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用借代手法的句子
借代,顧名思義便是借一物來代替另一物出現,因此多數為名詞。使用時,必須考慮替代的正當性與通用性,盡量不要化簡為繁,并且要讓文義通順。并且,此時的借代一般是類似于以小見大,用小事物來反映大的局面或情況,使句子形象具體。通俗的說,借代是一種說話或寫文章時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的修辭方法。被替代的叫“本體”,替代的叫“借體”,“本體”不出現,用“借體”來代替。
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魯迅《有的人》) 例①中的“石頭”,通常用來作紀念碑的材料,這里借“石頭”代紀念碑,含蓄地揭示出與人民為敵的反動統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夢終將破滅。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例如: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 是標志代本體,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
例如:1.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例1中的“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爭,把戰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
例如:1.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例1中的“囤”是裝糧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糧;“鍋”是做飯的工具,用“揭不開鍋”代指沒飯吃。
例如:1.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最后一次講演》) 例1中第二個“李公樸”,代指不怕流血犧牲,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戰斗的人們。
2. 怎麼區分修辭學造詞中的比喻式和借代式
基本上,比喻式(借喻)主要是從形似上修飾;借代式是從關系相關上修飾.建議以句子方面入手,鑒賞、分析.有一個方法,幫句子添加主體和喻詞.例如:“老師精心培育祖國的花朵.”試添加主體“兒童”,喻詞“像。
一樣”,變成:老師精心培育祖國的兒童象(培育)花朵一樣.此時,恢復成一個簡單的比喻式用法.有個詩句:“旌旗十萬斬閻羅.”試添加主體“軍隊”,喻詞“像。一樣”,變成:軍隊像旌旗十萬一樣斬閻羅.明顯意思不通,旌旗怎麼會斬閻羅?!軍隊怎可能像旌旗斬閻羅?!所以,這就不是比喻式(借喻),而是借代式.最后可以試比較下面兩個有趣的句子以加深理解.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我們的血肉.(比喻式)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榨盡我們的血汗.(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