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勸學的古詩詞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揉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礫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奚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于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恭爾位,好是正直。
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異體“修”加三點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
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
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
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
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
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擅”換蟲 旁)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
無〔忄昏〕〔忄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
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騰”中“馬”換“蟲”)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枝而窮。
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
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 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圣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后止也。
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
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
禮者,法之大分,群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
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口贊〕。
傲,非也;〔口贊〕,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
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簡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
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
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飧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苦者,勿告也。
告苦者,勿問也。說苦者,勿聽也。
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則避之。
故禮恭,而后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后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后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
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
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
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后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
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后能定。
能定然后能應。能定能應,夫是謂之成人。
天。
2. 古代典籍的勸學名言
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黑發不知勤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厘,謬以千里。
(《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
(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
(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
(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劉基)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
(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3. 勵志、勸學類古詩詞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于勤,荒于嬉.—— 韓 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 甫《望岳》。
4. 勸學的古詩有那些
最好的勸學詩文還是荀子的《勸學》,這可以算得上古代“勸學”的專題論文,具有較強的邏輯推理性。
學問博通,涉及面廣,句法整練,詞匯豐富,多用排偶句法。由于全文太長,節選部分經典的段落如下:荀子 勸學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蹞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故君子結于一也。
5. 勸學的古詩名句
1、志士惜日短。
愁人知夜長。 傅玄 《雜詩》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讀書》3、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杜牧 《留誨曹師等詩》 4、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觀書有感》 5、書中有女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勸學詩》 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古今賢文》 7、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絕句》 8、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賈島 《劍客》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樂府詩集 《長歌行》 10、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
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 《神童詩》 11、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杜荀鶴 《題弟侄書堂》 1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顏真卿《勸學》 13、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始作鎮軍參軍經曲》 14、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詠史·其一》 1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淇奧》 16、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孟郊 《勸學》 1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移居二首·其一》 18、年小從他愛梨栗,長成須讀五年書。
王安石《贈外孫》 19、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20、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2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22、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雜詩》 23、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陸游 《冬夜讀書示子聿》 24、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柏學士茅屋》 2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淮南子》 26、讀書切戒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 陸九淵《讀 書》 2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奉贈韋左丞丈》 28、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
明 楊繼盛《言志詩》 29、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
6. 古詩詞中惜時或勸學的名句,謝謝
以下為轉古人寫過不少勸學詩,從詩歌欣賞的角度看,未必有多少藝術性,但在老百姓中流傳很廣,所有的讀書人,童年時都學過這樣的詩句。
譬如《神通詩》中的句子:“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當然,還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之類。
從前成人教子,在這些詩句中各取所需,讓孩子背誦。我小時候,就在日記本上抄過其中的句子。
后來讀古詩多了,發現一些更有趣的勸學詩。勸學詩中,韓愈的《勸學詩》很有名:“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短短二十個字,講了很多讀書的道理,書要多讀,還要多思,要真正明白書中的道理,讀書不能滿足,要學以致用,要重實踐。說到讀書的境界,不得不提到朱熹的兩首《觀書有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其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二:“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書讀到這樣的境界,當然是智者,是大學問家了。和勸學詩相類的,有不少提倡惜時的詩,譬如大書法家顏真卿寫過一首《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詩,比空講道理的規勸有意思。
陶淵明也寫過一首勸人珍惜時間的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說到惜時詩,很自然想起古人的《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這三首詩,出現在不同的時代,但如出一轍,都是用大白話,講了珍惜生命的道理。《昨日歌》:“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今日歌》:“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三首詩,現在讀來,依然覺得生動曉暢,道理也講得通俗貼切,可以引起今人共鳴.唐 顏真卿《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韓愈《勸學詩》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
宋太宗《勤讀》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 劉過《書院》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陸九淵《讀書》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
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元 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
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明 楊繼盛《言志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