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潔文言文名句

解夢佬 0

1. 文言文名言名句

結交行 古人結交惟結心,此心堪比石與金。

金石易銷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結交惟結口,往來歡娛肉與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從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貪財忘義非吾徒。

陳雷管鮑難再得,結交輕薄不如無。 水底魚,天邊雁,高可射兮低可釣。

萬丈深潭終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

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 自后無情日,反成大是非。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 46.生于優患,死于安樂。(《孟子·告于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茍子·勸學))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茍子·勸學》) 52.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 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 60.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史記·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 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63.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記》) 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 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圣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范曄(后漢書·馮異傳)) 。

2. 關于“慈孝”的古文和名言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首孝弟,次謹信。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