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賞析每一句

解夢佬 0

1. 賀敬之《回延安》每一段的賞析(修辭,地方色彩,動詞)

詩歌賞析

詩歌《回延安》,賀敬之作,選自《賀敬之詩選》。1956年發表。抒寫詩人回到闊別十年的延安時的喜悅之情,贊頌了延安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貢獻和建國后的巨大變化。采用陜北信天游形式,語言質樸,感情熱烈。

《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

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 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 憶延安, 回憶當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話延安, 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 贊延安 , 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頌延安, 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回延安》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成了詩的暢射源外,就是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

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于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有鮮明的抒情層次:先寫回到延安時的興奮和激動,再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斗生活情景,接著抒寫與延安親人歡聚的感人場面,再寫延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最后贊頌延安在革命進程中的重大功績,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主題歸納

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親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1935年10月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后不久,黨中央就設在延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延安一直是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中心。它是革命圣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它撫育了成千上萬的革命戰士,賀敬之就是其中一位,他于1940年來到延安,在這里生活了六年。

1956年春,他從北京來到延安參加“西北五省區青年造林大會”。闊別十載,一朝返歸,他受到了延安人民親人般的熱情款待,看到了延安面貌發生了神話般的變化,感奮的情懷化為澎湃的詩情,便以《回延安》為題,盡情抒寫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對延安的由衷禮贊。

了解延安

由于國民黨的瘋狂圍剿,中國共產黨被迫開始長征,而 延安就是中央紅軍萬里長征的最終落腳點。從 1935 年到 1948 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這13年間,延安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戰爭年代里,延安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那就是一直影響著中國幾代人的三種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實事求是。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回延安

2. 回延安 賞析

回延安》賞析如下:《回延安》分為5個部分:第一部分可簡稱:回延安, 是寫回延安的激動喜悅。

第二部分: 憶延安, 回憶當年延安生活。第三部分: 話延安, 是寫親人歡聚暢談的熱烈場面。

第四部分: 贊延安 , 是寫延安城的新面貌。第五部分: 頌延安, 歌頌延安光輝歷史和展望未來。

《回延安》全詩除了真切的感情構成了詩的暢射源外,就是詩人對陜北風土人情的意象組合描寫,它更增添了這首詩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美感,以及從樸實中流出來的民族音樂般的美。1956年,詩人回到闊別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搖籃,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如今再一次見到它,感觸萬千,心潮澎湃,于是寫下了這首激情洋溢、膾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詩。

全詩有鮮明的抒情層次:先寫回到延安時的興奮和激動,再回憶當年在延安的戰斗生活情景,接著抒寫與延安親人歡聚的感人場面,再寫延安十年來的巨大變化,最后贊頌延安在革命進程中的重大功績,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全詩以“回延安”的過程為線索,寫出闊別十年重回母親延安的懷抱,以及與親人相見的喜悅,表現了作者思念母親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發了對母親延安的眷戀之情。

擴展資料:1、《回延安 》寫作特色①成功運用多種修辭。②選用恰當生動的動詞。

2、《回延安 》的作者簡介賀敬之,現代著名革命詩人、劇作家。1924年生,山東嶧縣(今山東棗莊臺兒莊人)人。

15歲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6歲到延安,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

17歲入黨。1945年,和丁毅執筆集體創作我國第一部新歌劇《白毛女》,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

這是我國新歌劇發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動地表現出“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深刻的主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和戲劇家協會理事、文化部副部長、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代部長等職務。

建國后,寫了《回延安》《放聲歌唱》《三門峽歌》《十月頌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詩篇。詩集有《并沒有冬天》《朝陽花開》《放歌集》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回延安。

3. 從《回延安》中選五句精美語句進行賞析

《回延安》中第一句起興,有時候兩句詩興、比連用,或比興、夸張連用,并且通常要押韻。

例如,“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以“樹”起興,比喻詩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鄉親的血肉關系。 “羊羔羔吃奶眼望著媽,小米飯養活我長大”,以“羊羔吃奶”起興,喻延安對詩人的養育之恩。

“楊家嶺的紅旗啊高高地飄,/革命萬里起高潮”,上句起興,使人聯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國擴展的革命形勢,下句緊接著使用夸張。“白生生的窗紙紅窗花,/娃娃們爭搶來把手拉”,上句起興,又兼有描寫環境的作用。

“信天游”中“興”的表現手法,往往給讀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間,使感情表達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張也是“信天游”的一個特點,如詩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萬句話,/長江大河起浪花”“身長翅膀吧腳生云,/再回延安看母親”等句。

再有擬人、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也是民歌中經常采用的,它們為這首詩增添了親切、活潑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