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余秀華的詩歌勵志
一位腦癱患者、農婦,竟能寫出如此動人的詞章?余秀華在驚訝和贊嘆聲中“火”了,而這背后糅雜了勵志、同情、感慨等種種微妙情緒——
這些天,余秀華的詩作在微信上廣為傳布。她的生活,也因此改變。打爆的約訪電話,不斷有記者上門,相繼死去的兔子,村書記和市領導也來了。湖北鐘祥市石牌鎮橫店村,余秀華的家里,一切生動而荒誕地發生著。
嘈雜的人聲中,有來訪者要求余秀華即興創作。17日,余秀華的電腦上留下一首《假如你是沉默的》。更像對竟日喧嘩的抗議:“假如你是沉默的,身邊的那個人也無法竊取/你內心的花園,內心的蜜、你的甜蜜將一直為自己所有。沒有一個盜賊/沒有季節錯亂的蜜蜂/雪徐徐落進院子里,世界維持著昨天的次序。”唯有黑夜低垂,人潮散去,余秀華才能回到熟識的往昔。
一旦白晝重臨,“腦癱詩人”、“心靈雞湯”作者,甚至“中國的艾米麗·狄金森”的標簽又會紛至沓來。不過數日之間,一棵稗子,就已讓滿園春色包圍。
毫無疑問,余秀華是優秀的詩人。但詩歌之外,她的先天缺陷、農村背景以及語言風格,也在過度放大中不斷遭遇無意或是有意的誤讀。
旅美作家沈睿的一篇推介文章,經微信訂閱號“民謠與詩”修改后,以《余秀華——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標題引爆了社交網絡。撇開“標題黨”的因素,余秀華的同名詩作備受肯定,在其真實與力量。“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背后,是獨特的音韻與情緒。
沈睿評價“余秀華是中國的艾米麗·狄金森,出奇的想象,語言的打擊力量,與中國大部分女詩人相比,她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是語言的流星雨,燦爛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
沈睿或許過度沉浸于偶得的欣喜。事實上,這首詩的主題,與詩人普珉一首“身體寫作”之作頗有相合。差別在于,余秀華的情緒更純凈,語言的節奏感更扎實,抒情的音調更高。
但以此將余秀華引為天降奇才,怕也言過其實。譬如,《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中有一句“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很明顯受到狄蘭·托馬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動花的力》的啟發。再譬如,余秀華自陳“不關心人類的大問題”,寫下“下一個春天啊,為時不遠/下一個春天,再沒有可親的姐姐遇見”,也很難說沒有海子抒情詩《日記》的影子。
在微信朋友圈里,余秀華開列的閱讀履歷包括:保羅·策蘭、弗羅斯特、博納富瓦、特朗斯特羅姆、阿赫瑪托娃、海子、顧城、雷平陽、宇向、韓少君。去年1月,余秀華專門寫過一篇《致雷平陽》,起首便是:“我以詩人的身份向你致敬,以農民的身份和你握手。”
換言之,余秀華對于自己的詩歌創作,有著充分的自覺,亦不乏明確的源流。雖然經歷病厄、身囿農村,她的寫作并沒有依托大量切身的經驗材料,也不曾借助方言或古詩等更接近的語言譜系。相反,她閱讀翻譯的現代詩,從他者的世界攫取靈感,借語言的弦蕩漾詩心,再向更普遍的天地尋求共振。
打動我們的,理應是余秀華的詩歌,而非那些憑空附麗的意義。可惜,讀詩需要耐心和敏銳,多數人卻等不及。卻意圖相信一個貧瘠中創生的幻夢,一種人為營造的弱勢群體敘事。因為,這樣才符合我們熟識的認知體系、自以為正常的價值標準,接受起來才更為便捷。可凡此種種,固然易于感動,卻忽略了余秀華作品中真正詩性的部分。
好在,余秀華是自知自怡的。
在自述《搖搖晃晃的人間》里,她寫道:“我感謝詩歌能來到我的生命,呈現我,也隱匿我。……即使我被這個社會污染的沒有一處干凈的地方,而回到詩歌,我又干凈起來。詩歌一直在清潔我,悲憫我。”這并不是矯情,而是胸中塊壘的直抒。因為“詩歌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也說不出來,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當心靈發出呼喚的時候,它以赤子的姿勢到來,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再見,2014》和《我愛你》是余秀華眼下最知名的三首詩。不約而同地,詩里都提到了“春天”。《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里有“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把一些贊美當成春天”,《我愛你》的最后則這樣寫的:“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其實,余秀華就是詩歌大地上偶然出現的一棵稗子。我們則像一些逐浪采粉的蝴蝶,強加給她太多虛妄的春天。也許,在自然的春天里提心吊膽,才是稗子的夙愿。
2. 解析余秀華的詩歌源
余秀華的詩歌和近年來出現的打工詩歌也不同。
打工詩歌多是以“我們”的代言人身份發言的,傳達的是“我們”一類人共同的心聲,而余秀華的詩歌發出的卻是作為個體生命的“我”的獨特聲音。她是自覺地這樣做的。
她說:“寫詩是很個人的事情。”“我很自我,不會太在意他們(別人)的看法。”
“詩歌是什麼呢……不過是情緒在跳躍,或沉潛……不過是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在搖搖晃晃的人間走動的時候,它充當了一根拐杖。”這種詩歌觀念的形成和她的獨特生命狀態包括獨特的病痛以及由此帶來的婚姻痛苦有關,即所謂“不幸出詩人”、“痛苦出詩人”吧。
不僅她的那些抒寫愛情的詩篇是自我的,就是她對父親的抒寫,對白雪、對月光的抒寫,也是自我的、獨特的。“渴望一場沒有預謀,比死亡更厚的大雪/它要突如其來,要如傾如注,把所有的仇恨都往下砸/……哦,雪,這預言家,這偽君子,這助紂為虐的叛徒/我要它為我堆出無法長出野草的墳。”
對白雪的這種感受是能夠復制、能夠模仿的嗎?。
3. 余秀華的詩歌勵志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qickqickquang 【我愛你】巴巴地活著,每天打水,煮飯,按時吃藥陽光好的時候就把自己放進去,像放一塊陳皮茶葉輪換著喝:菊花,茉莉,玫瑰,檸檬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帶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內心的雪它們過于潔白過于接近春天 在干凈的院子里讀你的詩歌。
這人間情事恍惚如突然飛過的麻雀兒而光陰皎潔。我不適宜肝腸寸斷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我要給你一本關于植物,關于莊稼的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別 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其實,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無非是兩具肉體碰撞的力,無非是這力催開的花朵無非是這花朵虛擬出的春天讓我們誤以為生命被重新打開 大半個中國,什麼都在發生:火山在噴,河流在枯一些不被關心的政治犯和流民一路在槍口的麋鹿和丹頂鶴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當然我也會被一些蝴蝶帶入歧途把一些贊美當成春天把一個和橫店類似的村莊當成故鄉 而它們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石磨】橫店的石磨上,誰栓住了我前世今生誰蒙住了我的眼睛磨眼里喂進三月,桃花,一頁風流磨眼里喂稗草,蒼耳,水花生——假如風能養活我,誰就不小心犯了錯 我轉動的上磨大于橫店,橫店是靜止的下磨大于橫店的部分有我的情,我的罪,我的夢和絕望磨眼里喂世人的冷,一個人的硬磨眼里喂進散,大霧,雪——風不僅僅養活了我,誰一錯再錯 誰扯下我的眼罩,我還。
4. 搖搖晃晃的人生作品簡介百度百科
近日,隨著一首名為《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詩在網絡“病毒般蔓延”后,余秀華火了。這個湖北鐘祥市石排鎮橫店村的農婦,被學者沈睿譽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
“我不認識艾米麗·迪金森”,余秀華對此呵呵一笑。她在博客中回應突然的走紅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人,農民,詩人。“但是如果你們在讀我詩歌的時候,忘記問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將尊重你。”她覺得,任何身份的標簽都不能凌駕于詩歌本身之上。
余秀華生于1976年,出生時因倒產缺氧造成先天性腦癱,這讓她走路不穩、手發抖、說話口吃。她說,這對學習、工作、婚姻都帶來了影響。
她在詩里講述,“我的殘疾是被鐫刻在瓷瓶上的兩條魚/狹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現實中,她因病高二就輟學,然后在1995年經人介紹嫁給了一個大她12歲的男人。她將這段婚姻形容為“青春給了一段罪惡”,“那時候有鋪天蓋地的憂愁,19歲的婚姻里/我的身體沒有一塊完好的地方/我不知道所以延伸的是今天的孤獨……”在這段被詩化的婚姻中,一個現年18歲的兒子已在武漢念大一,丈夫尹世平昨日則回應“只是性格不合,生活仍要繼續”。
尹世平常年在外打工,余秀華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橫店村中。橫店,這個在余秀華詩中與“愛情”并駕的主題,小至蒲公英的花種,大到藍天白云,都已被她的筆墨收錄。若無意外,余秀華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守在院子里,看看書,打掃衛生,喂喂兔子,然后等詩句溜進腦海,顫抖地敲動電腦鍵盤記下。她說,詩歌一直在清潔和悲憫自己。“當我某個時候寫到這些內容的時候,那一定是它們觸動了我,溫暖了我,或者讓我真正傷心了,擔心了。”如今,她的詩歌已有2000多首。
有人質疑余秀華的詩歌抄襲或代筆,與其關系不好的丈夫尹世平卻稱,肯定是她寫的,以前用筆寫在本子上,現在每天守著電腦敲。也有人認為,余秀華是把苦難熬成了心靈雞湯,她本人則回應,痛苦和抱怨本就有,詩好與否不過如此,只是用自己的心意寫下些分行的句子罷了。
昨日,近十家媒體來到余秀華家中,她一一笑臉相迎。她喜歡講述詩的一切,對各類身份標簽又強調著反感。多家出版商打來電話,要給她的詩出書,她答應了兩家。未來,她盤算著再多走些地方,再多讀些書,碰到自己有感觸的東西,就一一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