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能結合《論語》說說語錄體的特點嗎
語錄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其中《論語》簡明深刻、語約義豐,往往在一兩句話里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經驗,流傳后世,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警句和格言.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論語》的篇名通常取開篇前兩個字作為篇名;若開篇前兩個字是“子曰”,則跳過取句中的前兩個字;若開篇三個字是一個詞,則取前三個字。篇名與其中的各章沒有意義上的邏輯關系
2. 請說出論語的藝術特征
論語》首創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源于此.《論語》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 五四運動以后,《論語》作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為批判否定的對象,爾后雖有新儒學的研究與萌生,但在中國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國并未形成新的氣候.時代的發展,社會的前進,不能不使人們重新選擇新生的思想文化,這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以及社會主義新文化的誕生與發展.。
3. 論語是我國古代語錄散文的典范,就這十則孔子論語,說說論語的藝術
論語>是諸子散文的早期代表,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風格.它能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刻畫孔子及其門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語言含意豐富,概括性強;淺近易懂,接近口語;運用排句立說.這一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始注意人物描寫,增強了敘事文的形象性,其語言對后世文學語言和論說、應用體語言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 《論語》主要有以下兩大藝術特色.最大的特色便是它采用的語錄體文體,這種文體的最大特點便是語言簡短流暢、通俗易懂、詼諧機智.由于孔子對現實人生和社會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認識,所以《論語》一書的語言往往在言簡意賅的基礎上不乏哲理性和啟發性.另外一大藝術特色便是在簡短的記言、記事中,傳神刻畫孔子及其門徒的音容笑貌,性格特征.。
4. 論語十則的語錄體的特點是什麼 概括一下
其內容都與學習和為人處事有關,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價值的部分。
語錄體特點 中國文體。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
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不重文彩,不講篇章結構,不講篇與篇之間甚至段與段之間時間及內容上的必然聯系,故稱之為語錄體。先秦記載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論語》及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均堪稱語錄體的典范。
其中《論語》簡明深刻、語約義豐,往往在一兩句話里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經驗,流傳后世,成為人們常用的成語、警句和格言 。
5. 論語十則的語錄體的特點是
表述其學問的語言越平實,因為這些高深的學者已將知識融會貫通并且他們思維敏捷,越是在最早的教育著作中、表達著他們對教育的理解,越是學問精深者,而告謂的符號也就是“我”所發生的一切[2]從人類歷史發展的歷程看出。這種用平實,“我”對“你”的告謂作出回答,這就是對話。“你”無處不在,“我”領受“你”的告謂就是在“我”所發生的一切當中,通過“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等等,教育家和思想家們越是喜歡用樸實生動,正如很多人都贊同的、簡潔易懂的對話語錄體來闡述他們的教育思想、呈現著他們的研究成果、生動對話的體裁寫成的作品,是教育歷史上的瑰寶,是永遠洋溢著生命活力的著作。
而且實際上、大眾化的語言。在“我—你”關系中,“你”告謂“我”、文思清晰,于是就能把高深的道理轉化成口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