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做減法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人生的加減法的文章

人生是加減法,有得必有失。失去未必就是一種感傷,失去也可以餓一種幸福。這種幸福用一種令人疼痛的方式換取。卻又極其的方式回歸。信心者發現了,粗心者卻還沉湎于感傷。

舍棄可以是一種幸福。人們總是過多的迷于失去的悲傷與痛苦,后悔與自責,卻忽視了幸福與成功正以另一種形式來到你的身邊。得與失注意是人生的一個關卡,懂得生命的人,適度的舍棄,會使他得到更多的幸福與成功。

著名的居里夫人便是一個幸福后舍棄者。論外表,居里夫人勘稱美人然而外型的亮麗并沒有令她感到過多的驕傲,她把這個人人稱道的天生優勢“埋葬”在實驗室里。幾十年如一日,終于成功試驗了鐳元素。她的舍棄是值得的。外表的美麗固然重要,然而如果只是亮麗外型的她或許只有幾十年的美麗。現在,她的美麗,因為她的舍棄,將延長在億萬民眾的心中,世代相傳。以幾十年的美麗,換取世代的美麗,這種舍棄難道不是一種幸福。

那天空中翱翔的雄鷹,并不是生來就是可以自由展翅高飛的。正是它舍棄了在陸地上的安逸生活,與風雨無數次的搏擊,才能成為勇者與力量的化身,在天空中展翅飛翔;那美麗仙子般的蝴蝶,正是那可憐地挪動著的毛毛蟲,舍棄了螢內的安逸,歷經痛苦,才蛻變而成的,那郁郁蔥蔥的草地,也正是小草舍棄了土地的溫暖,破土萌發,才成就了大地上的這一片生命的綠。。眾多的舍棄,帶來的是更多的美麗與幸福。

舍棄可以是一種幸福。一次偶然的忍讓,一個包涵的微笑,都可能讓你完成和完善自我,可能成就一段真摯的友情。

舍棄可以是一種幸福,一個苦惱已久的問題,當你發費過多的時間與精力仍無法解決時,試著學會放棄,生命不可能總是充滿完美,適當的舍棄,或許當你轉移了注意力,在另一領域,你會找到幸福!

別過于刁鉆地盲目執著,盲目執著有時會使你陷入一條死胡同,學會適當的舍棄,或許你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記得提醒自己,舍棄,也可以是一種幸福。

2. 求以“人生加減法”為話題的作文

駐足于繁華的大千世界,仰望日月星辰的燦爛空明,洞察宇宙的神秘詭譎,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演變。生命,如行文流水,需要經過涂改、潤色,終成定稿。人生在世,理應合理剪裁人生,將生命之文最美的一面展現。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蘆葦,雖然脆弱但有追求,思想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巴金先生曾說過:“人不是單靠吃米活著的”,人不能沒有理想、追求,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會時時牢記給自己的人生加上必須的東西。淵明追求淡泊,東籬采菊成千古佳話,悠然南山見證了一個偉大靈魂的誕生。袁隆平懷揣理想,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科學研究,“雜交水稻”讓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也滋養了億萬中華兒女。他們追求著、努力著為自己的生命織造繁錦,使人生大放異彩。這,就是加法人生。

我認為在金融領域叱咤風云的人物們是加法人生的好例子。有人可能對我這句話不以為然,認為那些人只是金錢的奴仆;而我說,他們懂得用生命創造價值。在他們成功的字典里面都刻著這樣一句話:“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盡可能多的價值。”他們并不為金錢所役,而將金錢投入慈善,幫助弱者;他們在創造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這是一道很漂亮的加法。

唐代高僧寒山與拾得有段對話,頗為世人津津樂道。寒山問:“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回答:“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在待幾年,你

且看他”。學會減法,我們減少了不如意事的同時,也能修身養性。

人生中的減法,不僅體現在減少不如意事上,更重要的是修養的完善,徐本禹舍棄良好的待遇義無反顧走進深山,他將成就一代棟梁;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為了尊嚴舍棄榮華富貴,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他們減少了自己對名譽、金錢的渴求,享有精神的純粹高尚。適當的剪輯人生,舍去一些不必要的東西,讓人生如詩歌般凝練,如散文般清晰,這,就是減法人生。

減法需要勇氣。它要求我們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有“任憑江湖風浪起,我行我素我自己”的從容;有舍才有得,人生不可能完美無缺,我們唯有揚長避短,將自己閃光的一面展現。

減法需要智慧。它要求我們有冷靜的頭腦,有敏銳的眼睛,有果斷的行動;這需要我們經過多次的歷練,才能在人生的選擇題中順利地過關。

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與失、苦與樂之中收放自如,就是加減人生的最高境界。

3. 作文,人生的減法

現在的時代里,我們總是奉行著加法和乘法,不斷地追求更大的利益和權力,不斷地索取。

其實,人生有一種哲學叫減法:化復雜為簡單,化多為少,化粗為精。 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位躊躇滿志的老板,在事業上發達了,建了別墅也買了車。

他的公司年純贏利上百萬,可是他對員工卻非常小氣,連自己也是非常節儉。為了省錢,他不坐飛機,坐火車、吃的是方便面、住的是小旅館。

一次辦事回來,路上翻了車,他負重傷進了醫院,也幸運的保住了自己的兩條腿。經歷這次劫難后,老板前后判若兩人,人變得溫和謙恭,對員工態度也有了改變,一改往日的兇橫。

有人便問他其中的原因,他直言不諱的說:以前,我都是用加法來衡量人生,人活著要日積月累地發展,要像滾雪球一般地攢錢。自出事以后,我發覺人生適宜于減法,假如我上次被壓死,那一切也就都不復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兩條腿,人生也就會少去很多意義。

所以我明白不要把人生的目標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著,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人生的減法哲學,就是減去疲憊、減輕煩惱、減弱沉重、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減去沒有價值的身外之物。

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應該寧愿不要車子、票子、房子,也要一份平平安安;寧愿不要燈紅酒綠、輕歌曼舞,僅要一份恩恩愛愛。減少了一次奢靡淫逸,就增加了一份靈魂的純凈與人生的寧靜;減少了一次誹謗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際的空間與道德的高度;減少了一次應酬周旋,就增加了一份家人的親情與生活的從容;減少了一次諂媚邀寵,就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嚴與心靈的輕松。

著名的教育家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表達了自己,做為一位盲人對人生中僅有的三天光明的萬分珍惜。三天光明,收入眼簾的也只是蔥郁的山林、碧綠的草地和可親的身影……這樣,對我們一個視力正常的人來說,不過是些司空見慣的事情。

可是又有誰能在閑暇之時,能去融入這些蔥綠中,對這些產生情感和驚喜,或去靜靜地聽聽鳥鳴,放松放送自己呢?我們還不是熟視無睹,處置漠然。若我們的人生也只是短暫的三天的光陰,那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得好好地珍惜呀! ================================= 有這麼一則小故事,一個窮人向神仙祈求財富,神仙告訴他在家鄉一直往東的沙漠深處有很多金幣。

于是,窮人來到沙漠深處將金幣裝滿了帶來的布袋,但他還不滿足,將全身口袋、帽子、鞋襪,只要能裝東西的地方都塞滿金幣。金幣沉重的負擔讓窮人步履維艱,神仙告訴他只要放下一些金幣就能輕松走出沙漠,可是窮人不舍放棄任何一枚金幣,于是,他在又累又渴中幾乎寸步難行,最后困死在沙漠中。

當今社會,是一個物欲橫飛的年代,許多人都將自己的人生設定為加法和乘法,恨不得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攬在自己懷里,希望獲得更多,財富越積越多,權位越爬越高,不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和超越化,以為越多越好,越多就為自己的生存多加一層砝碼。無休止的累加,擁塞了整個生活空間,使人們整天累得氣喘吁吁,就像故事中的那個窮人被困于欲望的囚籠,甚至為之喪命。

當你帶著倦容,滿身疲憊時,為何不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內心深處到底想要些什麼,是否想過在人生路上用用減法,減去豪華奢侈回歸純樸舒心,減去追名逐利享受寧靜淡泊,減去聽信讒言而釋然心靈,減去一次奢華酒宴與家人共進晚餐…… 減法人生的道理自古有之,《史記之李將軍列傳》中提到李廣在帶兵打仗中“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飲,廣不近水;士卒不食,廣不近食”,正是李將軍減去了本可以享有的特權,才能團結士兵凝聚力,戰無不勝。有本《不如簡單》的書中也寫到:“面對世事的復雜,你想簡單,又每每不敢。

簡單是需要心的超脫、欲的超脫的,它是對天地的達觀、對生死的洞察。倘有所悟,簡單就不只是一點勇敢和機智,而是生存方式的一種選擇、返璞歸真的一種活法。”

要知道工作是永遠做不完也無法達到完美的,目標也永遠沒有盡頭,鳥翼承載重量就無法飛遠,懂得減去各種包袱,減去名利貪婪,才能使人生的步伐更加坦然,更加輕快;屬于自己的,要努力爭取,不屬于的,也絕不強求。一個人之所以會感到快樂,并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懷著豁達的心態,體會與世界一樣博大的胸襟,適時的給自己的人生做些減法,邁著輕盈的腳步走在沒有疲倦的人生旅途中,輕松、從容地欣賞沿途的風景,你會發現減法人生并不意味著失去,而是更大的收獲。 ============================================= 40歲的吉姆·特納繼承了擁有三十多億美元資產的萊斯勒石油公司,人們都以為新上任的總裁會大干一番,他卻組建起一個評估團,對公司資產做了全面盤點,然后以50年作基數,在資財總和中先減去自己和全家所需、社會應酬的費用,再減去應付的銀行利息、公司硬性支出、生產投資等等,最終發現還剩8千萬美元。

他從這筆錢中拿出3千萬,為家鄉建起一所大學,余下的全部捐給了美國社會福利基金會。人們對他的舉動大惑不解,他說:“這筆錢對我已沒有實質意義,減去它就是減去了。

4. 人生中的減法

以下的只能做為參考: 人生的減法哲學,就是減去疲憊、減輕煩惱、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

減少了一次奢侈的安逸,就增加了一份靈魂的純凈與人生的寧靜;減少了一次誹謗嫉妒,就增加了一份人際的空間與道德的高度;減少了一次應酬周旋,就增加了一份家人的親情與生活的從容;減少了一次諂媚邀寵,就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嚴與心靈的輕松。

有人說:“人活一輩子,就是轉一個圈,最后又回到原點。”既然這樣,我們為何不輕松一點呢。學會放棄一些東西吧,也許放棄過后是更多的美麗;做好你人生的減法,也許減法過后會得到用加法得不到的成功。

5. 賞析句子:“人生中,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拜托~考慮

近日,拜讀一篇“加減人生”,愚感到很有意義,讀來,倍受啟迪。我們的人生用那句至理名言“得之幸之,失之命矣”所述之理去解剖就好了,這樣就不會使自己的人生總愿多一些自豪驕傲的東東,平平凡凡、平平常常、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做到問心無悔就好了。

許多人快到生命終結的時候,總是懊悔虛度了一生,總是假設如果再給他一次生命,將會如何如何?覺得自己不該失去很多,覺得人生還有潛力,只是加法做得不夠。可是生命是一次單程不歸的旅程,沒有后悔藥!

人生的“加法”是追求知識、成功、富貴、名利。而生活仿佛是一個容器,總想放很多東西進去來豐富我們的人生,這并沒有錯,關鍵是你要放什麼進去,你要怎麼放。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頭》的文章,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先把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放進廣口瓶,直到再也放不下。其實,還可以放礫石來填滿石塊的間隙;還可以倒沙子來填充礫石的間隙;甚至還可以把水倒進玻璃瓶……

可見時間是擠出來的,而人的潛力也是挖掘出來的,所以人生需要加法。只要你努力,不自滿,不自卑,給自己定個高一點的目標,跳起來就能完成。信仰、學識、技能、事業,都是生命中的大石頭,趁著年輕力壯,早早地放進自己的瓶里,然后再從容地去享受去游玩去消遣。如果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那麼想裝大石頭就晚了,只能“老大徒傷悲”了。

但仔細想想,一輩子只是拼命地做“加法”,有了金錢,又要美女;有了豪宅,又要名車;有了地位,還要名聲;生怕自己的東西比別人少,沒完沒了,豈能不累?結果可能生活失調,精神崩潰。并不幸福。 一篇隨筆《生活的簍子》講到:一個生活沉重的人去見智者,智者給他個簍子背在肩上,要他走一步撿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等那人走到終點,累得趴下。智者說,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而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往自己的簍子里放東西的過程。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只做加法就很悲哀。明智的選擇是做“減法”人生了。

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于淡泊就是減法,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知足、節制、感恩、惜福、避禍,說的就是人生需要減法。

張良當年歷盡艱辛幫劉邦奪天下,功高蓋世,可他卻毅然辭官不做,歸隱山林,享受淡泊的人生樂趣,得以安度晚年。而韓信也是戰功赫赫,但他對人生的期望值很高,拼搏于官場,最終卻丟了性命。可見減法使人消災。

生命是一道算術題,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個日子,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功名和財富卻隨時間推移做著加法。可是有一天當這兩條曲線交*時,生命的顯示屏上就會出現零,0乘以任何數都等于0。再多的也都帶不走。這就是生命的算術公式。殘酷而真實。

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品格的力量,加入財富的積累,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余的物質,減去奢侈的欲望,減去心靈的負擔,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舍,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加法和減法是生命中的兩個輪子,不可或缺。一個是孔子孟子“兼濟天下”的歷史使命和社會擔當,一個是莊子老子“順乎自然”的內在修養和自我完善。加法減法并用,兩個輪子齊轉,生命之旅才會風光無限。

6. 生活中需要做一些減法,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

試題分析:

【相關材料】

圍棋驍將劉小光曾經說過:“我覺得下棋,經常不是增加點東西,而是減少點東西。”正是他的減法,使他的狀態一直頗佳,人生的道理大體也是這樣,在人生的奮斗歷程中,只有學會放棄一些東西,才能有所進步。

人生就像學算術,加法過后是減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減法,減去心靈上的沉重負擔,減去一些奢侈的欲望,減去沒有價值的身外之物——熱鬧的生命里有許多不堪承受的東西,需要減法。所以人生做好減法,是很復雜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學問。

【寫作點撥】

此次模考作文題為“生活中的減法”, 作文由話題改為命題,對于習慣了寫話題作文的考生增加了審題的難度。從題目來看,是把數學中的計算方法用到生活中,認識生活、理解生活,表明生活態度。在審題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從主觀角度如何在生活中運用減法。例如減少對名利金錢的追求;減少對物質生活的享受;減輕過重的生活負擔;減少繁瑣的生活環節等等。還可以從深層次分析減少和增加的辯證關系。例如,減少對子女過分的代勞,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減少對名譽、地位的追求,可以增加淡泊、樸實的生活情趣。

如果從客觀角度思考,生活中也還存在減法,是一種自然的法則。例如,每個人生命旅程的減少,每件事倒計時的臨近,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等,針對這些生活中的減少,我們如何對待,大有文章可做,也應該視為切題。

示例一:生活中的減法

夕陽緩緩地墜落,只留下幾縷柔弱的余輝依舊映著大地,出去覓食的小鳥也都成群結隊的朝自己的巢穴飛去。田間地頭一個孤傲的身影被拉得越來越長,他就是靖節先生——陶淵明。

此時的陶淵明已經告別了官場,回家過起了躬耕隴畝的生活。現在的他終日與漁樵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了朝廷的俸祿,但他可以憑自己的勞作獲得一日三餐。他舍棄了美酒佳肴,舍棄了舒適的住宅,舍棄了被人服侍的愜意,只能以粗茶淡飯來度日,但是當他面對著簡陋的草屋破舊的墻院時,卻絲毫沒有惋惜與悔恨之情,依舊吟出了“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的詩句。

每每回想起自己在官場時的生活,他都倍感悔恨,認為那是在“以心為形役”。他看到了官場的黑暗,看到了官場上相互排擠相互陷害的丑陋行為。當官場的污水向他襲來時,他毅然選擇了離開,于是留下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千古美談。船在水面上輕輕地飄蕩著前進,風輕輕地吹動著他的衣衫,這風不僅吹去了他滿身的塵土,吹去了官場帶給他的污濁,也吹動著他盼歸的心。歸途中的他所感受的的是一種超然的灑脫自由與安逸。

他依舊在夕陽中矗立,望著眼前縱橫的阡陌,聞著炊煙縷縷清香,沐浴著陣陣和煦的微風,他感慨萬千。他為自己平淡的生活幸福,為自己減掉了官場的困擾而慶幸。

是的,他是幸福的,他是明智的。他淡泊明志的人生態度注定他是難以被官場收容的,于是他減去那大山一樣的負擔,牢籠一樣的桎梏。雖然他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出入于官府庭院,卻能夠“懷良辰以孤往,或植仗而耘仔。登東皋以 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他所減去的在別人看來也許是地位,是財富,在他卻是一種人生的羈絆。雖然舍棄了很多,但卻收獲了他人生中最寶貴的東西——平淡自然。他不愧為中國士大夫精神的一個歸宿,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

“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陶淵明雖然已像夕陽一樣的墜落,但是他當初撒下的光和熱,將會為無數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指引著他們做好人生中的減法題。

點評:本作文指向性明顯,審題難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