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語文孤獨之旅說課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來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孤獨之旅》。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設計、說板書設計這五個方面進行我今天的說課。一、說教材1、說課題 《孤獨之旅》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文章。
本單元共四篇文章,主要寫的是少年生活的小說。《孤獨之旅》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來講解。
2、說教材內容 《孤獨之旅》選自曹文軒先生的長篇小說《草房子》。本文的主人公是一個叫杜小康的少年,因家庭變故而失學,不得不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經過長時間艱苦的歷練,最終成長為男子漢的故事。
這篇文章告訴學生,人需要在艱苦的條件中錘煉,需要在孤寂中磨練 ,這樣才能長大成人。3、說課標 課標要求七到九年級學生,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任務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和評價,品味富于表現力的語言。4、說教學目標 據課標的要求和九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九年級的學生閱讀文章,有了一定的邏輯能力,讀一篇較長的小說應該明白文章講的是什麼,所以第一個目標是熟讀課文,概括出文章的主旨大意,找出故事的發展線索,跟隨杜小康一起感受“孤獨之旅”;接著根據三個維度中的“過程和方法”維度,我設計的第二個教學目標是具體分析文章的語言文字,品讀出色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杜小康的性格特征;最后,根據三個維度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作者的寫作目的出發,我設計的第三個教學目標是體會作者的寫作用意,梳理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長歷程,理解“孤獨之旅”的含義,體會其帶給我們的精神價值,鼓勵學生要有面對孤獨、面對困難,敢于承擔、努力奮斗的勇氣!5、說教學的重點、難點A說重點 根據本單元及本課的要求,我設定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杜小康的孤獨之旅,體會在杜小康放鴨的過程中,從作者對杜小康所處的環境和語言中的變化中,襯托出的杜小康自身的變化。隨著杜小康前進的步伐,讓我們和他一起感受孤獨,見證成長。
B說難點 全文文章較長,九年級學生的前后照應,對比學習的能力不強,所以教學的難點就在于,隨著故事的發展,學生對杜小康感情變化的發現,從最初的害怕“當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蘆葦如綠色的浪潮直涌到天邊時,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到最后,“他覺得自己突然地長大了,堅強了。”
讓同學們體會出,人只有經歷過磨難的洗禮,才會真正的長大。二、說教法、學法1、說教法面對九年級的學生,他們都有一定的語文基礎,在這里我主要運用以下四種教學方法。
A朗讀法。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更能從句子中體會其所要表達的感情。
例如:倒數第二自然段中,“他驚喜地跑過去撿起,然后朝窩棚大叫:‘蛋!爸!鴨蛋!鴨下蛋了!’”讀的時候,應該讀出杜小康經過漫長的磨練之后,看到第一顆鴨蛋時的興奮、激動、驚喜、欣慰等感情。B提問法。
這是一篇較長的小說,設置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找出答案。這樣比較有針對性,加深印象。
假設的問題如“文章的第一段有什麼用意,從中你讀到了什麼?”再例如“找出文中描寫鴨子的部分,有什麼變化;鴨子的變化與杜小康的變化有什麼聯系嗎?”C多媒體展示法。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一些蘆蕩的畫面,讓學生感受一下真實的景象。
展示聲音資源,聽聽別人的朗讀。D、自主探究法。
讓學生提出疑問,由同學思考、討論,先由學生解答,再由老師總結。預設問題有:“文中有很多自然環境的描寫,很精彩,可以說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請問這些描寫有什麼用?”找3、4個學生回答,擬定老師的回答是,“文章中有很多地方描寫到環境,不同地方的描寫具有不一樣的作用。
比如說,在高潮部分描寫的暴風雨的景色,是為了突出環境的惡劣造成了嚴重的后果——鴨子跑了,這才有以后故事的發生,也展現了杜小康勇敢承擔責任,逐漸長大的一面。”等。
2、說學法 學生學習本單元時,要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小說的主題,分析小說的人物形象。 由于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只有一個課時的時間,所以需要學生提前預習。
我提出來了兩個要求:A利用工具書弄通不懂的生字詞;B熟悉課文,會用二三百字復述。三、說教學過程1、導語 親愛的同學們,喜歡旅行嗎?和親人、朋友一起出去旅行是一件多麼愜意的事啊,可是你曾經一個人出去旅行過嗎?沒有家人、好友的陪伴,想想看,你會感到害怕、孤單嗎?今天,然我們跟著一位少年,去感受一下他的“孤獨之旅”。
2、課文分析 本單元是小說單元,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今天的講課就按照這三個要素來整體感知。第一步,我們先看人物。
通過學生課前預習,不難發現,本課活靈活現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我們的小主人公杜小康,另一個是他的父親杜雍和。先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讓學生在文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