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敕勒歌》這首詩的句子怎麼寫
敕勒歌
敕勒川①,陰山②下,
天似穹廬③,籠蓋四野④。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⑤牛羊。
注釋譯文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內蒙古土默特旗一帶。
②陰山――即陰山山脈,今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西走向。
③穹(qióng)廬――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
④野――在這里應讀為yǎ。
⑤見――通“現”,讀 xiàn,呈現、出現。
【譯文】
陰山腳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2. 《敕勒歌》所表達的詩意
注釋譯文 【注釋】 ①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大致在今內蒙古土默特旗一帶。
②陰山――即陰山山脈,今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東西走向。 ③穹(qióng)廬――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即蒙古包。
④野――應讀為yě,也可讀作ya(第三聲)。 ⑤見――同“現”,應讀 xiàn,呈現。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個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蒙古包”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草低處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歌》]《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
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
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
于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
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編輯本段]創作背景 《敕勒歌》的誕生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
此時,今黃河流域以北基本在我國少數游牧民族鮮卑族的統治之下。鮮卑族的統治中心最初在陰山下的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地臨山西北部邊境,公元315年鮮卑拓跋部在此建立代國)。
公元 386年,拓跋珪在此建立北朝第一個政權--北魏,隨后該族勢力向南推移,于公元398年將都城遷至今山西大同(漢代平城),從此開始了北魏在此百余年的統治(公元494年遷都洛陽)。
3. 《敕勒歌》表達了怎樣的一種境界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環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天蒼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的勾畫,沒有什麼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統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轉為動態,由表蒼一色變為多彩多姿,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4. 敕勒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體現出熱愛生活的自豪之情。
敕勒歌(北朝·漢樂府)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刺勒川坐落于高聳的天空山腳下,天空像感覺到圓頂的大帳篷,覆蓋著草原的四面八方,在壯麗、充滿活力的大草原上,一陣大風彎曲了牧場,展現了成群結隊的牛羊。
擴展資料: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一般認為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
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
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最后三句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
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
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刺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