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幫我寫一段贊美岳飛的話,語句要充滿豪情壯志,不要太優美而空
除抗金名將劉锜的兵權,遭到秦檜的仇恨。
秦檜的黨羽萬俟 上奏攻擊岳飛,八月,岳飛被迫辭去樞密副使。這時,金朝正向南宋誘和,內奸秦檜加緊迫害岳飛。
九月,秦檜伙同張俊收買岳飛的部將王俊、王貴,誣告岳飛、張憲、岳云謀反。十月,岳飛被捕入大理寺獄。
此時,金軍再次南侵,迫使南宋求和,兀術還提出以殺害岳飛作為議和條件。十一月,高宗向金軍稱臣,訂立“紹興協議”。
秦檜指使萬俟萵羅織罪名,置岳飛于死地,但是“罪證”不足,一時無法結束此案。秦檜之妻王氏提示秦檜,“捉虎容易放虎難”,秦檜遂下決心立即殺害岳飛。
紹興十一年臘月二十九(1142年1月28日),秦檜竟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
2. 歌頌岳飛的句子
1: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2: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
3: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4:恢復山河日,捐軀分亦甘。
5:誓將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淚不收。
6: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7: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8:臣有二馬,日啖芻豆數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即不受。介而馳,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奮迅。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此其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之才也。不幸相繼以死。今所乘者,日不過數升,而秣不擇粟,飲不擇泉。攬轡未安,踴躍疾驅。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窮,駑鈍之才也。
9:好水好山看未足,馬蹄催趁明月歸。
10:陣而后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3. 贊美岳飛的詩句
吊岳飛 胡銓(宋) 匹馬吳江誰著鞭,惟公攘臂獨爭先。
張皇貔貅三千士,搘拄乾坤十六年。 堪憫臨淄功未就,不知鐘室事何緣。
石頭城下聽輿論,萬姓顰眉亦可憐。 觀岳侯石像 薛季宣(宋) 萬死何知獄吏尊,威名蓋代古難存。
二桃豈以功高賜,一舸不容身退論。 幾見飲江思道濟,繆為圖像肖王敦。
沉碑千古蛟川恨,付與無窮客斷魂。 岳武穆王墓 葉紹翁(宋) 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復堪憐。
如公少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塵空偃月,堂堂遺像在凌煙。 早知埋骨西湖路,悔不鴟夷理釣船! 謁岳王墳 鄭超(震?)(宋) 我來拜謁岳王墳,松柏蒼蒼上宿云。
臣子報君終一死,權奸賣國欲中分。 鷹揚當日誰能及,雁叫中原不可聞。
石馬石人山寂寂,英雄于此憶將軍。
4. 贊美岳飛的詩句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還是覺得岳飛的這首詞最棒了
《岳飛溝懷古》
淡淡的山影
挽不住遠去的將軍
回環的山路
再現那場久遠的戰爭
一桿紅纓槍
沖殺得渾身是膽
飛騎白駒
立馬前川
聲音從空谷漾出
---誰敢犯我中原!
歷史在風聲中漸遠
未被丘壑淹沒的你的故事
卻在山城里代代相傳
5. 有沒有贊揚岳飛的句子
1:勇冠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2: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3: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4:恢復山河日,捐軀分亦甘。
5:誓將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淚不收。
6:忠義必期清塞水,功名直欲鎮邊圻。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1-3] ,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紹興三年(113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1136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4]
紹興十年(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北伐,先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趙構、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飛班師。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宋孝宗時岳飛冤獄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棲霞嶺。追謚武穆,后又追謚忠武,封鄂王。
岳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 [5]
岳飛的代表詞作《滿江紅·寫懷》,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另輯有文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