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表達贊美之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錢塘湖春行表達詩人贊美之情的詩句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閱讀導引]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之一。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圭(今陜西渭南),遂為下圭人,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表達平易淺近,貼切流暢。

現存白詩近三千首,數量當推為唐代詩人之冠。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諭、閑適、感傷、雜律。

他本人最得意,價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諷諭詩。在文學上,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潮風雪,弄花草”而別無寄托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紹]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剌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剌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于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

[詞語注釋]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賈亭:唐代杭州刺史賈全所建的賈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云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樹:向陽的樹。 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

淺草:初春的草,盡管很多,但還不很高。 沒(mò):隱沒。

湖東:以孤山為參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東北面。 行不足:游賞不夠,即反復游賞 [層次結構]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

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

“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游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

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詩文譯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游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詩文賞析]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一路走來一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

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腳邊,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你的臉上,使你心中涌生無限溫柔無限愛,你像在夢境、在仙境。

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你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

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詩歌特色]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

還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創新賞讀] 閑筆不閑。

2. 《錢塘湖春行》中表達詩人對西湖美景留念之情的句子是什麼

一、《錢塘湖春行》中表達詩人對西湖美景留念之情的句子是: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寫出了作者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對西湖美景戀戀不舍之情。

二、《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三、《錢塘湖春行》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四、《錢塘湖春行》譯文: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但見水面平漲,白云低垂,秀色無邊。

幾只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筑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五、《錢塘湖春行》創作背景: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于長慶三、四年(823年、824年)間的春天。

六、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谷,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 朗讀《錢塘湖春行》,說說題目中的“行”在詩歌中是如何體現的

錢塘湖春行詩中從動物表現初春時分的是(頷)聯,從植物變化寫早春景象的是(頸)聯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這是一手觀賞西湖風景的詩,是白居易寫景詩中的名篇.此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前四句寫湖上春光,先點明環境,然后寫景;后四句專寫湖東景色,然后點明環境.第3、4句從動物的變化寫早春景象.爭暖樹、啄春泥既說明天氣乍暖還寒,又寫出了春光給自然界帶來的活力.詩人用“幾處”、“誰家”而不用“處處”、“家家”,是因為初春時分黃鶯、燕子還不多.5、6句從植物的變化寫早春景象.“迷人眼”是說游人看到各色美麗的野花,為之著迷.“漸”字含有野花漸開漸多之意.“沒馬蹄”三字,既寫出了草淺,也體現出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最后兩句中的“最愛”兩字充分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戀.“行不足”是愛的體現,也照應了題目中的“行”字.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自然界的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4. 《錢塘湖春行》中抒寫了作者對眼前景物喜愛之情的句子是什麼

是最后一句: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原文:錢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末句賞析: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dí) 行不足:百游不厭。陰:同“蔭”。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

詩人由北而西而南而東,環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全詩鑒賞:景中寄情是這首的主要特點。

它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喜悅輕松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

5. 錢塘湖春行中抓住了早春的哪些特征和詩歌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四句是白居易此詩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為搶眼的句子,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也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景中寄情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它既寫出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詩中字里行間流露著喜悅輕松的情緒和對西湖春色細膩新鮮的感受.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如不說綠草如茵,而說“淺草才能沒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錢塘湖春行》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生動的贊美了西湖的美好風光.表達詩人對西湖的由衷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