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對比有哪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對比有哪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后區別比你想象的大太多 毀掉一個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一部手機!6月24日下午,山西太原萬柏林某中學的學生劉某,在課堂上玩手機。
班主任老師發現后,將其手機沒收。因當時已是下班時間,班主任老師沒做任何處理,更沒有打罵,只是如往常一樣,離校回家。
到家后,老師主動與學生家長聯系,但電話并未接通。之后,父親和班主任聯系了解情況后,便和兒子通了一個電話。
卻不料當晚,孩子在家跳樓了。在后續采訪視頻中,該位同學的父親提到:班主任說孩子又拿過來手機(把手機帶到學校),孩子的手機被沒收了三四次。
又是一起由手機引發的悲劇。其實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走進千家萬戶,上到75歲的老爺爺,下到5歲的小娃娃,都能擁有智能手機。
雖然手機普及率越來越高,但是未成年人到底能不能使用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影響有多大?孩子又是為什麼執著的癡迷于手機?家長可以怎樣正確引導?手機是如何毀掉孩子的呢?1.智能手機影響兒童健康 智能手機傷害孩子視力,導致孩子失明或者傷害孩子頸椎,導致孩子頸椎變形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傷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見為實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無形的傷害。
孩子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于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另外,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癥的幾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郁癥的比例遠高于一般孩子。
這是因為智能手機能夠快速便捷地讓孩子得到滿足感,縮短注意力持續時間,讓人越來越感到厭倦,所以過度使用手機會讓人容易抑郁。手機損傷腦神經 孩子的生理構造和生理形態與成人不同,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于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手機耽誤孩子學習 喜歡玩手機的孩子,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松愉悅的信息,對知識學習感到鼓噪乏味,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后更需要在手機網絡里找到慰藉,形成惡性循環之后,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欲,產生厭學情緒。手機可以方便快捷地尋找習題答案,很多學生面對難題不再查找書本,深入思考,完全依靠手機搜索答案,導致了孩子產生思維惰性。
考試沒有答案可查,一個不喜歡思考的學生是不會有好成績的。每個孩子的時間都是一樣多的,精力也是如此,整天沉迷于手機世界里,花費在學習上的時間、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學習成績必然下滑。
信息化時代,電子產品終將成為他們這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光靠堵是無法阻擋它們終將進入孩子生活的步伐,也是不明智的。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防止孩子過度沉迷手機?我想,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
1-3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主要原因有二:1.幼兒的視網膜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在此之前都應該盡量少接觸手機類電子產品。2.兩三歲接觸電子產品(手機游戲/電視)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歲發生注意力障礙(比如多動癥)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確做法:1.父母盡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主動更新孩子的玩具等。2.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游戲,以防孩子因游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3.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3-6歲:盡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游戲 不少父母為了圖一時清凈,偶爾會把孩子丟給手機游戲“照看”。
但3-6歲的孩子還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觸游戲,極易上癮。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手機,如讓孩子明白手機可撥打電話、可與人聊天、視頻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遠離手機游戲。
如果孩子已經對手機產生較強的依賴,比如不給玩手機就會大哭大鬧,玩起手機就完全沉浸其中,正確的做法:1.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游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機,除了翻翻相冊、拍拍照,也不會覺得有趣,自然不會一直纏著父母要手機玩。
2.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繪本的顏色和故事性,對孩子吸引力也比較大,只要孩子愛上閱讀,基本不會想著要玩手機了。)
3.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4.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報名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階段,即兒童叛逆期。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會變得固執又脾氣暴躁,有時講起來道理來,懟得爸媽都無語。
面對孩子沉迷手機,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強壓(我說了不許玩就是不許玩/再玩就沒飯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親子關系威脅(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歡你了)。這兩種方法,弊大于利。
長此以往,不僅會嚴重破壞親子關系,還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和沉迷。正確做法: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
2. 少玩手機的幽默說說有哪些
1. 現在的年輕人就知道玩手機,整天活在虛擬的世界中,卻往往忽略了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給手機充電!
2. 我對和尚說:我放不下很多。
他說: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你不是喜歡玩手機嗎?
說著就遞我一個手機,讓我玩3D游戲。十分鐘后我被燙到松開了手。
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
3. 青春在自己手里,而不是手機里;
4. 放下手機,多出去走走,你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過度玩手機的危害:
1.導致疲勞
青少年頻繁地使用手機,將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引發感應性疲勞和神經衰弱,特別是對于兒童來說,手機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和煙酒一樣嚴重。
2.傷害眼睛
中大醫院眼科張瑞主治醫師表示,對孩子而言,長時間近距離看手機會使眼睛始終處于緊張、用力的狀態,得不到充分休息,從而容易引起近視。對成人而言,當長時間盯著屏幕時,其眨眼次數會減少1/3,從而導致眼球表面更多淚液蒸發,使眼球缺乏滋潤。而淚液蒸發是導致干眼癥的主因之一。干眼癥最終會導致永久性眼損傷。
3.生活圈子變窄
手機使得以往的家庭聚會、同學聚會等傳統社交模式變得“不那麼重要”。沉溺于手機的人們就像“活在氣泡里的一代”。“手機和其他多媒體工具像一個氣泡把我們包裹起來,讓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4.影響新陳代謝
智能手機的功能異常豐富,原本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很多人可能玩興正濃,還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機QQ等網絡活動,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顯示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手機等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并使睡眠處于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3. 孩子玩手機,迷戀手機游戲怎麼辦
迷戀原因一:孩子沒有獲得足夠的陪伴。
這種陪伴并不是時間上的問題,而是父母如何滿足孩子的心靈需求。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因為缺少伙伴,在很多時候他們都是一個人玩,如果父母忽視了陪伴孩子玩樂,分享快樂與煩惱,那麼很容易導致孩子心靈上產生孤獨感。從孩子口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好無聊!”“沒人陪我玩!”于是他們需要通過借助其他事物來獲得心靈補償。零食、電視、網絡便成了他們最好的陪伴者。
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爸爸媽媽應該毫不吝嗇地關愛自己的孩子,利用業余時間多和孩子交心,了解孩子的所見所聞,了解他的所需所求。多傾聽孩子心聲、多疏導孩子情緒,親子溝通不求時長但求有效。
迷戀原因二:為了省心,讓孩子玩手機。
有的父母在忙手上的活兒,沒空搭理孩子,就把手機塞給孩子,讓他自己玩,父母自己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助長了孩子玩手機成癮,還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因為要忙所以才給我手機玩,那下次他們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機玩了。
父母如果要做事,沒有時間陪孩子,在孩子央求陪伴的時候,就應該和他說明情況,并告訴他可以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亦或者來做小幫手,從而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體貼他人。這也是一種相互陪伴的需求。
迷戀原因三:孩子提出要手機時,父母沒有正確回應。
給還是不給,決定權完全在于父母,如果考慮周全就應該堅決行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讓孩子使用手機,什麼樣的情況下堅決不能給,這一點必須慎重。假如為了激勵孩子按時做完作業或者完成大人交給的任務而給孩子玩手機,也應該事先商議決定,避免孩子為了達到玩手機的任務而行動。最好別用玩手機游戲來獎勵孩子寫好作業。
迷戀原因四:孩子缺乏自控能力。
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每個成年人都很難自控,何況一個孩子,當他們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父母喊停止,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時候你越催促他就越著急,一著急就玩不好,或者越著急就越想多玩一秒鐘。 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親子約定的方式來幫助孩子控制時間,增強時間觀念。
比如父母可以這樣問:你決定玩多長時間,10分鐘還是15分鐘?一般孩子都會選擇15分鐘,那麼你可以補充一句:“如果你能在計劃的時間內結束游戲,我決定多加你一分鐘,你覺得如何?” 最后不忘加一句“媽媽相信你能做到。”當孩子能夠在約定的時間內離開手機,那麼父母就一定要兌現承諾,如果他沒有做到,也不必兇神惡煞,直接說:“時間到,手機放回去。”
如果孩子央求說再玩一會兒,你也應該堅決,并明確能夠守約才可以獲得加一分鐘。在這里,建議父母教會孩子看時間,比如在手機上看,在鬧鐘上看,學習用時間約束法來調整自己的行動。
迷戀原因五:缺乏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孩子在放學后到上床睡覺這段時間,沒有合理安排好作息時間,加上家庭成員各做各的事,很容易產生某個時間段無事可做,此時孩子便會容易想到看電視、吃零食或者玩游戲。最好的辦法就是為家庭成員來個作息表。每個環節動靜交替,緊湊進行,學習玩樂休息都不誤。
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針對孩子本人的,而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評價之后,增強每個人的時間觀念,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會總想著玩手機。
迷戀原因六:父母在家頻繁使用手機。
我們常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你做什麼他就學什麼,這就是身傳言教。如果你經常在家里打電話、發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戲、看電影,那麼多半孩子也會對手機產生興趣并希望從手機中獲得滿足。
低頭一族的父母,一定記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機。如果可能的話請放下手機,多看看書,和愛人談談心,和孩子下下棋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門散散步,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長,促進家庭幸福。
4. 欲毀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家長談談感悟
這句話并不成立。
觀察了解一下周圍情況就會發現,孩子一旦到了會用手機的年齡,幾乎都有一個手機。有些孩子沉迷手機,有些則會理性使用,但沒有不玩手機游戲的孩子,包括善于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偶然也玩游戲。
這是時代特征決定,在從眾心態影響之下,沒有手機對孩子心理的可能傷害更大。因此,應對方法依然是那句話:堵不如疏。
這也是現在家長難當的原因。家長必須不斷學習,還要懂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才能找出解決方法,還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不斷調整改變教育引導方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傳,為了孩子,家長只有不斷成長,這種結果會是雙贏。
5. 搜以現在的孩子經常玩手機,微博,而不和父母溝通為話題的八百字作
例文
如今,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學生中擁有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對此,我們應當怎樣對待手機——這一高科技的產物呢?很多學生、家長和老師各持不同觀點。
通過對部分中學生進行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持有手機的學生已經占一定比例。據某中學統計顯示,該校平時帶手機的學生高達50.8%。目前,很多學校對學生能否帶手機進入校園,沒有明確規定,但是不提倡學生使用手機的學校居多,其中有的學校已做出在校生不得攜帶手機的規定。
但是很多學生認為:手機只是一個通訊工具,成人能使用,我們中學生為什麼就不能使用?家長、老師把這一問題看得太嚴重了,實際上是缺少對我們的信任;把手機帶入課堂影響大家學習肯定不對,但是如果上課關機,下課有時使用,不影響別人還是可以的;學生使用手機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有的家長為滿足孩子對手機功能的要求,更換手機較勤,這無形中助長了學生之間的攀比,有的家長為讓孩子期末考個好成績,以買手機作為獎勵條件,這一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我們再來看看家長們的意見。有的家長說:“孩子在學校住宿,一周回來一次,給他配備了手機,平時家長用手機與孩子聯系,既能隨時了解學習、生活情況,有事又能及時溝通。”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帶手機,主要是為了應付突發事情,能夠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取得聯系,同時家長也能掌握孩子上下
學時間。總之,比沒有手機之前多了一些交流,少了一些擔憂。也有部分家長擔心:手機的確給學生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它給學生帶來的不利影響不容忽視。如課上用手機發短信、玩游戲,甚至擾亂課堂教學秩序等。
然而,老師們的觀點就截然不同了。一位老師說,上課突然傳來手機的響聲,會引起哄堂大笑,這樣既分散了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也影響了老師的講課情緒。目前沒有什麼好辦法去制止這一行為,只好口頭說說,或讓學生調到振動。一位老師說,現在中學生交友范圍主要是在班級和學校,沒有必要用手機聯系同學;有的同學對用手機發短信或玩游戲很感興趣,甚至還在課堂上給同學發短信,影響課堂學習。其實,許多校園都設有IC卡電話,買個卡,一旦有事完全能與家長聯系,可以解除學生的后顧之憂。
那麼,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手機進入校園”這一問題呢?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把手機帶入校園方便了學生們的生活,使得他們便于與其他人進行溝通,但是,它不好的一面在于,學生們過度關注手機,便會對學習產生影響。
所以,學生應該正確的對待手機,他只是我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調節好各方面的關系,好好利用。而學校和家長在對學生使用手機進行教育和引導的同時,也應該制定規章制度加以規范。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建設更加和諧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