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中表達民族之憤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魯迅曾說過一句關于民族的名言

這句話是: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魯迅的名言很多,至今仍不斷被引用。下面列舉一些:

1、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2、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3、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

4、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前進。

5、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7、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8、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9、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11、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

12、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3、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14、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15、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

16、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17、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

1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

19、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

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

20、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

跑至終點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的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

來之脊梁。

21、我們中國人對于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

了才快活的。

22、中國的有一些士大夫,總愛無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來,他們不但

歌頌生平,還粉飾黑暗。

23、說過的話不算數,是中國人的大毛病。

24、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25、曾經闊氣的要復古,正在闊氣的要保持現狀,未曾闊氣的要革新,大抵如

此,大抵!

26、人類總不會寂寞,以為生命是進步的,是天生的。

27、只要從來如此,便是寶貝……

28、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29、搞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來無有。

30、敵人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是自己營壘里的蛀蟲,許多事情都敗在他們手里。

2. 魯迅作品的句子或段落

1,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

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 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

所有最好的藥方即所謂『希望將 來』的就是。」《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2.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三年 3.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

茍有阻礙這前途者,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填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一九二五年 4.中國各處是壁,然而無形,像『鬼打墻』一般,使你隨時能『碰』,能打這墻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勝利者。

」《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5.中國人的官癮實在太深,漢重孝廉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有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

」《學界的三魂》一九二六年 6.專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權時無所不為,失勢時即奴性十足。《諺語》一九三三年 7.其實,中國人并非沒有『自知之明』的,缺點只在有些人安于『自欺』,由此并想『欺人』。

比如病人,患有浮腫,而諱疾忌醫,但愿別人胡涂,誤認他為肥胖。《立此存照》一九三六年 8.,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不可救藥的民族中,一定有許多英雄,專向孩子們瞪眼。這些孱頭們!孩子們在瞪眼中長大了,又向別的孩子們瞪眼,并且想:他們一生都過在憤怒中。

」《雜感》一九二五年 9.酷的教育,使人們見酷而不再覺其酷,例如無端殺死幾個民眾,先前是大家就會嚷來的,現在只是如見了日常茶飯事。人民真被治得好象厚皮的,沒有 感覺的癩象一樣了,但正因為成了癩皮,所以又會踏殘酷前進,這也是虎吏和暴吏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還是毫無辦法的。

」《偶成》一九三三年 10.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 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麼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

」《文藝 與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11.可惜中國太難改變了,即使搬動一張桌子,改裝一個火爐,幾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動,能改裝。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人自己是不肯動彈的。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六年 12.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hú sù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

北京的羊肉鋪常有幾個人張嘴看剝羊,仿佛頗為愉快,人的犧牲能給他們的益處,也不過如此。而況事后走不幾步,他們并 這一點也就忘了。

」《娜拉走后怎樣》一九二六年 13.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于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于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于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于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14.誰說中國人不善于改變呢?每一新的事物進來,起初雖然排斥,但看到有些可靠,就自然會改變。不過并非將自己變得合于新事物,乃是將新事物變得合于自己而已。

」《補白》一九二五年 15.我有時也偶爾去看看學校的運動會。這種競爭,本來不像兩敵國的開戰,挾有仇隙的,然而也會因了競爭而罵,或者竟打起來。

但這些事又作別論。競走的時候,大 抵是最快的三四個人一到決勝點,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幾個還至于失了跑完預定的圈數的勇氣,中途擠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為跌倒,使紅十字隊用擔架將他抬 走。

假若偶有雖然落后,卻盡跑、盡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為他太不聰明,“不恥最后”的緣故罷。

所以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少有敢撫哭叛徒的吊客;見勝兆則紛紛聚集,見敗兆則紛紛逃亡。戰具比我們精利的歐美人,戰具未必比我們精利的匈奴蒙古滿洲人,都如入無人之境。

“土崩瓦解”這四個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多有“不恥最后”的人的民族,無論什麼事,怕總不會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注:本文選自《華蓋集·這個與那個》 16.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

3. 關于對魯迅民族精神評價和他作品里涉及民族批判,贊揚,啟蒙,反抗

這問題貌似好麻煩啊~魯迅一直被看作是中國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他的作品我也讀得不多,大多是涉及民族批判(尤其是對奴性和麻木的批判)以及啟蒙和斗爭的。關于民族批判,《藤野先生》一文中清晰可見,其中寫出了中國人民當時的無知愚昧和麻木不仁,而《阿Q正傳》和《藥》中都批判了當時國人的無知愚昧,對革命的莫不關心,另外也有妄自尊大,而《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傳》中的啊Q以及另外的孔乙己等習慣了被壓迫的狀態,所以說這是他們奴性的表現。

關于《吶喊》這篇文張可以說表現了魯迅的啟蒙思想,尤其是他的那個黑暗看不到出口的大屋子的比喻尤其貼切,給人印象深刻,關于反抗當屬《紀念劉和珍君》這篇,其中真的猛士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相信你們也背過吧,語言激昂,鼓舞人心,確實充分展現了魯迅的風格,而他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單位孺子牛”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在中國正需要真正的猛士時挺身而出卻不顧惜個人安危,不得不使人敬仰與佩服,他的愛國啟蒙以及對國人深刻的批判令人尊敬~唉,不過我讀的魯迅的文章較少,而且也不是學文科的,對這方面接觸較少其,他還得靠你自己找嘍~還有什麼疑問多多交流吧,反正是老鄉呢~。

4. 描寫魯迅精神的句子

1. 一生的鏗鏘有力,全身的錚錚傲骨!黑瘦的身軀里是不屈不撓。他為我們民族靈魂而吶喊,他的存在讓我們國人不再彷徨。他用一生的精力書寫了兩個大字:不朽!他就我們偉大民族的民族魂……

2. 魯迅是一個甘于清貧、不貪圖榮華富貴的有氣節的人。

3. 魯迅是一個正義的、富有民族氣節的、憂國憂民的人。

4. 小時候的魯迅就十分的要強,事事總想走在別人的前面。魯迅成年后,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剛強,從他的文章中,從他面對敵人的迫害不懼怕中,從他與批評他的人的針鋒相對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5. 魯迅的勤奮,我想不用我細說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在魯迅的散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魯迅講過關于上學遲到的故事,后來他在桌子上刻了個“早”字,當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6.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 關于魯迅對民族精神,民族性的批判,贊揚,評論

魯迅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作家。五一長假期間,有機會靜下心來和女兒一起重溫了魯迅的一些作品。他的作品,無論是小說、詩歌、散文或雜文,充滿著睿智的批判鋒芒、戰斗激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讀魯迅的作品,從中深切感受和體會到魯迅先生強烈的民族精神,憎惡黑暗有如憎惡惡魔,用一生的時光播種著民族的星星之火,在勞動人民中點燃著民族的希望之燈。

魯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敘述了自己是如何棄醫從文的緣由。中國人當時在世人眼中被“尊稱”為“東亞病夫”,出于對民族強烈的責任感,魯迅東渡扶桑,師從藤野先生學習醫術,希望以高超的醫術來振救國人的身體。在觀摩課上看見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被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人們。“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他便覺得學醫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痛感于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更重于醫治肉體病痛, “改變他們的精神”!從此,魯迅走上了棄醫從文、以筆為槍的終生戰斗!

文字是思想的痕跡,也是魯迅吶喊、戰斗的心靈歷程,讓我們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尋找魯迅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以及民族精神的人生軌跡:

《吶喊》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它揭示了中國社會的沉悶和國人靈魂的扭曲,對封建制度及陳腐的傳統觀念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徹底的否定,表現出對民族生存的濃重的憂患意識和對社會變革的強烈渴望,同時也抒發了對民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感情。

《“友邦驚詫”論》是魯迅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寫的一篇精銳的時事短評。它猛烈抨擊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對革命人民殘酷鎮壓,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賣國投降路線,一針見血地揭露了國民黨所謂“友邦”的帝國主義侵略本質和他們妄圖瓜分中國的罪惡陰謀。

《狂人日記》對人吃人的制度進行了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它塑造了一個封建禮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喚醒和號召更多多的民眾推翻人吃人的舊制度,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徹底反封建的新文學作品。

如果說法國文學不能沒有莫泊桑、英國文學不能沒有莎士比亞的話,那麼中國的文學我們的民族則不能沒有魯迅 ——他是現代中國的民族魂、當之無愧的民族脊梁。

往昔漸行漸遠,但魯迅的民族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在重溫魯迅先生的作品中不斷汲取營養,從中獲得鼓舞和啟迪,不斷提高和增強整個民族的精神,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一個具有強烈民族責任感的公民,在即將到來的奧運會期間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和諧社會。

O(∩_∩)O哈!希望可以幫到你

6. 表達魯迅對社會不滿的名句

世味秋荼苦,人間直道窮。

-----------------------------------

老實說,那位朋友的一大堆,我都不覺得是什麼名句,因為我都一句也記不住。

不過可以看看魯迅當年給氣的。他說的這些,有些是符合正常邏輯的惡人性,有些是絕望中的憤激,有些是歸因不著,總結的表象。

比如對麻木的表現,魯迅異常反感,怒其不爭的情結特別厲害。但是一方面是農民式的個人主義,為此滋生的保守膽小的性格,一方面根本是因為受不完的極苦卻找不到出路。中國農民作為集體,本質上卻并不缺乏反抗心理,只是需要生產方式的改變,只是需要一顆真正有熱度的火星來點燃,和組織成集體的力量,用合適的理論來激發持續抗爭的行動。

這一點,魯迅活著很少看到,但必經做到了,而且一經做到,就轟轟烈烈,星火燎原,革命熱情長期不息,以至于該很太平了還遲遲不能老實掉。

。。。

所以,辯證的看。

7. 形容魯迅的句子

先說說魯迅的優點:

一、魯迅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

魯迅的勤奮,我想不用我細說大家都是很明白的。在魯迅的散文《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魯迅講過關于上學遲到的故事,后來他在桌子上刻了個“早”字,當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銘。

魯迅寫作的勤奮也是出了名的。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點燃一支煙便又來了工作激情。

二、魯迅是一個性格非常剛強的人

小時候的魯迅就十分的要強,事事總想走在別人的前面。魯迅成年后,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剛強,從他的文章中,從他面對敵人的迫害不懼怕中,從他與批評他的人的針鋒相對中,我們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

在魯迅病重期間,他寫個一篇關于自己身后事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說,“讓他們記恨去,我一個都不原諒!”這句話就是魯迅剛強性格的絕好體現。

三、魯迅是一個正義的、富有民族氣節的、憂國憂民的人

魯迅的一生是處在亂世中的一生,國家的動蕩,民族的敗落。深深的影響著魯迅。為了追尋人生的價值,魯迅到日本去留學,民族的恥辱改變了他的人生觀,他決定棄醫從文,也許是上天注定,也許是性格使然。從文的魯迅找到了改變人們靈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華和思想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棄醫從文,魯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在他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無論是《阿q正傳》還是《祝福》、還是《傷逝》無不充滿了對普通勞苦大眾的愛與關懷。

試問,如果一個寫作者,心中沒有愛與關懷,沒有對勞苦大眾的一種赤誠的心。又怎麼能夠寫出感人至深的文章呢?

四、魯迅是一個寂寞的、孤獨的、哀傷的、富有才情的文人

魯迅的故鄉是在紹興,自古以來,紹興就是出文人才子的地方。可能是和江南的環境有關系吧。

這里的文人多情敏感、才思敏捷。魯迅在紹興魯鎮,那里的文化氣息也十分的濃厚。魯迅從小就在這里生活,自然耳濡目染,身上的文人氣質不招自來。

在魯迅的《故鄉》中,我能時時刻刻感受到一個失意憂傷的文人的存在。作者說要找一種全新的生活,要走一條沒有路的路。這是多麼憂傷的希冀啊!

魯迅的寂寞、孤獨、哀傷、在他的散文、雜文中都有充分的體現。

五、魯迅是一個甘于清貧、不貪圖榮華富貴的有氣節的人

縱觀魯迅的一生,是孤獨寂寞的一生。魯迅的輝煌從1919年算起,到1936年去世總共就十幾年的時間。

魯迅的大半生是在漂泊、孤獨中渡過的。另外,魯迅的婚姻也不是很幸福。有時候他就是一個苦行僧,肉體在精神的支配下默默的服著苦役。

魯迅在物質生活上實在沒法與胡適相比。其實,魯迅并不是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能力。只是,魯迅是一個精神獨立的文人。不愿為了榮華富貴向人卑躬屈膝。這一點,魯迅就像陶淵明。中國古代文人的氣節在魯迅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上面,我們說了魯迅的許多優點,當然人無完人,魯迅也有一定的缺點:一是魯迅的性格過于剛烈,心腸較硬。二是魯迅過于敏感、常常為了一些瑣碎的事情而小題大做。

對于魯迅的缺點,筆者只是舉出了一二,也許魯迅還有其他的缺點,限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只能舉這麼多了。

總而言之,魯迅的優點是多于缺點的,而且,最讓筆者敬佩魯迅的是他有一顆永遠和勞苦大眾在一起的赤子之心。他的一生付出的多,索取的少,這就是他的可貴之處,也是他不朽崇高的地方。

然后是魯迅先生長什麼樣:

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發,吸著煙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實際上,偉人也和普通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他活著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愿意“親近”他,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里的歡喜。若有人說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然后是長相。黃里帶白的臉:瘦得讓人擔心:頭上豎著寸把長的頭發;牙黃羽紗的長杉;隸體“一”字似的胡須;手里捏著一枝黃色煙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