絕對精神自由的思想觀點的著名篇章。

可以說《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綱領。就藝術特色來看, 也可稱為莊子的代表作。

其文雄放、奇幻, 足以顯示莊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風格。“開宗不了逍遙字, 空讀南華三十篇”(馬敘倫《為〈莊子義證〉成率題絕句。

4. 抒發簡單意境的語句

唯美有意境的心情句子

1. 你嘴角那一抹微笑,成為我一輩子想要去守護的信仰。

2. 就算這個世界的燈都暗了,我的世界里有你就是亮的。

3. 幸福越與人共享,它的價值越增加。

4. 我很簡單,只要你一句溫暖的晚安

5. 睜開眼你笑的甜,閉上眼你笑的更甜,你就像幻燈片一樣一直在我眼前笑,

6. 可不可以有一天,你緊緊抱著我說:你住在我心里了,我要收你的房租,期限,一輩子。房租,你的愛。

7. 你給我一滴眼淚,我就看到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8. 遇見你,不再朝朝暮暮,已是此生最美。

9. 縱然能一口氣說出他的一百個缺點,最后還是倔強的走到了一起。

10. 快樂和傷悲沒什麼分別,心碎到終點會迎刃而解。

11. 我就是想和一個人,傻傻地走在街上,笑。

12. 真愛的第一個征兆,在男孩身上是膽怯,在女孩身上是大膽。

13. 思念不能自已,痛苦不能自理,結果不能自取,幸福不能自予。

14. 會想要一個肩膀或者是擁抱,在需要溫暖的時候。

15. 那些把燈背在背上的人,把他們的影子投在了自己的前面。

16. 我愛的人我要親手給她幸福,別人我不放心。

17. 總有一個人陪你,從不怕受傷。

18. 有一個可以想念的人你就是幸福的。

19. 幸福就是在你聽到他的聲音的時候,你有種踏實的感覺。

20. 我愛你,勝過愛自己。

5. 莊子《逍遙游》中揭示怎樣才能達到逍遙游境界的句子.

注重表現生活理想和人生境界,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抒情性,達到了哲理與詩意的交融;大量運用比喻和寓言講述道理,其寓言注重細節刻劃和夸張渲染,具有寓真實于詭誕、超乎言意之表的特點;大膽借鑒神話傳說,突破常規性思維的局限,展開奇異豐富的想象,富于浪漫色彩;文章汪洋恣肆,行文跌宕開闔,變化多端,語言奇峭富麗,生動潑辣,有時用韻,頗富有詩意. 《逍遙游》全文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總論,論證世間萬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過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以及通過“無為”達到這一境界的主張。

全篇集中表現莊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即虛無主義與絕對自由。課文選的是第一部分,共三段。

第1段,闡明世間萬物,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這一段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描述鯤鵬的形象。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第二層,寫鵬鳥南飛有所待,并以“野馬”“塵埃”作對比,表明萬物皆有所待。鵬鳥要在海運時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九萬里,然后乘六月的巨風南飛,鵬鳥所待的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山野中蒸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所待的是“以息相吹”。為了強調鵬鳥的“有所待”,作者連用了大舟飄浮有待深水,芥草杯水就能負載兩個比喻,說明鵬鳥要高飛九萬里必須憑借大風,必須有遼闊的天空才能圖謀南行。

第三層,反駁蜩與學鳩,說明這兩種動物也有所待。蜩與學鳩,飛不高,行不遠,卻自以為得到逍遙,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

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的不一樣。

鵬鳥背寬翼大,要乘厚風行萬里;蜩與學鳩身輕翼小,槍榆枋而知足。雖然所待各不相同,但都是各適其性而有所待。

蜩與學鳩認識不到自己與鵬鳥的差別,反而嘲笑鵬鳥南飛是多此一舉。第2段,對上文歸納、補充、印證,說明萬物在“有待”的范圍內,存在著“小大之辯”。

這一段可分兩層。第一層,歸納上文,闡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

“不及”,包含不可達到和不能了解兩重意思。作者舉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靈“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大椿“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彭祖以長壽聞名于世為例,說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壽命短的不能了解壽命長的。

“小知”與“大知”,“大年”與“小年”的不同,實際上強調的是人的認識上的大小區別。在莊子看來,萬物既有所待,又要人為地以小及大,是非常可悲的。

第二層,引“湯之問棘”的一段話對前文補充印證,并點明“小大之辯”。“湯之問棘”一段話與第1段“北冥有魚”內容好像重復,其實不然。

今人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對這兩段話有很好的解釋:“前語近怪,且出《齊諧》,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湯棘問答以實之。且前后詳略各異,足以明之。

前言鵬背幾千里,當指其修也,此則以泰山形其高與大。扶搖不知其狀也,此則以羊角形之。

野馬等不知其實也,此則以云氣二字釋之。騰躍而上,明槍之勢也。

數仞而下,明槍之高也。非此,則前語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復而非復也。”

由此可見,這段文字不是第1段的重復。在論證上,它與篇首的內容相照應,并歸結前文所述種種現象,點明為“小大之辯”。

第3段,由對萬物的泛論進入對社會中人的具體論述,闡明逍遙游的境界,即莊子理想中修養的最高境界,點明全文的主題。能夠“效”“比”“合”“征”的四種人,雖然有一定的才智和修養,但都被功名利祿所束縛,都被世俗“一”隅所累,無法擺脫主、客觀的限制,就像斥、蜩鳩一樣見識短淺,遠沒有達到逍遙游的境界。

宋榮子能夠對世人的贊譽與誹謗置之度外,能夠認清內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但他的修養“猶有未樹也”,還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列子御風而行,輕妙可觀,外部世界對他似乎沒有多少限制,身心也沒有什麼束縛,算不算逍遙游呢?回答是否定的:“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因為列子仍有待于風力。列子和宋榮子固然比前面的四種人高得多,正像鵬鳥比蜩鳩、斥高得多一樣,然而這高低之間的共同點是“有所待”,因此他們算不得逍遙游。

那麼,怎樣才算是逍遙游呢?莊子正面提出了自己的主張,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順應萬物的本性,達到物我一體,才能無所待,才是逍遙游。要達到這個境界,就要做到“無己”“無功”“無名”,做到這些的只有“至人”“神人”“圣人”。

至此,文章的主題豁然明朗。鑒賞要點1.借用寓言說理。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評論莊子散文的特點說:“著書十余萬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無事實,而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遙游》運用大量的寓言把“無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之中。

例如本篇中的鯤、鵬、蜩、學鳩、斥,有的是根據神話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納入。

6. 意境美的句子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因為我們都如此輕易地走到了別人的光環和陰影的籠罩下,愚蠢地聒噪,還堅信這就是自己的優點和價值所在。

而我淡然地堅持以蒼白的語言盡我所能刻畫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敵對,以及內心深處庫存已久的冷漠與希望,決絕與妥協。真實真實再真實。

青春,我可愛的青春。 我們都對了還是錯了,我們都愛了但是忘了。

走的時候你哭了還是怎了,我只是疼了但還是笑了。我想引用一句被說過很多次的話,我生命中的溫暖就這麼多,全部給了你,叫我以后怎麼再對別人微笑。

原來有些事真的是不經意的完整,有些人真的是出乎想象的命中注定……無論上天給我怎樣的軀殼,我上演了十七年的悲歡,一些人一些事就這麼明明滅滅地刻在沿途的風景中。我學會了安穩學會了謊言學會了冷靜學會了沉默學會了堅忍。

輾轉中的快樂在百轉千回中碎成一地琉璃,我站在風中把它們掃進心底最陰暗的角落。再也沒有關系。

那樣明眸皓齒地對別人微笑,靈魂噴薄影子躑躅。只剩堅強無處不在。

所以如果有不幸你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得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舉目無親,我們沒有資格難過,我們還能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陌路盡頭,撒去一杯慘淡暗白的骨灰,有多少淡薄的人情能夠留得住厚養薄葬的遺憾,在悲郁的挽歌的尾首上,給這尊沉默的青碑下孤了的魂靈一首至情致意的所謂哀悼?而這人間,朝生暮死之間,有多少尸骨未寒的苦魂循入空寂,卻在人世間再也撈不起一絲紀念。 我站在風中,手里的掃帚把散落一地的琉璃掃近內心最陰暗的角落。

風空空洞洞地吹過。一年又這麼過去。

而來年,還要這麼過去。我不知道是安穩的背后隱藏著沮喪,還是沮喪里終歸有安穩。

只是我們,無法找到。 《為了忘卻的紀念》: 隱忍平凡的外殼下,要像果實般有著汁甜水蜜的肉瓤,以及一顆堅硬閃亮的內核。

年華里,我們失卻的是一種心情。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與最遙遠的夢想。

這青春,與世間任何一段青春無異——年華里那些朝生暮死的悲喜,也就這樣野花般自生自滅地燃燒在茫茫命途上,裝點了路人的夢。 看,在這個充滿愛與被愛、傷害與被傷害的世界里,生命對我們是吝嗇的,因為他總是讓我們失望;可是,生命又是這麼慷慨,總會在失望之后給予我們拯救。

《遠鎮》: 本來以為重生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現在覺得,它比背負記憶還要無措。

有時候沿著一個陌生人的生命脈絡向深處追溯,就清晰地感到每個人靈魂深處的雷同。 如果不是遠行,怎麼會了解遠方的每個陌生而綺麗的生命軌跡。

生命若給我無數張臉,我永遠選擇最疼痛的一張去觸摸。 有很多人,你原以為可以忘記。

其實沒有。他們一直在你心底的一個角落。

直到你的生命盡頭。在盡頭你會懷念每一個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為他們組成你的記憶與感情。

但是你已經不能擁抱他們。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個念念不忘的失去的過程。

深刻的思念是維系自己與記憶的紐帶。它維系著所有過往。

悲喜。亦指引我們深入茫茫命途。

這是我們宿命的背負。但我始終甘之如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輕浮的生。

這個世界上時時刻刻都有比你意想中偉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發生。 她的平常人的姿態,才矯情。

懷念是生命中最無能為力的事情,并非卑微。 然而讓我牽掛的人,我選擇去忘記。

在這個把回頭看作軟弱和恥辱的世界上。走地再遠,也終究達不到想要的永遠。

走得再近,也終究回不到想要的夢境。人永遠是一群被內心的遺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夾在生命的單行道上,走不遠,也回不去。

我見過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軟的笑意,在炎涼的世態之中燈火一樣給予我茍且的能力,邊走邊愛。 一些事情漸漸變得淡滅,你知道它存在過,但卻已經忘記怎樣的存在過。

因為是血肉相連的親人,所以許多話反而成了禁忌。交流是恥辱,親近是羞恥,惟有通過相互苛求和中傷來表達對彼此的愛,才是理所當然,這是多麼可悲的事實。

《北方》: 人與大地皆有著淡定樸素的容顏,昭示著千百年的平凡歷史。 如果我們不想對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對它寄予任何希望。

這不是絕望,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徑,亦是獲取幸福感的前提。

《花朵之藍》: 這就是成長嗎?像一頁頁翻書的感覺。 靠近,只是因為害怕孤獨。

再見。我知道,若沒有離別,成長也就無所附麗。

《春別》: 如果眼淚滴落了,那麼我的忍耐就將被驚醒。 青春的意義決不在于這煉獄般的高三,卻一定需要這煉獄般的高三來鍛造并借此加以最深刻的闡釋。

《大地之燈》后記《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一個人要舉重若輕并且誠懇無欺地面對自己的過去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 《冰是睡著的水》: 秋天的北方有著鋪天蓋地的藍色蒼穹,像歐洲電影的片尾字幕一樣漫長漫長地從眼前流過去。

旋律親切得仿佛是時光。搖曳的手風琴和微笑的打擊節奏。

不插電的記憶。 《薄奠》: 表達——如果一定要有的話——也無論如何不能失去一件平靜與含蓄的外衣。

偶爾嘮叨一下這樣無謂的懷念,都是我們曾經做過的事。只是你先于我好早之前,就把它靜靜地放在不再輕易拿得出來的沉默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