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風景優美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丹霞山景色”的詩句都有哪些

1、《繞丹霞山》明代:釋今回 峰前峰后許相從,踏遍洪崖面面同。

放腳不知青嶂盡,杖藜隨意白云中。 行依映掩千林雪,歸繞蕭森萬壑風。

信步溪山原不異,幸陪巾錫共從容。 白話釋義: 峰前峰后答應跟著,踩遍洪崖面面同。

放腳不知道青嶂盡,杖藜隨意白云中。行依映掩千林雪,回到森林萬壑風繞著蕭。

信步溪山原不異,到陪巾錫共從容。 2、《雨中登丹霞山》近現代:何永沂 萬方多難此登臨,塵滿空門寺半侵。

怪石潑紅腥劍拔,江篁搖翠水龍吟。 嵐迷驚鳥千峰肅,劫老情天一線陰。

古樹生風人袖手,瀟瀟暮雨冷詩襟。 白話釋義: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塵滿空門寺半侵。

怪石潑紅腥劍拔,江水竹林搖翠水龍吟。霧氣迷驚嚇鳥千峰肅,搶劫老情是一線天陰。

古樹生風人袖手,瀟瀟暮雨冷詩衣襟。 3、《與古健青劉珊游丹霞山四首 其一》近現代:陳永正 東來大庾勢橫侵,三百里間原始林。

目縱蒼螺旋萬態,壑遮豐草失千尋。 褰霞欲度衣紅濕,披徑還歸夢碧深。

歷歷山川回首處,夜聞風鬣作雄吟。 白話釋義: 東來的大庾權勢恣意侵犯,三百里間原始森林。

眼睛放藍色螺旋萬態,溝壑遮青草失去千尋。提起霞想度穿紅濕,打開直接回到夢碧深。

歷經過山川回首處,夜晚,聽到風胡子作雄吟。 4、《丹霞山》宋代:晁端彥 白鶴山頭飛瀑,玉簫峰頂生煙。

溪上空聞流水,竹間不見真仙。 白話釋義: 白鶴山頭瀑布,簫峰頂生煙。

溪上只聽見流水,竹林間不見真仙。 5、《澹歸大師自丹霞山至海幢寺有贈》明代:陳子升 多君駐白足,結宇向丹霞。

依樹珠林矗,緣藤石徑斜。 閑搖下山策,方值泛源花。

可念江城客,飄零似出家。 白話釋義: 多你駐守白腳,結字向丹霞。

依據樹珠林矗,綠藤石徑斜。熟悉搖下山策略,正趕上泛源花。

可以想到江城客,飄零像出家。

2. 丹霞山景色詩句

登上丹霞山,

抬頭凝望,

只見山體綠色環抱,

萬花綻放,色彩斑斕。

那丹霞地貌形成的山,

是火紅色的,

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砍,

有的橫臥谷中,

有的直指藍天,

有的隱藏于山中,

有的靠在江畔,

奇特景色堪稱一絕。

她既有武夷山的鐘靈毓秀,

又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神奇。

丹霞山被譽為,

國內最美的愛情山,

贏來了國內外游客,

紛紛趕來登山,

這里有許多天然的,

充滿愛意的風景,

總會讓人一贊三嘆。

3. 美麗的“丹霞山”作文

美麗的“丹霞山”我的家鄉雖然不是一座繁華都市,但是那里群山環繞、風景優美、空氣清新。

聽說過“丹霞山”嗎?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到處都是奇巖怪石、山峰陡峭。

“群象過江”是丹霞山的外圍景點之一。遠遠望去,逼真的看見五只大象正在江邊徘徊、飲水,它那長長的鼻子一直伸到河里,仿佛要把河里的水喝干。

這五只大象在藍天下邁著威武的腳步,像似要越過江去。“馬尾瀑布”是一條氣勢雄偉的瀑布。

山水從巖石上面的山頂上飛流而下,直落山底,形成了兩百多米長的瀑布。山風吹過,千絲萬縷,隨風飄蕩,十分壯觀。

登上“丹梯鐵鎖”,兩旁空曠。只有扶緊加固了的鐵欄桿,慢慢移動腳步,恐懼又刺激,實在是一個探險、鍛煉勇氣的鐵鎖梯。

沿著鐵鎖遠望,觀日出、日落,賞丹霞山美景。坐上游船前行,江水清澈。

能看見魚兒樂悠悠地擺動著尾巴。彩色花石耀眼的躺在水里。

兩岸的巖石千姿百態,紅花綠葉倒影在水中,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這就是美麗的丹霞山。

這也是我美麗是家鄉。

4. 關于丹霞山的美文..

休息一夜,今日的行程,商定為先游陽元石,然后乘船游錦江,如有時間,再說其他。

早起依然雨霧朦朦,行過一座石橋,前面不遠,就到達了陽元石景區的入口。拿出門票,驗過指紋,進入了景區。

游人大多沿右手邊的大路,向內走去,我們為避嘈雜,便選了左邊的石階小路。一路也是優哉優哉,緩步前行,飄著沾衣欲濕杏花雨,拂著吹面不寒楊柳風,真是愜意!路中有一匯元池,水清見底,倒映青山,也是一處美妙景致。

繼續穿林踏石而行,雨卻下得大了些,卻正和了東坡居士的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小路盡頭,行出來后,又匯到了一條大路上。

再行前少許,有一三岔路口,看了路牌,于是向陽元石方向前進。路上又有一向上的岔路,是去拜陽臺的,顧名思義,是個參拜觀賞陽元石的去處。

我們仍沿原路前行,不久,便人生鼎沸,路也被站立觀景的人群阻住,原來是一個小小平臺,卻正好可以看到了陽元石的輪廓,因有雨霧,不甚清晰,不過那輪廓倒真是天地造化,完全的一個男性生殖器的模樣,正跟游過的陰元石遙相對應,成了此地的不二之景。拍照欣賞畢,還是沿路向石山行去。

幾道蜿蜒起伏,到了一個向上的鐵梯之下。略作修整,向上攀去。

原以為不過一小段的險路,誰想愈向上攀,卻愈覺石階難行,高下深淺,參差不齊,道路愈窄,而且必要手扶鐵欄,方能攀登。攀到一半,已完全是靠著石壁挪動,此時眼前沒有樹木遮擋,才看出此路原來緊貼石壁向上,依著石壁蜿蜒鑿石成路,最窄處,僅可容一人之身。

立于棧道,向上仰視,壁立萬仞,俯視腳下,千尺深淵,對面綠林莽莽,山花燦爛,遠望奇石怪峰,云霧蒸騰,心驚之余,又不免醉心于懸崖勝景。正是天生一個陽元石,無限風光在險峰啊!一番辛苦,攀過這條棧道,已是汗水雨水全身半濕,恰在棧道口處,有賣水的小販,于是趁機休息,也與賣水的本地人聊了起來。

據他講呢,此山的勝景,原來就以此棧道為最佳,它的險和它的美,都足以動人心魄。棧道修好大約有十幾年了,也是這兩年游人才多了些,因為以前的陽元山景區,沒有道路通行,所以人氣遠不如丹霞山景區,現在道路修通,山下村里的人,靠著旅游經濟,也才都富裕了起來。

海闊天空,聊了一時,辭別賣水人繼續前行。其實已到了山頂,看到了路牌,才知道我們剛剛經歷的是云崖棧道,行走棧道,流云過崖,名字倒也貼切。

山頂一面有一亭,名佳遁亭,看介紹,是取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成名,佳者,好也,遁者,回轉行也。意思呢,是說此處賞景,是絕佳之地,不過游人不可過分留戀,應是見好就收,凡事不要太過,方才合乎天理。

我們不免就此亭名而行其意,稍賞風景,便向另一面下山之路而去。下山路上,也有游人對面而來,看來他們與我們的路線相反,是要自云崖棧道而下山了。

不久,一塊巨石立于眼前,石旁的路徑還有城墻留存,這里就是細美寨了。這寨子好像建于明代,后來清代一富紳為避戰亂,舉家移居于此,重又開路建墻,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穿過一道小小的寨門,眼前的景色不禁又讓人神情一振。原來出入寨子的道路,完全在石山的石脊上開鑿出來,寬不過1米多,上下通長百米左右,絕似華山的千尺幢。

立于上端下望,下端盡頭,又有一塊巨石,似是這山寨的門樓,再向前又是茫茫青山,似巨龍般延向遠方,不見首尾,我們恰似站在這綠色巨龍的脊背之上。不僅雄心大動: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過了此段,一路便是直直的向下石階。

到得山下,回頭一望,剛剛登過的山,原來是整個的一塊巨型大石,這邊的石壁,寸草不生,平整如壁,色澤略紅,像是一道遠古的大幕,正向游人展示歲月的滄桑。沿路邊看邊行,天色也漸漸的轉好。

出了景區,吃過午飯,就照計劃去渡口,乘船游錦江。乘坐的是景區統一管理的游船,游人坐在艙內,頂艙雖有欄桿,但行船時不允許站人,只有行至江中景致不錯的地方,船停下來,游人才能等上頂艙覽景。

一路船徐徐前行,坐在艙內,只能透過窗口觀景,盡管如此,感覺穿行碧江之中,看兩岸青山連綿,也算愜意。不久船到了一處開闊的江面停了下來,我們便出艙賞景。

此處正前直對著一壁石峰,下面便是江水轉彎處。忽見前方石壁半山當中,竟有一片樓臺,緊貼石壁之上,其間似還有通道欄桿在石壁上延伸,這倚天絕壁之中,竟然有此勝景,真是當之無愧的空中樓閣!忙問導游,原來這就是長老峰上的錦石巖。

我們昨天登山不久,曾路過一亭,上書有錦石巖,因為要看陰元石和觀日亭,并沒有轉入那條路上,結果竟錯過了一處絕佳風景。當下決定,等等游江結束,就再次重登長老峰,去往錦石巖。

船行不久,就轉頭向回,又一次停船賞景。立于船上,依然風光旖旎,四野俱靜,天高云淡,青山側立,萬千瀟灑,漫江碧透,緩緩流淌,微風拂過,波光磷磷,百般景物堪圖畫,讓人不禁神思蕩漾,真想融身于此青山碧水間,只愿山水光中,無事消此一生!船過長老峰下時,我們便棄船登岸,向錦石巖進發。

沿昨天登過的山路,又到了錦石亭處,穿亭而過,一樣的石階小路,不過要比昨日上山的路徑平。

5. 美麗的丹霞山看圖寫話

有一年的五一節,爸爸媽媽帶我去丹霞山玩。

丹霞山是以丹霞地貌命名的,這里到處都是突起的山包,幾乎所有的山包都是一層一層的巖石疊起來的,非常陡峭,只有在山頂上才長有樹木,山腰全部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一根草。這些巖石各種各樣的,從遠處看去,有的像濟公的帽子,有的像人在拜觀音,還有的像大象,這些山和巖石真是千奇百怪的!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線天和登天梯,一線天是兩座挨得很近有很高的山,中間有一道很窄的路,就像是盤古開天地時留下的痕跡一樣。

從兩座山中間走過,就會感覺里面非常的涼快,把兩只手臂伸開,都能摸到兩邊的巖石,那巖石摸起來非常的潮濕,而又冰涼。抬頭望去,只能從兩山之間看到一條像1字的白線,怪不得給它取名叫“一線天”呢。

登天梯就比較危險了,我遠遠的看見他,他就是人們從差不多九十度的山坡上鑿出來的石階,旁邊只有很簡易的鐵護欄,非常的危險。還好我當時人小個子矮,媽媽在前面帶路,爸爸在后面保護著我,我爬上去時一點兒都不會害怕。

但下來的時候,我從旁邊往下看,就害怕的不敢走了,緊緊地抓住爸爸的衣角,幾乎是讓爸爸抱著下去的。我們還去了丹霞山的一個巖洞,還去看了“青銅劍”、游了錦江等等,這些地方都非常的美麗。

我還真想再去一次呢!這就是美麗的丹霞山。

6. 描寫韶關風景的句子,段落

說到韶關,可以用12個字來概括——“歷史名城、山清水秀、民族風情”,它的歷史可上溯至二千多年前的漢代,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 這里原先被稱為韶州,是一個四面環山的“盆底”形城市,在軍事上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勢;在商貿上則是“一吏當關,萬物難出”,各種商品貨物,均有東、西、北三關把守,后來商賈們就將這里稱為韶關。

由于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之韶關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旅游景觀十分多姿多彩,是粵北的旅游中心。韶關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巖,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巖,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等等。

7. 求描寫山的優美語句,好的加分最好是描寫承德避暑山莊的山的語句,

雄渾奇偉“北丹霞” 這里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山環水繞,林木蒼郁,名勝薈萃,景象萬千.清代時為直隸承德府,是清朝皇帝的避暑山莊所在地.自清康熙以來,歷經修葺,古貌新姿,園林薈萃,廟宇疊出,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猶如璀璨的珠翠,鑲嵌在神州大地北方. 承德不僅有豐富的人文景觀,而且具有樸實天然的自然風貌.此地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逐漸形成了各種千奇百怪造型的紅色巖石(巖層)景觀,地質學稱之為“丹霞地貌”.比之粵北第一峰丹霞山,不僅造型奇特,絢麗俊秀,還增添了幾分雄渾奇偉. 避暑山莊秋正好 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筑風格最獨特的皇家園林,也叫熱河行宮、承德離宮,相當于北京頤和園的兩倍、紫禁城的8倍.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營造,歷時87年才基本完成.夏季清涼宜人,秋季風光正好. 避暑山莊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宮殿區位于山莊的南端,是清帝處理朝事和居住的場所,主要有正宮、松鶴齋、東宮和萬壑松風四處建筑,現已辟為博物館,用于清代宮廷史跡和宮廷藝術品展出.苑景區面積占山莊的十分之八,分為湖區、平原、山巒三種,曾是當年帝王后妃游玩設宴的場所,著名的建筑有煙雨樓、金山亭、如意洲、文津閣等,多是仿造江南名景而建,這些別致的亭閣使得這座塞北名城中融入了江南水鄉的秀麗.。

8. 關于丹霞山地方和地方的描寫,贊美,散文

丹霞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它位于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廣東省仁化縣境內,距韶關市45公里,是首批“世界地質公園”,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

大約在六千萬年以前,這里曾經是湖泊,后來,地殼抬升,湖水流走,湖底露出,經流水切割,逐漸形成寶塔狀的懸崖峭壁、峰林石柱等自然奇觀,方圓28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砂礫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

丹霞山群峰如林,疏密相生,高低參差,錯落有序;山間高峽幽谷,古木蔥郁,淡雅清靜,風塵不染;錦江秀水,竹樹婆娑,滿江風物,一脈柔情,丹霞山正是以其雄、險、奇、秀、幽五大特色和獨到的人文景觀而名聞天下,吸引著無數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2006年春節,我們有幸游覽了丹霞山。

我們從東莞出發,在悠揚的長笛音樂聲中憑窗遠眺,遠山近樹像全景大屏幕般一路展開:公路兩旁,聳立著兩排高大挺拔的白楊樹,在晨風的吹拂下,滿樹的葉子婆娑起舞、盡情地舞動著一路蔥蘢的綠色;遠處連綿起伏的山巒,帶著丹霞地貌特有的形狀和顏色,不時地牽動著我們的視線,時不時地,能讓你驚喜地看到路邊忽然冒出一叢兩叢粉紅或白色的木棉花兒,不久,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頓時,天地間的景與物便籠罩在一片金光里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于到達了自古為嶺南第一奇山的丹霞山。

小車剛拐進大門,抬頭便望見大門上方雕刻著的兩個金色大字——丹霞,在其左下方赫然寫著“中國紅石公園”六個紅色醒目大字。再往前開,卻見游人如織,小車如梭,密密匝匝地把整個入口圍個水泄不通。

我們的小車費了好大的周折和靜靜地等待之后,才緩緩駛入丹霞山大門。陽元山探奇大約十分鐘后,我們到了一個幽靜的山谷地帶,一看路標,知道這里就是陽元山了。

我們一行四人行過一座石橋,跟隨著如潮的人流,一齊朝陽元山景區走去。我們為避嘈雜,便選了左邊的石階小路。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把陽元山緊緊地環住,旁邊的大樹對著河水照鏡子,向人們展現出了自己的無限嫵媚。我們走在林間小路上,微風時不時愛憐地撫摸著我們的臉龐。

在崎嶇的山路上,看到蹲在路邊叫賣的大人與小孩,他們在地攤子上擺滿了丹霞山的地圖和照片,旁邊還有一些漂亮的小果子,看著許多游客都在爭先恐后地購買,我們也買來嘗之,味極甘甜。從游客們口中得知,那種果子叫做百果香。

( 文章閱讀網: )一路上優哉優哉,緩步前行。途中有一匯元池,水清見底,倒映青山,也是一處美妙景致。

繼續穿林踏石而行,雨卻下得大了些,卻正和了東坡居士的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行至半山腰時,猛一抬頭,一塊天然奇石便直撲眼底,我知道,這便是天下第一奇石——陽元石了。陽元山游覽區與長老峰游覽區隔河相望,因有天下奇景陽元石而得名,而眼前這塊奇石就是被稱為“天下第一奇石”的陽元石,民間俗稱為祖石、求子石,也叫男人石。

它身高為28米,直徑7米,由于風化作用,30萬年以前即從石墻上分離出來,形成了今天的形態。因其形態逼真,有詩贊曰:“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我們都被眼前這塊天然奇石所吸引,口中無不發出嘖嘖的贊嘆之聲,無不驚嘆于大自然竟然會有這般鬼斧神工的杰作。路上又有一向上的岔路,是去拜陽臺的,顧名思義,是個參拜觀賞陽元石的去處。

它其實就是一處平地,正好對著那個“陽元石”,地上用石頭排起八卦的樣子,取名拜陽臺。據說,拜拜陽元石,欲男得男,欲女得女。

幾道蜿蜒起伏,到了一個向上的鐵梯之下。它是陽元山的南坡,它上部分傾斜,石階鑿于崖縫間,大部分路段坡度皆為九十度,十分險要,摧人膽顫,是景內最險要的的登山路段。

有詩形容曰:“絕壁當千仞,危崖一線開”。我們略作修整,向上攀去,臺階很窄,上面有時還會布滿青苔,很滑。

原以為只有一小段的險路,誰想愈向上攀,卻愈覺得石階難行,高低深淺,參差不齊,道路愈窄,而且必要手扶鐵欄,方能攀登。攀到一半,已完全是靠著石壁挪動,此時眼前已沒有樹木遮擋,才能看出此路原來緊貼石壁向上,依著石壁蜿蜒鑿石成路,最窄處,僅可容一人之身。

立于棧道,向上仰視,壁立萬仞,俯視腳下,千尺深淵,對面綠林莽莽,山花燦爛,遠望奇石怪峰,云霧蒸騰,心驚之余,又不免醉心于懸崖勝景。如果不看遠處,還真就不知道我們爬了有多高。

這里最大的特點就是道路修的曲徑通幽,周圍不是峭壁,就是山谷,要不就是茂密的植被,里面什麼也看不到,就這麼局促在一個小空間里,但是一拐彎,就是另一番天地,讓人覺得很有走下去的欲望。一番辛苦,攀過這條棧道,已是汗水全身半濕,恰在棧道口處,遇一賣水的中年人,于是趁機休息,與他攀談起來。

據他講,此山的勝景,原來就以此棧道為最佳,行走棧道,流云過崖,它的險和美,都足以動人心魄。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