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抒發抑郁心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使至塞上中運用比喻表現作者幽微難測心境的句子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這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象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斗爭有關.詩在表現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2. 使至塞上所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是什麼

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1], 屬國過居延[2]. 征蓬出漢塞[3],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4] , 都護在燕然[5]. 賞析 開元二十五年(737),王維奉命赴西河節度使府慰問將士,此詩即詩人赴西河途中所作.這是一首紀行詩,詩人身負朝廷使命前往邊塞.詩即記述這次出使途中所見所感. 首二句交待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欲問邊”,是出使的目的.“單車”,是說隨從少,儀節規格不高.詩于紀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出來.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 三、四兩句包含多重意蘊.由“歸雁”一語知道,這次出使邊塞的時間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葉干枯,根離大地,隨風飄卷,故稱“征蓬”.這一句是詩人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古詩中說到蓬草,大多是自嘆身世.如曹植的《雜詩》(其二)所謂“轉蓬離本根,飄飖隨長風”,就是著名的例子.本詩中的“出漢塞”恰與詩人此行相映照;而且,這三個字異國他鄉的情味甚為濃厚,這就加深了飄零之感.去國離鄉,感情總是復雜萬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難奔、有國難投的情勢,還是象本詩中聽寫乃是因為負有使命.大約詩人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漢司馬相如初得武帝青睞,出使西南夷那樣的威風、氣派.詩人的失意情緒或者同朝廷政治斗爭有關.一向器重詩人的宰相張九齡即于本年四月貶為荊州長史. 詩在表現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征蓬”于詩人,是正比,而“歸雁”于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象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五、六兩句寫景,境界闊大,氣象雄渾.這一聯由兩個畫面組成.第一個畫面是大漠孤煙.置身大漠,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這樣一副景象:黃沙莽莽,無邊無際.昂首看天,天空沒有一絲云影.不見草木,斷絕行旅.極目遠眺,但見天盡頭有一縷孤煙在升騰,詩人的精神為之一振,似乎覺得這荒漠有了一點生氣.那是烽煙,它告訴詩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煙是邊塞的典型景物,“孤煙直”,突出了邊塞氣氛.從畫面構圖的角度說.在碧天黃沙之間,添上一柱白煙,成為整個畫面的中心,自是點睛之筆.《坤雅》:“古之煙火,用狼煙,取其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清人趙殿成說:“親見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這又是從用字上說. 另一個畫面是長河落日.這是一個特寫鏡頭.詩人大約是站在一座山頭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時當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閃著粼粼的波光.這是怎樣美妙的時刻啊!詩人只標舉一個“圓”字,即準確地說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點.由于選取這樣一個視角,恍然紅日就出入于長河之中,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闊氣勢,從而整個畫面更顯得雄奇瑰麗. 最后兩句以事作結:詢知都護此時所在,詩人的使命也即將完成.詩的收束,順其自然. 這首詩雖是紀行,但或抒感慨,或敘異域風光,一路寫來,自然天成.“長河”,“落日”一聯極其出色,歷來被傳誦為寫景的名句. 注釋 [1]問邊:慰問邊塞將士. [2]屬國:典屬國的簡稱,代指使臣,這里是王維自指.居延:東漢有居延屬國.據《元和郡縣志》:居延海在甘州張掖縣東北(今屬內蒙). [3]征蓬:隨風飄飛的蓬草. [4]蕭關:在今甘肅固原東南.候騎(讀ji計)騎馬的巡邏兵. [5]都護:都護府的最高行政長官,詩中指河西節度使.燕然:山名.后漢車騎將軍竇憲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紀功.詩中指河西軍得勝. 譯文: 輕車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邊塞.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邊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煙挺拔而起,長長的黃河上西下的太陽圓圓的.到了邊塞,只遇到留守部隊,原來守將們正在燕然前線. 評析 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王維,同時又是一位邊塞詩人,《使至塞上》便是其邊塞詩代表作之一. 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寫自己將奉命出巡邊塞,此去征途遙遙.“單車”,即輕車簡從,用在這里蘊含著獨當重任的自豪感;“問”:聘問、出使;“問邊”,即出使視察邊塞.“屬國”:典出于《漢書.武帝紀》:“元狩二年秋,匈奴昆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合四萬余人來降,置五屬國以處之.”顏師古注:“存其國號而屬漢朝,故曰屬國”.在《漢書.衛青霍去病傳》中,顏注又解釋“屬國”說:“不改其本國之俗而屬于漢,故號屬國”.合兩注而下一定義則應是:保留國號和本國風俗習慣而歸屬于漢朝的那些邊疆少數民族的國家;類似于今天所說的附屬國.“居延”:漢朝所置的縣名,治所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居延縣屬涼州張掖郡,乃當時之屬國.(見《后漢書.郡國志》)這句是承首句而言,說自己“問邊”欲往的附屬國將超過漢朝居延之外,暗示出任重而道遠之意;“過”字應解為“超過”.朱東潤主編《歷代文學作品選》注此句為倒裝句:“經過居延屬國”,實誤.居延在今內蒙靠外蒙不遠的國界了,離王維要去的涼州(甘肅武威縣,當時河西節度使幕府駐地)尚遠,解為“經過居延”,太實,也不合情理;解為“超過”,是緊扣上句“欲”字,不過是出發前的虛指,借漢朝的典故來表現唐帝國聲威遠震,超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