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寄信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寄信的詩句

落花時 納蘭容若

夕陽誰喚下樓梯,一握香荑。回頭忍笑階前立,總無語,也依依。

箋書直恁無憑據,休說相思。勸伊好向紅窗醉,須莫及,落花時。

虞美人納蘭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使青鳥兮銜書,恨獨宿兮傷離居。李白

西來青鳥東飛去,愿寄一書謝麻姑。李白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璟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有鷓鴣啼。李璟

鴻雁向西北,因書報天涯。李白

書無鴻雁如何寄,腸斷催歸作麼回。向子諲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

此后錦書休寄,畫樓云雨無憑。晏幾道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陸游

此情懷、縱寫香箋,憑誰與寄。柳永

別來憑誰訴,空寄香箋,擬問前歡甚時更。歐陽修

香箋小字寄行云。纖腰非學楚,寬帶為思君。晁補之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

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李白

忽逢江上春歸燕,銜得云中尺素書。李白

2. 關于“寄信”的詩句有哪些

題朱慶余所居(賈島) 寄信船一只,隔鄉山萬重。

懷連上舊居(孟賓于) 城邊寄信歸云外,花下傾杯到日西。過龍門/浪淘沙令(史達祖) 寄信問晴鷗。

誰在芳洲。晝夜樂(無名氏) 隴頭寄信丁寧,樓上新妝斗巧。

王昭君(無名氏) 寄信秦樓下,因書秋雁歸。傷近者不見(王建) 天涯尚寄信,此處不傳情。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張籍) 憑醫看蜀藥,寄信覓吳鞋。送祠部曹郎中鄴出守洋州(鄭谷) 開懷江稻熟,寄信露橙香。

漣水古冢瓶文 借問船輕重,寄信到揚州。傷近者不見(王建)天涯尚寄信,此處不傳情。

古代人寄信都是怎麼寄的? 最主要是靠人捎帶。馬上相逢無紙筆,任君傳語報平安。

3. 與寄信相關的詩句

古代書信的“美稱”

河北 張木軍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大詩人杜甫《春望》中的詩句.信,滿載著深情厚誼,使遠隔千山萬水的親人如同面聚,因而顯得特別珍貴.

自古以來,書信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給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稱,賦予了美好的情趣.“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多麼美妙的詩句,多麼動人的情境!

魚肚子里真有“尺素書”嗎?古人的書信常用潔白的絹來寫,長一尺左右,稱為尺素,故書信即稱尺素書.潔白的尺素常結成雙鯉之形,古樂府詩有道:“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因此,“雙鯉”為書信的代稱.前面引詩中的“烹鯉魚”并非真烹,不過是一種生動的比喻罷了.

蘇武牧羊的故事許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縛在雁足上帶回祖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鴻雁傳書”.所以,信又常常合稱“魚雁”,例如古詩有“長江不見魚雁書,為遣相思夢入秦”.

在紙發明以前,古人除用絹、帛寫信外,還以竹片、木片作為書寫材料,稱為簡、札、牘,故書信有時又稱“書簡”、“書札”、“書牘”或“簡札”、“簡牘”.簡札的長度和素絹一樣,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牘”、“尺翰”、“尺書”等等美稱.

紙發明以后,人們制作了一種小巧精美,專門用來題詩和寫信的紙張——“箋”,并以此作為書信的代稱.晏殊有詞道:“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李清照

4. 關于寄信思念愛人的詩句

1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佚名《詩經·邶風·擊鼓》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4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佚名《鳳求凰·琴歌》

6這次我離開你,是風,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擺一擺手,一條寂寞的路便展向兩頭了。-鄭愁予《賦別》

7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三五七言》

8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9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曹植《明月上高樓》

10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