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希望祖國早日統一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表達渴望祖國早日統一的詩句

于右任臨終詩《國殤》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陸;

大陸不見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鄉;

故鄉不見兮,

永不能忘。

天蒼蒼,

海茫茫,

山之上,

有國殤。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2. 渴望國家統一的詩句kuai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表達了詩人恢復中原、統一國家至死不變的愛國愿望. 陸游(1125一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杰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國占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壞諶臧鴉鍘⑶斬勐叭ィ彼甕齬6鼻兆謚苷怨固擁僥戲劍諏侔玻ń裾憬賈菔校┙⒘蘇ㄖ螅壞²環⒎咄記浚嶄詞У兀炊蚊裘閻暮杭榍罔磣鱸紫啵灰庀蚪鶉飼デ蠛汀I芐聳輳?142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并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茍延歲月.后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杰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后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陜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閑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干、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并且終于結滿豐碩的果實.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余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于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后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猶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云:“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云:“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里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1234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后,南宋政府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并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后,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消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國軍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后》,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云: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消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后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其他評述陸詩而特別提到《示兒》這首的,就我所見,不下三十余家(請參看我與孔繁禮同志同纂的《陸游研究資料匯編》),或者說它有宗譯“三呼渡河”之意,或者說它與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