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對偶又有比喻修辭手法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有哪些含有對偶修辭手法的詩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無名氏《畫》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

——崔顥《黃鶴樓》

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杜甫《曲江對酒》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閣》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毛澤東詩詞最講究對仗。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沁園春·雪》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水調歌頭·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西江月·井岡山》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肅鬼唱歌。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七律·登廬山》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長征》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菩薩蠻·黃鶴樓》

2. 含有比喻修辭手法的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已經有了如

56、巧比妙喻⑴天似穹廬,籠蓋四野.⑵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⑶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⑷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⑸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⑹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57、大膽夸張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⑵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⑶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58、生動擬人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⑵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⑶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⑸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⑹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⑺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59、諷刺筆調⑴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⑵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⑶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⑷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⑸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60、疑問語氣⑴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⑶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61、反問語氣⑴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⑵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⑶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⑷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62、感嘆語氣⑴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⑵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⑶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⑷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⑸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⑺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⑻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⑼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⑽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63、對偶句式⑴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⑵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⑶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⑷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⑸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64、詩中藏詞⑴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⑵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⑶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⑸春風得意馬啼疾,一日看盡長安花.⑹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⑺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⑻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⑼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65、詩詞互對⑴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一日千里)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再接再厲)⑶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一落千丈)⑷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勢不可擋)⑸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奮不顧身、粉身碎骨)⑹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觸景生情)⑻危樓高百尺.(直插云霄)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⑿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寧死不屈,無顏見江東父老)66、詩謎成趣⑴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及時雨 宋江)⑵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無用——吳用)⑶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花榮)⑷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黑旋風李逵浪里白跳張順)⑸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時遷)⑹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神行太保戴宗)⑺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孫策)⑻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留蟬——劉禪)⑼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關羽)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晴雯)⑾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假寶玉——賈寶玉)⑿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屈原)⒀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高適)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高適)⒂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陸游 鄭板橋)。

3. 要一些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設問均可

詩句:兩只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對偶)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夸張)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設問)(比喻)(夸張)名言警句: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高爾基(比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對偶)【呃呃,修辭手法的名言比較少】語句心靈是一方廣闊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排比)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擬人)云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4. 急需一句使用對偶和借代修辭手法的句子.

借代的定義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以一物借來代替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當在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也要讓文義通順才行. 通俗的說,是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這種修辭方法叫借代. 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編輯本段]借代的作用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 恰當地運用借代可以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有些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編輯本段]借代的運用 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二、特征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征、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③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④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例③是特征代本體,因為楊二嫂長得細腳伶仃,故稱之為“圓規”.例 ④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三、具體代抽象. 例如:⑤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⑤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四、工具代本體. 例如:⑥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⑥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五、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⑦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⑦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 [編輯本段]借代與借喻的區別 借代與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們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借喻可以改為明喻,借代則不能. 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系,一般地說,這種關系還是相當密切的; 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想把它們聯系起來. [編輯本段]借代的種類 1喻借,即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是相似. 2旁借,即非比喻性借代.其真義與借義之間的語意關系不是相似,而是其它關系.對偶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復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陜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里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

5. 詩句中含有比喻擬人對偶反問的修辭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詩句中含有比喻擬人對偶反問的修辭手法的詩句分列如下所示。

擬人: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比喻: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相見歡》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對偶: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低黃鸝一兩聲.——晏殊《破陣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反問: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不知明鏡里,何處是秋霜?——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贈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