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俠義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俠義精神的名言警句

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C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D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E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F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

2. 描寫俠義的詩句

1、遺聞珍義俠

近代

柳亞子

《巢南書來,謂將刊長興伯吳公遺集,先期》

2、最難義俠求滄海

近代

柳亞子

《吊劉烈士炳生》

3、義俠猶見推

楊維楨

《游陳氏園有感》

4、義俠久無跡

樓鑰

《范致政挽詞》

5、義俠輕殺戮

周邦彥

《過左伯桃羊角哀墓》

6、義俠天下稱

宋濂

《義俠歌(效白樂天體)》

3. 形容俠義的詩詞

《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少年行

作者: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 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 系馬高樓垂楊邊。

夏日絕句

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顧炎武《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4. 《游俠列傳》中哪句能體現出俠義

《史記》中 “刺客"¨游俠"之比較 (欒為)(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摘要:“俠客”是中國文學長廊里一類獨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令人魂牽夢繞的俠客夢,令人咀嚼回味的俠文化是中國大地上一道獨特的風景。什麼是“俠客”?人們可以這樣解釋:勇猛無畏,身懷絕技,威震武林,浪跡江湖;也可以這樣解釋:見義勇為,抱打不平,疏財濟貧,懲惡揚善;還可以這樣解釋;說一不二,任俠使氣.疾惡如仇。

視死如歸。那麼“俠客”形象發端于哪里呢?追根究底, 《史記》中《刺客列傳》與《游俠列傳》是其兩個泉眼,而他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摘錄全篇論文如下: 中國歷史悠久的土壤中孕育了一類獨具魅力的人物——俠客,千百年來歌詠俠客的詩篇,稱頌俠客的傳奇舉不勝舉、蔚為可觀。炎黃子孫有一個但愿長作不愿醒的多彩“俠客夢”,東方文明留下了令人咀嚼回味不已的俠文化。

那麼這俠客形象發端于哪里呢?追本溯源,司馬遷是為俠客作傳的第一人,《刺客列傳》與《游俠列傳》這兩篇奇崛文字是打開后世俠文學的兩個泉眼。雖然隨著歷史推移, “俠客”以一個完整的形象屹立于文學長廓,但肇端之初,刺客與游俠是兩種不同類型的人。

他們身上不僅有相同相似之處,也存在很多差別。不如讓我們翻開《史記》,將這青史獨留的英雄俠義作一番淺析。

人物是歷史中的人物,有他們生活的社會語境;每一個人物又都是“這個”,有他們各自的文化品格;此外,人物又都是作家筆下誕生的、塑造的,作家的創作藝術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從社會時代、文化品格、創作藝術三方面考察刺客與游俠,二者的差別就明朗了。

一、社會時代之異《刺客列傳》所傳五人,生活在動蕩的戰國時代。隨著周天子的衰微,西周以來的禮樂制度逐漸崩潰.動蕩不安的社會催動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對人生的關懷、自我意識與自尊情感逐漸覺醒,日益濃厚。

有口才,善于審時度勢的人,奔走于各國之間成為策士,即縱橫家。研究學問,設館授徒,講學走天下之人成為學士,即儒生。

余下最下層一類人:大多文化修養不高,又沒有多少貲財,只能勉強糊口度日,空有一腔凌云之志、報國熱血。他們也渴望實現輝煌的人生,建立不朽的功業,得到社會的認可。

與此同時,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促使各諸侯廣招人才為我所用,養士、用士之風彌烈。于是,欲伸之志與用士之風兩相契合,造就了天下間第一種激烈人—— 刺客。

他們沒有獨立的地位,只能依附于權貴門下,成為政治權勢的一種附庸。游俠之名,雖然最早見于《韓非子·五蠹》,但由于“自秦以來,湮滅不見”,故《游俠列傳》所傳之俠集中于秦漢以來。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秦漢政權El益鞏固,統治 階級對待士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作為戰國亂世產物——游俠,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到了用之如虎、不用如鼠的境地。

游俠到了秦漢之際便與貴族王權相脫離。但戰國時期思想觀念對游俠的影響依然存在。

《禮記》中載有“言必先信,行必中正”之語;儒家好名又講究信諾,受人之托全力以赴;墨子提倡“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從而達到“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在這些思想影響下,游俠刻意修身立名,以扶危濟困為己任。

而秦漢以來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孑L子所主張的“仁政”、“攻心”、“化性”,輕視“怪力亂神”,從根本上否定了游俠的存在。結果游俠便成了一個獨立階層:一方面與統治階級相對抗,觸犯統治階級的利益“扦當世之文罔”;一方面又與思想界相對立“儒、墨皆排擯不載”。

于是游俠走下政治舞臺,走入民間,從政治家的工具變成我行我素輕視公卿的獨立一群。 刺客與游俠生活的社會時代土壤的差異,使刺客成為“脫身白刃里,殺入紅塵中” (李白《俠客行》)專為恩主行刺之人;游俠則成為輕生高氣、急人之難,施恩而不求回報的另一種人。

二、文化品格之殊 不僅社會語境不同,表現在文本當中刺客、游俠的文化品格也不盡相同,突出表現在思想特征、精神氣質和悲劇色彩等方面。思想觀念是人行動的航標,不同思想指導下人的行為表現不同。

刺客與游俠文化品格上的差異,歸根到底是二者思想主旨不同造成的。刺客重感情,講報恩;游俠重原則,講施恩。

刺客不是嗜血好殺的魔鬼,不是輕易許諾的莽撞之徒,也不是精神變態熱衷于自殺自殘的自虐狂。相反,他們是極重感情的熱血之士。

曹沫“以勇力事魯莊公,莊公好力”,即使在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割地求和的情況下,莊公“猶復以為將”。莊公的厚愛與信任給了曹沫以巨大的情感力量,于是曹沫柯盟之時以匕首劫桓公,為了莊公,為了魯國前去行刺。

專諸刺吳王僚,有人認為“司馬遷傳刺客五人,專諸為下”,理由是助紂為虐、不辨忠奸。實際上專諸之所以為公子光刺吳王僚,在于“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且行刺之前“公子光頓首日: ‘光之身,子之身也。”

’兩人二位一體,公子光是專諸的知己。為光刺僚則正體現出專諸重情講義,心之誠、情之厚。

豫讓刺趙襄子,執著不悔,豫讓自己說的明白: “范、中行氏皆眾。

5. 俠義的詩句有哪些

1、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出自先秦時期佚名的《渡易水歌》 原詩 《渡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譯文 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一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 2、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出自近現代詩人秋瑾的《對酒》 原詩 《對酒》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譯文 不吝惜花費千金去買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去換美酒也算得上豪邁。應該多珍惜這一腔革命的熱血,將來獻出它時,定能化成碧綠的波濤。

3、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出自南北朝詩人盧思道的《從軍行》 原詩 《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

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

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

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

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

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譯文 北方邊塞的戰火已照在秦漢離宮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廣那樣的飛將軍兵出長安再出祁連山關隘。執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劍的士兵都是征來的良家子弟,跨白馬執金韁的都是俠義少年。

凌晨起就在邊塞之地擺下“偃月”之陣,夜幕臨近時便以“魚麗”之陣戰勝驅除匈奴的左賢之官。 歷戰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狀如李廣以石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無窮的故事,山嶺上則是漢將霍去病勝敵后繳械敵方祭天用具的的美傳。

戰事綿綿似天涯般沒有窮盡,戰場距薊門(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遙。早上見到的是馬嶺關上的滾滾黃沙,晚上看見的是匈奴王庭處的兵陣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樹已長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戰的親人仍未回還。 心如飄雪隨夫遠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飛懸到內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萬里之遙的關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獨自應對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別離后的時光飛逝似流水使人有斷腸之痛,那塞外的苦戰和寒冷連戰馬之骨都屢屢受傷。塞外的節氣與物候與內地大不相同,冬秋長而春季短。

蕭蕭長風尚可伴河而渡,南歸之雁也可依時不斷的逝向天邊。 從軍而去,直到離皇城萬里去遠征。

想那漢宣帝渭橋見匈奴單于而和好罷戰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戰不能的將軍們還將何處尋求征戰以邀功名呢? 4、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 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原詩 《水調歌頭·白日射金闕》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

見君諫疏頻上,談笑挽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

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

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

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譯文 贊揚湯朝美堂堂正正的把“進諫之劍”對著帝王居住的地方射去,哪怕是有虎豹把守的九道門,也敢沖破而入。終于使皇帝聽了他的政見。

湯朝美屢次向皇上進諫,從不計較個人安危,不怕擔風險。這一副“忠肝義膽”是能夠流傳千古的,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卻遭到了貶謫,到偏僻荒蠻的地方去受苦。

湯朝美還是要做官的,好消息將要從皇帝身邊傳來。 門前長滿荒草,小道也長滿苔蘚,想想自己的處境只能付之一笑。

兩只手沒有用處,只能把著蟹螯杯,借酒消愁,打發日子。于是只有說劍、論詩、醉舞、狂歌在憂愁中度日,頭上長出來白頭發,醒來的時候一根一根拔掉。

5、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出自宋代詩人辛棄疾的《永遇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431353339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原詩 《永遇樂·戲賦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調》 烈日秋霜,忠肝義膽,千載家譜。

得姓何年,細參辛字,一笑君聽取。艱辛做就,悲辛滋味,總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搗殘堪吐。 世間應有,芳甘濃美,不到吾家門戶。

比著兒曹,累累卻有,金印光垂組。付君此事,從今直上,休憶對床風雨。

但贏得,靴紋縐面,記余戲語。 譯文 家先輩們都是具有忠肝義膽的人物,而且他們都稟性剛直嚴肅,如“烈日秋霜”,令人可畏而又可敬。

我們祖上從何年獲得這個姓氏?又是怎樣才得到這樣的姓呢?我來細細參詳,認真品味,以博取你聽后一笑吧。我們辛家這個“辛”字,是由“艱辛”做成,含著“悲辛”滋味,而且總是與“辛酸、辛苦”的命運結成不解之緣啊! 辛者,辣也,這是我們辛家人的傳統個性,而有些人不堪其辛辣,就像吃到搗碎的胡椒肉桂,卻欲嘔吐。

如芳香甜美的榮華富貴,世間縱然有,但從來不到我們辛氏家門。比不得人家子弟們,腰間掛著一串串金光燦爛的金印,何等趾高氣揚!謀取高官顯爵、光宗耀祖之事。

6. 請問 李白詩中表現俠義的,多愁善感的,愛釣魚的,愛鳥的,重情義的

俠義的:《俠客行》 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合下,白首太玄經。

多愁善感:《夢游天姥吟留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