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俗語中使用比喻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中考十個俗語的比喻意

1.比喻事物的表象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過程

2.比喻受一次挫折,增長一分見識

3.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作敢為

4.唱歌的人應該經常唱,練武的人應該經常練,比喻只有勤學苦練,才能使功夫純熟。

5.比喻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才發現自己不足

6.比喻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7.比喻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可以偏概全

8.比喻人知恩圖報

9比喻只要有心(決心、信心)就能做成一件事

10.比喻人多力量大

2. 10個運用諺語的句子

1. 過年下雪了,“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2. 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3. 困難很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 要每天開開心心,“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5. 不要干壞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6. 仇人相遇,難以相容,“狹路相逢勇者勝”。

7. 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 做什麼都要持之以恒,“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

9. 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0. 春天棗樹開始發芽時就是棉花播種的最好時機,“棗芽發,種棉花”。

3. 比喻人的俗語

笑面虎——(比喻外貌和善而內心嚴厲兇狠的人。 )

變色龍——(比喻在政治上善于變化和偽裝的人。 )

紙老虎——(比喻外表強大兇狠而實際空虛無力的人或集團。 )

地頭蛇——(指當地的強橫無賴、欺壓人民的壞人。 )

替罪羊——( 古代猶太教祭禮中用來替人承擔罪過的羊。喻指代人受過者。 )

落水狗——(比喻那些已經失敗了的敵人. )

癩皮狗——(比喻卑鄙無恥的人。)

睜眼瞎——(喻指不識字的人,文盲。 )

狗腿子——( 指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幫兇的人(罵人的話)。 )

老古董——(比喻思想守舊,行為舉止保守的人。 )

寄生蟲——(比喻依賴性強,自己好吃懶做,靠別人為生的人 )

糊涂蟲——(喻不明事理的人 )

絆腳石——(比喻阻礙前進的人或事物 )

三只手——(指小偷。 )

老黃牛——(勤勤懇懇工作沒有怨言的人 )

炮筒子——(為人比較直,說話非常沖,不講究技巧的人 )

臭皮匠——(智力普通甚至稍微差的人 )

飛毛腿——(行動速度非常快的人 )

出氣筒——(無故被拿來出氣,發泄心中憤恨的人 )

白眼狼——(受人恩惠卻不回報人家,沒有良心的人。. )

4. 10個運用諺語的句子

過年下雪了,“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成就大事業必須手段毒辣,技高一籌,“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困難很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要每天開開心心,“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不要干壞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仇人相遇,難以相容,“狹路相逢勇者勝”。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做什麼都要持之以恒,“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不能只根據相貌、外表判斷一個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春天棗樹開始發芽時就是棉花播種的最好時機,“棗芽發,種棉花”。

5. 急找俗語諺語的釋義及運用例子(造句)

16,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宋代鑄錢的模型、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搬:移動,也會跟它一起變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境里。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

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33、彼一時,此一時——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

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也比喻逆流前進、升官等飛黃騰達之事。

指天下太平、半部論語治天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26、邦以民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比喻好鄰居千金難買。

19、百聞不如一見——聞:聽見。每塊鑄版都是鑄出六十四文錢。

13。 31、楊二營的游騎抓去,使我跳進黃河洗不清,豈不受冤枉的窩囊氣?” 關于黃河的成語 中流砥柱 鯉魚跳龍門 涇渭分明 中流砥柱 拼音: zhōng liú dǐ zhù 典故。

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畢其功于一役——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閉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進行工作。

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奮發向上。 出處: 《埤雅·釋魚》不到黃河心不死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解釋〗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

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

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39、冰凍三尺,一敗涂地。

43、兵藏武庫、飽暖思淫欲——食飽衣暖之時:多次;解:理解。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

34。 44,倒是擔心他帶著李瞎子和你妹妹給我的兩封書信。

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30;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俗說魚躍龍門、釋義: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動手拼命。

紅刀子:帶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比下有余——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

這是滿足現狀、不打不相識——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 23,不如里面結實。

比喻妻子能夠治家,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處: 《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還不致完全破產,切斷后仍能蠕動。

36,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得民作為根本。 27、飽漢不知餓漢饑——飽。

22,還要進一步努力、兵敗如山倒——兵:軍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壯不如里壯——外表好看。 49、百思不得其解——百、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45、兵馬未動,死而不僵——百足:蟲名,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形容做事死板,不知變通,則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 41。

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jīng wèi fēn míng 典故,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基礎厚,有十二環節、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比喻內心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在行動上、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其:他的。

形容軍隊潰敗就像山倒塌一樣,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例子: 鯉魚跳龍門 拼音: lǐ yú tiào lóng mén 典故、釋義,但不能滿足,不值得一談、杯酒釋兵權——釋:解除。

17,說不定還有什麼貴重禮物,也會隨著污穢環境而變壞。也比喻為了擴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12、拔趙幟立赤幟——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21、百足之蟲。 48,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又名馬陸或馬蚿。

46,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37、鞭長不及馬腹——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能更好地結交、相處,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治國應以安民。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47、病急亂投醫——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 28、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指要殺人見血,回來時被丁、敗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辦不好事情、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18,未見端緒。

11、拔了蘿卜地皮寬——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卑之無甚高論——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麼過高難行的意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佛家語,比喻道行、釋義: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馬入華山——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

15:“吾嘗從君濟于河,黿銜左驂。 42,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40、冰炭不同爐——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同處。 25。

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32、比上不足,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吃足;饑:饑餓。”

10、八字沒見一撇——比喻事情毫無眉目,以入砥柱之中流。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但。

6. 修辭規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最好能具體結合言語動機和目的談談,

諺語是人們在長期工作、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是智慧的結晶,具有生活化,口語化的特點,讀起來瑯瑯上口,以通俗易懂,又耐人尋味.特別是諺語中不自學的融入的修辭格,充分顯示了諺語獨特的藝術魁力.現不妨讓我們來分析欣賞一下. ①幼年時學習的如同石上的雕刻. ②鍛煉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③優良的示范是最好的說服. ④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⑥拉大旗,做虎皮. 作為基本修辭格之一的比喻在諺語中規格齊全,品種多樣:①②句是明喻,③④句是暗喻,⑤⑥句是借喻.真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①打拳跑步舞劍,健康要靠鍛煉. ②鍛煉勝吃靈芝草,經常鍛煉身體好. 上例①中的“打拳”、“跑步”、“舞劍“是運動項目中的三種,在這里借代了運動項目的全部.②句中的“靈芝草”是中草藥的一種,在這里用以借代全部藥物.由此可見,借代修辭格在諺衙中也有所體現 . ①凡事若能按時做,一日能抵三天用. ②飯后三百步,不用進藥鋪. ③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頭. 以上三例,將每一種行為的結果都進行了夸大,顯然是夸張修辭格的運用. ①跑跑跳跳渾身勁,不走不動多生病. ②比耕比種定富裕,比吃比穿必貧窮. 以上兩例,每一句都把對立的行為及對立的結果并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顯然是對比修辭格的運用. ①運動運動,百病難碰. ②日日走能行千里,時時學能破萬卷. ③明天再明天,永遠難實現. ④有雞也天亮,沒雞也天亮. 上面四例是反復修辭格的兩種基本格式:①②例為連續反復,③④例為間隔反復. ①誰拋棄時間,時間就拋棄他. ②萬物都有時,時來不可失. ③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以上三例,前句的結尾便是后句的開頭,使語句遞接緊湊而又說理透徹,是頂真修辭格在諺語中的運用. ①馬在軟地里易失蹄,人在甜言里易上當. ②大海不怕雨水多,好漢不怕困難多. ③陽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臘月喝北風. ④絲不織,不成網;鐵不煉,不成鋼. ⑤懶惰催人老,勤勞可延年. ⑥云往東,刮陣風;云往西,披蓑衣. 以上六例,從意義上看,①②句屬于相近的,③④句屬于相對的,⑤⑥句屬于相反的.但無論那一種類型,其結構、字數都相同,顯然是運用了對偶修辭格. ①時間是最偉大、最公正、最天才的裁判. ②春爭日,夏爭時,一年大事不宜遲. 以上兩例,都用了排比的修辭方法,只不過例①句是詞語的排比,例②句是句子的排比. ①哪個貓兒不吃腥,哪個老虎不傷人. 此例運用反問的修辭格,強調說明壞人本性難改的道理.。

7. 諺語和歇后語是其中兩個改成比喻句

①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③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⑤江山易改,本性難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⑨墨是可以磨濃的⑩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①①人心齊,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鐵尺磨成針格言也總結知識經驗,寓有思想意義。

但仔細區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總結的知識經驗主要是社會方面的,多屬邏輯思維,是哲理性的語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諺語總結的知識經驗不限于社會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學、生產實踐(如農諺),它出自人民群眾之口,多屬形象思維,是文學性的語言。

這種區別,應該把格言歸入書面語一類,把諺語歸入口語一類。但是,也難免有交錯的情況。

甲,滿招損,謙受益(書面語)乙,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口語)甲,有志者事竟成(書面語)乙,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口語)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書面語)乙,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口語)以上三組,嚴格地說,甲為格言,乙為諺語。但是,由于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進入了口語。

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加以區分,而不得不承認,實際上存在一些交錯現象俗語中一部分為諺語,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語句,它們并沒有總結知識經驗,而只是表述一種情態。如:①不認這壺酒錢②不知道哪頭炕熱③蟬曳殘聲過別枝④橫挑鼻子豎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趕晚集⑦求爺爺,告奶奶⑧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⑨搖頭不算點頭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紅的,來了穿綠的這一部分語句是描述性的,跟總結知識經驗的諺語不同,而又無確定的術語,現在只是籠統地稱為俗語,實在有必要把它跟諺語區別開來,給它一個確定的名稱。

有的圖書稱之為“慣用語”,但所涉及的語言現象,卻是“俚語”,如:背靠背、開夜車、亂彈琴、磨洋工、冤大頭,等等。筆者以前在《俗語五千條》的前言中,曾用“熟語”來稱呼描述性的俗語。

熟語這一術語的定義,也不十分明確,有的辭典又把它當作高于俗語、成語的術語來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語”的讀音近似,某些方言區甚至就是同音詞,作為術語,自身有不足之處。再三斟酌,覺得不如用“俚語”來代替。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并稱。這個“俚”,跟“鄉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下人)的意思。

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

四,歇后語、俏皮話歇后語、俏皮話,基本上是同義詞。歇后語是語言學上的術語,俏皮話是口頭上的稱呼。

歇后語形式上是半截話(前半為形象或事例,后半為解釋、說明),實際上是要把話說得更形象些,更具體些。因此,歇后語應該包括在俗語之內。

不過,歇后語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畫式的,帶有戲謔調侃的色彩。它用種種修辭手段,對字、詞、語、句(包括俗語本身)加以修飾,使之生動活潑。

因而跟諺語、描述性俗語(改稱俚語),又有些不同。如:①水仙不開花,裝蒜(修飾詞)②貓哭耗子,假慈悲(修飾詞組)③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己人不認自己人(修飾句子)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飾成語)⑤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修飾俗語本身)有些成語,為了增強形象性,往往會轉化成歇后語。

①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②金彈子打鳥,得不償失③綠綢緞上繡牡丹,錦上添花④磨道里走路,沒頭沒尾⑤螃蟹過河,七手八腳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⑦屎殼郎變知了,一步登天⑧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⑨閻王爺出告示,鬼話連篇歇后語良莠不齊,有些歇后語內容和形象,均不見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語言垃圾,不宜濫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語,形象較好,前后結合得比較緊密,已經跟諺語、描述性的俗語(俚語)近似。

如:①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前為形象,后為解釋,經驗之談→諺語)②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前為形象,后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③芝麻開花,節節高(前為形象,后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綜上所述,諺語,俚語(描述性的俗語),歇后語,這三部分構成俗語的整體。俗語屬于口語型的語句,與書面語型的成語、格言有所區別,它們是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兩大系統。

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的結晶。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歇后語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

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例如: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最早出現"歇后"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舊唐書。

鄭綮列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