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像字的句子判斷比喻句

解夢佬 0

1. 是不是有"像"字的都是比喻句

并不是這樣的。

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有本體或喻體。

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表示比較

1.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 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2.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稱不是比喻句。

表示舉例

1.“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句中用“像”字引出 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就一定有錢。

2.“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 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3.“老師就像我們的媽媽一樣”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師看成媽媽,而并非是比喻句。

什麼是比喻句呢?

比喻一種常用 修辭手法比喻句的含義 比喻句,通俗地說,就是為了讓讀者更明白你要說的意思,把一個很平常的東西說得不一樣一點,另類一點,就是把不是的東西比做是的。用另類而形象的句子來打一比方,這樣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體, 喻體和 比喻詞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隱喻之分。

什麼是比喻句?其實比喻句就是把本體比喻成喻體組成的。什麼叫 本體和 喻體呢?就是把一個物體或人比喻成另一個物體。這樣就叫 比喻。所以,就把他們叫做了 本體和 喻體。

參考資料

搜狗問問:/z/q700657214.htm

2. 寫一個比喻句,帶“像”字

1、那雪,就像白玉,鋪滿了大地,讓你感覺來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一個性格粗獷驃悍的山野大漢。

3、美麗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橋一樣高掛在雨后的天空。

4、彎彎的月亮像一條小船掛在夜空中。

5、幾次滲地雨下過,玉米苗像氣吹似的長起來,沒多久,一年一度的青紗帳又出現了。

6、她那張皺紋縱橫的臉,舒展得像綢緞一般,光閃閃的。

7、樹上的蘋果像燈籠似的又大又紅。

8、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靈飄逸的玉蝴蝶,扇動著薄翼,初降人間。

9、雨中的桃林,沒有塵埃,沒有鳴噪,幽靜得像是仙境。

10、西湖像一塊碧玉,一面鏡子。

3. 怎樣辨別帶“像”、“仿佛”等詞的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是修辭里的“大家族”,它形式多種多樣,內容多彩多姿,使用的頻率也最高,這些都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語言,使許多抽象的、生疏的、深奧的事物變得具體、生動,淺顯起來.因為比喻中的明喻常用“像”、“仿佛”等詞來聯系本體和喻體,所以有的人常把有“像”、“仿佛”等的句子認為都是比喻句,其實不然.下面就此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加以區分.首先是去掉這類句子中的“像”、“仿佛”等詞,如果句子通順、成話且基本意思未變,那麼這個句子就是非比喻句.請看下面的例子:①透過云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受,好像波濤起伏的大 海.(《一個降落傘包》).②春天像小姑娘,笑著,走著.(《春》) ③日月潭里有個小島,島把潭分成兩豐,一邊像國圓的太陽,叫 “日潭”,一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兩潭湖水相邊,像碧綠的大玉盤,小島就像玉盤中的明珠.(《日月潭》) ④孟姜女跟公婆過日子,體貼地侍奉公婆,像丈夫在家時一樣.(《孟姜女》) ⑤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堅決地同困難和 危險作斗爭!〔《一個降落傘包))) ⑥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不斷拄下墜.。

4. 為什麼句子中有“像”字卻不是比喻句

昨天,我們一家正在吃晚飯。突然,老公問我:“‘蜘蛛的腿像螞蟻的腿’是不是一個比喻句?”我略加思考后,回答:“是。因為句子中有一個‘像’字。”兒子馬

上笑了起來,說:“哈哈,這不是一個比喻句。”由于我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凡事不求甚解的態度,造成兒子昨天的作業本上出現了一個大大的紅“X”

真是對不起啊!

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我開始和兒子一起查閱資料。

《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對比喻的解釋是:“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這里講了比喻的

含義和作用。再看黃伯榮《現代漢語》的說法:“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這種辭格叫做比喻。”陳望道先生把比喻叫

譬喻,他在《修辭學發凡》中是這樣說的:“思想的事物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說話和寫文章時就用那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的,名叫譬喻。”

比較上述三種說法,可以歸納出比喻的基本特征:比喻,就是用乙事物來比擬甲事物,兩事物之間必須有相似點,目的是為了使說話或作文更加鮮明生動。這里,乙事物(別的事物)就是喻體,甲事物(想要說的事物)即本體。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其最典型的特征便是:

兩種不同的事物,且有共同點。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區分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基本方法:

第一,必須是兩種事物;第二,兩事物必須有相似點;

第三,要產生鮮明生動的效果。前兩點是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關鍵。

(一)比喻句中,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兩種事物。

“兩種事物”的含義:第一,

涉及兩個對象;第二,

兩個對象屬性不同

例如: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②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魯迅《拿來主義》)③他占有,挑選。看見魚翅,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魯迅《拿來主義》)這三個例子代表了比喻的三種類型。例①是典型的明喻,本體是“葉子”,喻體是“裙”,它們的屬性不同,因此是“兩種事物”;例②用了暗喻手法,“尼采”是本體,“太陽”是喻體,也是屬性不同的兩種事物;例③屬于借喻,在形式上只有一個對象——喻體“魚翅”,隱去了本體“文化遺產之精華”,因此,本句也涉及到兩個對象,且屬性不同。④上排牙齒如同下排牙齒。(陳望道《修辭學發凡》)⑤火車的汽笛如同輪船汽笛一般發響了。(陳望道《修辭學發凡》)這是陳先生用來說明不是比喻的兩個例子。例④的“上排牙齒”和“下排牙齒”都屬于“牙齒”,例⑤的“火車的汽笛”和“輪船汽笛”實際上都是指聲音,因此這兩個例子所涉及的對象是同一事物,它們的屬性是相同的,不是比喻,是比較。

結論:如果所涉及的兩個對象是“同一事物”,就是屬性相同;如果涉及的兩個對象是“兩種事物”,就是屬性不同。

(二)比喻句中,“兩種事物”之間必須有相似點

只有本體和喻體之間具有相似之處,句子才能構成比喻。如前面例①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葉子,“亭亭”比擬“高”,以舒展的“裙”(幅)比擬張開的“葉子”,形態上非常相似;例②用光熱無窮的太陽比擬尼采,相似點在“只給不取”。例④說上排牙齒與下排牙齒差不多,描述的是同一事物(對象),兩者之間只有“相等性”,沒有“相似點”(因而不能構成比喻)。

由此看來,由于螞蟻和蜘蛛都屬于同一種事物,螞蟻的腿和蜘蛛的腿描述的是同一對象。因而不是比喻句。"蜘蛛的腿像螞蟻的腿”

這種句子,形式上有“像”之類的“連接詞”,內容上會涉及兩個對象,如果不細心分辨,會誤以為是兩種事物,導致出錯。

哦!我和兒子恍然大悟。

兒子,媽媽認為每天都能獲取新知識是最快樂的事,你認為呢?兒子點點頭,表示認可。

跟隨兒子成長,媽媽需要不間斷的學習啊!

5. 【怎樣判斷比喻句】

比喻的定義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據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思想的對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類似點),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這思想的對象,即用某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另一個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著名文學理論家喬納森·卡勒為比喻下的定義:比喻是認知的一種基本方式,通過把一種事物看成另一種事物而認識了它.也就是說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點,發現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對甲事物有一個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認識. 比喻的結構比喻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 本體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 喻詞 (表示比喻關系的詞語) 喻體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如何判斷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五種“像”字句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仿佛”等.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陽光下盛開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兩只小蟲都淹沒在老松樹下黃色的淚珠里.(借喻)應該注意:有“好像”“像”“是”一類詞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比喻句,關鍵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有的同學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詞語的句子就認為一定是比喻句,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五種“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一、表示比較1.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2.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3.他還是像過去一樣喜歡打乒乓球.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二、表示舉例1.“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就一定有錢. 2.“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干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凡是“高個兒”都當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測1.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2.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確性.3.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兒見過.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測、判斷,不是比喻.四、表示聯想1.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2.雞……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雞》)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雞的“咯咯叫”、“啄木板”,聯想到是對小主人的說話. 五、表示說明 1.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2.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那麼,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

6. 比喻句的用法

一、感受比喻句的美1.感受比喻句的形象美 例如:“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正像等待演奏的曲譜.”燕子在空中飛,停在樹枝上,都不可能像曲譜,只有落在電線上的時候才像曲譜.這一喻體多麼生動、多麼形象,給讀者留下美的想象空間.2,品析比喻句的貼切美 《春》寫春雨的特征,“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兩三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這三個比喻非常貼切,不僅寫出了雨的特點,而且能喚起讀者對春雨的喜愛.“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個比喻句把“漓江的水”比作“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貼切而精妙,不僅比喻漓江的水綠、純、凈,也是對漓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3.領略比喻句的意境美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描繪了深秋季節傍晚江上的幽美景色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詩人用珍珠比喻露珠,用玉弓比喻新月,不但貼切傳神,而且創造了一個清新、幽美、靜謐的境界,沁人心脾.“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句子以小船和彎月的形似相比,又隱含水量與天空和大海作比.此時的天空不再是靜靜地,而是微波蕩漾,小船悠閑搖蕩的神話境界.4.體驗比喻句的情感美 “在你寫作的時候,它會跳上桌來,在你的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老舍把貓的臟腳印比作美麗可愛的小梅花,這是從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出發的.二、判斷比喻句的方法:那麼,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三、判斷比喻句:1、看他的樣子,好象有什麼喜事似的.( )2、蜻蜓在飛來飛去,小貓就像沒看見似的.( )3、真的,再沒有像馬一樣忠實的動物了.( )4、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鋪上了一塊綠地毯.( )5、她長得很像我鄰居的小妹妹.( )6、天無邊無垠的,幾朵絨毛似的白云輕輕地掠過去.( )7、這個地方我似乎已到過了.( )8、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9、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