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題西林壁》中蘊含著人生哲理的詩句是什麼
1、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原文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3、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4、簡析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郁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后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 題西林壁中寓含哲理的句子是什麼
這首詩沒有直接描繪“奇秀”的山景,也沒有抒寫“平日所未見”“應接不暇”的欣喜。
一開頭,就以簡淡的筆墨,寫任何人看山都會有的淺近不過的感受;從和山走向垂直的角度去看,它是嶺,從和山的走向相同的角度去看,它又是挺拔的峰巒,遠看則低,近看則高;不同的觀察點,山就有不同的形象。接著,詩人就此展開議論:那麼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很難得出結論,因為你在山中觀察,都只能從一個角度或者限在具體的角度里是無法認識“廬山真面目”的。
這些淺近不過的觀山感受,給人的聯想卻是無限的:由于人們看各自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多少帶有片面性;要對客觀事物有全面的認識,就必須超越個人的狹小范圍,擺脫一己之見。“只緣身在此山中”就說的這道理。
詩人是從看山悟出這理的,又把這理通過看山的感受告訴人們,情景和哲理融成了一體;兩者構成比喻,耐人尋味,詩意雋永,就成了這首絕句的顯著藝術特色。詩歌的語言樸素,不事雕琢,誰都能看懂。
但就在這淺近的意象背后,蘊含著余味無窮的詩意,不同的人,不同的閱歷,都可以得到深淺不同的啟迪,有自己獨到的感受,淺者不覺其深,深者不覺其淺,言近而意遠,是詩作的第二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