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描寫人物的傳神的句子
1、玲玲不到兩歲,胖墩墩的。
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有一雙水靈靈的眼鏡。小辮兒朝天翹著,粉紅色的發帶在頭上一顛一顛的,像兩只飛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愛的,是她那張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師也就30來歲,那張嚴肅的長方形臉上戴著一副黑寬邊眼鏡,兩只不大的眼睛在鏡片后邊閃著亮光;兩個嘴角總是緊緊閉著,平時很不愛說話。
在 的記憶里,好像他只有那麼一身半新不舊的藍衣服,袖子也總愛往上挽一截。每當下課的時候,他就把書本往胳肢窩下一夾,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筆往口袋里一裝,低著頭,像找來時的腳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著自己的辦公室走去。
可是,在課堂上,他像變成了另一個人。他講起課來滔滔不絕,朗讀起課文來聲音異常洪亮,有時還會激動得臉上放出紅光,一步跨到講臺前,揮舞著手臂……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睜大眼睛看著他。
3、這位老漢的眉毛胡子都花白了。但臉膛仍是紫紅色的,顯得神采奕奕。
他身穿嶄新的青布棉襖棉褲,頭上還包著一塊雪白的毛巾。老漢蹲在地上,樂滋滋地抽著旱煙。
4、太陽曬得墨黑的清瘦的臉上,有一對稍稍洼進去的大大的雙眼皮兒眼睛;眉毛細而斜;黑里帶黃的頭發用花布條子扎兩條短辮子;衣服都很舊;右褲腳上的一個破洞別一支別針;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腳,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時節,怕刺破腳板,才穿雙鞋子,但一下山就脫了。 5、這是個三十來歲的年輕人。
身穿軍用棉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高個子,方臉盤,長得很魁梧。
下巴上有一顆黑痣,那雙眼睛在黑暗中閃著亮,使人覺得粗獷又精明。 6、李云是一個機靈、淘氣的孩子。
他胖乎乎的臉上,長著一對調皮的大眼睛,眼簾忽閃忽閃的,那兩顆像黑寶石似的大眼珠只要一轉,鬼點子就來了。在他那黝黑的臉上,不論是那鼓鼓的腮幫,還是那薄薄的嘴唇,或者那微微翹起的小鼻尖,都使你感到滑稽逗人。
7、這老漢,頭上戴著一頂破草帽,露在帽沿外邊的頭發已經斑白了。肩上搭著一件灰不灰、黃不黃的褂子。
整個脊背,又黑又亮,閃閃發光,好像涂上了一層油。下面的褲腿卷過膝蓋,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滿大大小小無數個筋疙瘩,被一條條高高鼓起的血管串連著。
腳上沒有穿鞋,腳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著旱煙袋,煙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鐘擺似的兩邊擺動著。 8、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兒病倒了,她臉上珠網般的皺紋更深了,兩道眉毛擰成的疙瘩鎖到一塊兒了。 她望著老伴兒的遺像,嘴唇微微抖動著,刀刻般的皺紋里,流淌著串串淚珠。
附《如何寫好人物外貌描寫》 人物的外貌描寫是人物描寫的重要內容,描寫好人物外貌也往往能使人物活起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外貌,主要包括人的容貌、體態、服飾、表情、風度等。
人的外貌描寫也叫肖像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外貌、特征進行準確、生動、形象的描繪,并通過外貌描寫來傳神,向讀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風貌和性格特征。 怎樣才能寫好人物外貌呢?我們不妨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外貌描寫要“準”。準就是準確地描寫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會真實可信。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職業、年齡、教養、習慣、生活經歷、家庭環境、身體狀況等諸因素影響。不同職業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區別。
如舞蹈演員的腿較粗而四肢修長;舉重運動員往往比較壯實;漁民則膚色較黑,腳趾因長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張開。人的年齡不同,其外貌也有明顯的差異,少年兒童天真可愛,青年人血氣方剛,中年人成熟穩重,老年人則耳聾眼花。
這一些無不反映其人生的自然規律。 當然人的的習慣不同,也往往顯出不同的特征來。
如吸煙的人仿佛缺少了門牙,還不時透出煙草氣味;不吸煙的人則牙齒潔白。人的教養不同,也往往能從外貌上看出來,有教養的人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有文化的人講話文縐縐的,且條理清楚;沒有教養的人坐著站著東倒西歪,說話粗魯而無條理……凡此種種,我們要仔細觀察,并用準確的語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準確的描寫出來。
二、外貌描寫要“精”。精就是精心選擇人物外貌特征,集中筆墨描寫,使人物形象精確鮮明。
世上沒有外貌完全相同的人,我們要根據表達的需要,從人物外貌中精心選擇其與眾不同的特征,集中筆墨描寫,其它的可省略不寫或一筆帶過,使人物外貌更精確鮮明。 有時候,我們根據手頭素材的實際情況,或為了某種表述的需要,可把外貌描寫重頭戲放在人物的某個部位。
如寫爺爺的手,硬而裂開許多道口子,雖難看卻是勤勞的見證;幫我編玩具,又透出靈巧。這樣寫了往往會使勤勞而機靈的爺爺躍然紙上。
我們精心選擇人物與眾不同的外貌,加以精確地描寫,往往能寫出新意來。 三、外貌描寫要“深”。
深就是人物的外貌描寫要反映人物的精神品質,寫出人物的深度。 我們描寫人物外貌,要著重選擇最能體現人物思想品質,精神風貌,個性特征,氣質情感的外貌特征予以重點描寫,使人物形象更生動,更感人,達到神似的境界。
當然,我們還。
2. 描寫動物傳神的句子
1.啄木鳥會替樹木看病,好像是樹醫生。
2.蜘蛛把蒼蠅拖來拖去,等蒼蠅累得筋疲力盡,蜘蛛才高高興興地享用了這頓美餐。 3.這只小狗臉短短的,頭上的毛很長很長,把臉都遮住了,只露出一雙大大的眼睛,它的腿很短,跑起路來就像一團毛球在地上滾動,非常可愛。
4.這只花貓的全身是白底黑斑,遠看上去,像一團雪白的棉花點上了幾滴墨汁。 5.這小松鼠的滑翔本領更是絕活,甩開大尾巴,一縱身就能騰空躍過好幾米遠,在樹冠上飄來飄去,特別逗人喜歡。
6.鸚鵡的周身都毛茸茸的,腹部鵝黃和淡綠相間的絨毛纖細柔軟,顏色由腹部向背部漸次變化,逐漸變成翠綠,深綠,墨綠。一雙翅膀上還波動著條狀的墨線。
那一對圓圓的小眼睛不住忽閃著,乍到家時,總是怯怯地不敢妄動。 7.一只翠鳥忽地從柳樹間飛出,掠過水面往另一個樹叢中去了,它那美麗的羽毛帶走了眾人的眼光。
8.一匹火紅的駿馬奔馳在廣闊的草原上,四蹄翻騰,長鬃飛揚,壯美的姿勢宛若歷盡艱辛穿洋過海的信鴿,宛如暴風雨中勃然奮飛的海燕。仰天長嘯,那動人肺腑的馬嘶響徹夜空。
應和著這悲壯的嘶鳴,四面八方涌出一片雜色的馬群,海潮般勢不可擋地從冬日蒼茫的草地上滾了過來,成千上萬匹馬聚集在一起,呼嘯奔騰。 9.春天到了,小燕子匆匆忙忙地趕回來報信。
3. 用字傳神的經典語句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是歷來傳誦的名句。“推敲”兩字還有這樣的故事:一天,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字,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至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佳矣。”這樣,兩人竟做起朋友來。
這兩句詩,粗看有些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能看到嗎?其實,這正見出詩人構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了宿鳥,或是引起鳥兒一陣不安的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這一瞬即逝的現象,來刻畫環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用“推”字,當然沒有這樣的藝術效果了。
4. 南舊事描寫人物的傳神句段
⑴、在文章開頭概括介紹人物的外貌。
如: 7 我的伙伴徐晨長得虎勢,身高一米五二,身材粗壯,圓臉龐,濃眉大眼,鼻梁微隆(long),說話脆生,辦事利索。 ⑵、人物在文章中出現時描寫外貌。
如: F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聽到有人叫我。尋聲望去,雪雯朝我跑來。
她身材苗條,臉龐白皙(xi),柳眉大眼,穿著俏麗。兩年不見,她長得更秀氣了。
⑶、在介紹人物時描寫外貌。如: ] 小旭,告訴你,搬家前我有個非常要好的同學叫王芳。
她長得清秀,細眉微挑(tiao),一雙杏眼,說話甜潤。
5. 以物喻人的句子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獲節.邊品嘗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篇文章.體會一下本文借物喻人的特點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樹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村收麥.麥收過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兒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里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它是那條山溝里僅有的一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一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果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頭.無意中發現兩個樹杈之間卡著一塊石頭.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一下這棵飽經風霜的老杏樹.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樹啊老杏樹.你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扎根于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你對人卻無半點所求.當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麼可敬的老杏樹啊!
我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麼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一篇優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后.都一定會認識到:本文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扎根深山.飽經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時.描述的事物的特點.要與人的品格有相似之處,讓人讀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認識到.本文借物要說明什麼.要借物贊譽怎樣的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