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漁家傲秋思中表達思鄉的感情語句是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里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之情就愈加濃烈。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并不滿足于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因此,接下來的“燕[yān煙]然未勒歸無計”七個字就有著深刻的含義了。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2. 漁家傲秋思中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的是哪一句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賞析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
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
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的向往。
3. 【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中揭示詞人和zhe征夫的矛盾心理抒發思鄉之情
揭示詞人和征夫的矛盾心理抒發思鄉之情的句子是: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的邊地悲聲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里,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家鄉遠隔萬里,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回歸無法預計.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撒滿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將軍頭發花白,戰士灑下眼淚. 詞人在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全詞的核心部分.詞人在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為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漢書·竇融列傳》中的典故,東漢時竇憲率兵打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范仲淹立志要打退進犯的外敵,確保西北邊境的安定,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托他對成就功業的向往.。
4. 漁家傲 秋思寫思鄉之情的句子
《漁家傲·秋思》中寫思鄉之情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 ,將軍白發征夫淚。
《漁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創作,是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市)時寫的一首抒懷詞。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上片描繪邊地的荒涼景象,下片寫戍邊戰士厭戰思歸的心情。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從詞史上說,此詞沉雄開闊的意境和蒼涼悲壯的氣概,對蘇軾、辛棄疾等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