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人生感悟句子

解夢佬 0

1. 對季羨林名言的感悟

季羨林人生感悟語錄(精選) 1、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2、我已經走不動路了,沒有人攙扶,兩米的距離都很難了。我現在的一個任務,就是勸年輕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3、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4、歌頌我們的國家是愛國,對我們國家的不滿也是愛國。

5、真理是愈辯愈糊涂。

6、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7、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8、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9、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10、西方采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2. 季羨林的人生感悟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學習吐火羅文 一個人一生中不能沒有偶然性,偶然性能給人招災,也能給人造福。

我學習吐火羅文,就與偶然性有關。 說句老實話,我到哥廷根以前,沒有聽說過什麼吐火羅文。

到了哥廷根以后,讀通了吐火羅文的大師西克就在眼前,我也還沒有想到學習吐火羅文。原因其實是很簡單的:我要學三個系,已經選了那麼多課程,學了那麼多語言,已經是超負荷了。

我隨時警告自己:自己的攤子已經鋪得夠大了,絕不能再擴大了。這就是我當時的想法。

但是,老人家一定要把自己的拿手好戲統統傳給我。他早已越過古稀之年,難道他不知道教書的辛苦嗎?難道他不知道在家里頤養天年會更舒服嗎?但又為什麼這樣自找苦吃呢?我猜想,除了個人感情因素之外,他是以學術為天下之公器,想把自己的絕學傳授給我這個異域的青年,讓印度學和吐火羅學在中國生根開花。

難道這里面還有一些極“左”的先生們所說的什麼侵略的險惡用心嗎?中國佛教史上有不少傳法、傳授衣缽的佳話,什麼半夜里秘密傳授,什麼有其他弟子嫉妒等等,我當時都沒有碰到,大概是因為時移事遷今非昔比了吧。 總之,西克教授提出了要教我吐火羅文,絲毫沒有征詢意見的意味,他也不留給我任何考慮的余地。

他提出了意見,立刻安排時間,馬上就要上課。我真是深深地被感動了,除了感激之外,還能有什麼話說呢?我下定決心,擴大自己的攤子,“舍命陪君子”了。

能夠到哥廷根來跟這一位世界權威學習吐火羅文,是世界上許多學者的共同愿望。多少人因為得不到這樣的機會而自怨自艾。

我現在是近水樓臺,是為許多人所艷羨的。這一點我是非常清楚的。

我要是不學,實在是難以理解的。正在西克給我開課的時候,比利時的一位治赫梯文的專家沃爾特·古勿勒(Walter Couvreur)來到哥廷根,想從西克教授治吐火羅文。

時機正好,于是一個吐火羅文特別班就開辦起來了。大學的課程表上并沒有這樣一門課,而且只有兩個學生,還都是外國人,真是一個特別班。

可是西克并不馬虎。以他那耄耋之年,每周有幾次從城東的家中穿過全城,走到高斯-韋伯樓來上課,精神矍鑠,腰板挺直,不拿手杖,不戴眼鏡,他本身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走這樣遠的路,卻從來沒有人陪他。他無兒無女,家里沒有人陪,學校里當然更不管這些事。

吐火羅文殘卷只有中國新疆才有。原來世界上沒有人懂這種語言,是西克和西克靈在比較語言學家W.舒爾策(W.Schulzs)幫助下,讀通了的。

他們三人合著的《吐火羅語語法》,蜚聲全球士林,是這門新學問的經典著作。但是,這一部長達518頁的皇皇巨著,卻絕非一般的入門之書,而是異常難讀的。

讀通這一種語言的大師,當然就是最理想的引路人。西克教吐火羅文,用的也是德國的傳統方法,這一點我在上面已經談到過。

他根本不講解語法,而是從直接讀原文開始。我們一起就讀他同他的伙伴西克靈共同轉寫成拉丁字母、連同原卷影印本一起出版的吐火羅文殘卷———西克經常稱之為“精制品”(Prachtstück)的《福力太子因緣經》。

我們自己在下面翻讀文法,查索引,譯生詞;到了課堂上,我同古勿勒輪流譯成德文,西克加以糾正。這工作是異常艱苦的。

原文殘卷殘缺不全,沒有一頁是完整的,連一行完整的都沒有,雖然是“精制品”,也只是相對而言,這里缺幾個字,那里缺幾個音節。不補足就摳不出意思,而補足也只能是以意為之,不一定有很大的把握。

結果是西克先生講的多,我們講的少。讀貝葉殘卷,補足所缺的單詞或者音節,一整套做法,我就是在吐火羅文課堂上學到的。

我學習的興趣日益濃烈,每周兩次上課,我不但不以為苦,有時候甚至有望穿秋水之感了。 有一天,下課以后,黃昏已經提前降臨到人間,因為天陰,又由于燈火管制,大街上已經完全陷入一團黑暗中。

我扶著老人走下樓梯,走出大門。十里長街積雪已深,闃無一人。

周圍靜得令人發憷,腳下響起了我們踏雪的聲音,眼中閃耀著積雪的銀光。好像宇宙間就只剩下我們師徒二人。

我怕老師摔倒,緊緊地扶住了他,就這樣一直把他送到家。我生平可以回憶值得回憶的事情,多如牛毛,但是這一件小事卻牢牢地印在我的記憶里。

每一回憶就感到一陣凄清中的溫暖,成為我回憶的“保留節目”。 有一次,我發下宏愿大誓,要給老人增加點營養,給老人一點歡悅。

要想做到這一點,只有從自己的少得可憐的食品分配中硬擠。我大概有一兩個月沒有吃奶油,忘記了是從哪里弄到的面粉和貴似金蛋的雞蛋,以及一斤白糖,到一個最有名的糕點店里,請他們烤一個蛋糕。

這無疑是一件極其貴重的禮物,我像捧著一個寶盒一樣把蛋糕捧到老教授家里。這顯然有點出他意料,他的雙手有點顫抖,叫來了老伴,共同接了過去,連“謝謝”二字都說不出來了。

這當然會在我腹中饑餓之火上又加上了一把火,然而我心里是愉快的,成為我一生最愉快的回憶之一。 我拉拉雜雜地回憶了一些我學習吐火羅文的情況。

我把這歸之于偶然性。這是對的,但還有點不夠全面。

偶然性往往與必然性相結合。在這里有沒有必然性呢?不管怎樣,我總是學了這一種語言,而且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到。

3. 對季羨林名言的感悟對一段或一句的感悟對一句名言的也行對一段文章

季羨林人生感悟語錄(精選) 1、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 2、我已經走不動路了,沒有人攙扶,兩米的距離都很難了.我現在的一個任務,就是勸年輕人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3、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4、歌頌我們的國家是愛國,對我們國家的不滿也是愛國. 5、真理是愈辯愈糊涂. 6、時光流失,一轉眼,我已經到了望九之年,活得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有人說,長壽是福,我看也不盡然.人活得太久,對眾生的相,看得透透徹徹,反而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7、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得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 8、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9、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10、西方采取的是強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而東方則主張采用和平友好的手段,也就是天人合一.要先于自然做朋友,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類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學家張載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4. 誰知道季羨林在(不完滿的人生)說的一句關于得不到很美得到的極平

以下是全文,讀讀吧. 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關于這一點,古今的民間諺語,文人詩句,說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見的比如蘇東坡的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南宋方岳(根據吳小如先生考證)詩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都是我們時常引用的,膾炙人口的.類似的例 子還能夠舉出成百上千來. 這種說法適用于一切人,舊社會的皇帝老爺子也包括在里面.他們君臨天下,“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可以為所欲為,殺人滅族,小事一端,按理說,他們不應該有什麼不如意的事.然而,實際上,王位繼承,宮廷斗爭,比民間殘酷萬倍.他們威儀儼然地坐在寶座上,如坐針氈.雖然捏造了“龍御上賓”這種神話,他們自己也并不相信.他們想方設法以求得長生不老,他們最怕“一旦魂斷,宮車晚出”.連英主如漢武帝、唐太宗之輩也不能“免俗”.漢武帝造承露金盤,妄想飲仙露以長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羅門的靈藥,期望借此以不死.結果,事與愿違,仍然是“龍御上賓”嗚呼哀哉了. 在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極大,驕縱恣肆,貪贓枉法,無所不至.在這一類人中,好東西大概極少,否則包公和海瑞等決不會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個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見他們的日子并不好過.據說明朝的大臣上朝時在笏板上夾帶一點鶴頂紅,一旦皇恩浩蕩,欽賜極刑,連忙用舌尖舔一點鶴頂紅,立即涅盤,落得一個全尸.可見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過,談不到什麼完滿的人生. 至于我輩平頭老百姓,日子就更難過了.建國前后,不能說沒有區別,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車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會說“對不起”了,代之以對罵,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難免買到假冒偽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氣,誰能說,我們的人生多是完滿的呢? 再說到我們這一批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在歷史上一生中就難得過上幾天好日子.只一個“考”字,就能讓你談“考”色變.“考”者,考試也.在舊社會科舉時代,“千軍萬馬獨木橋”,要上進,只有科舉一途,你只需讀一讀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盡致地了解到科舉的情況.以周進和范進為代表的那一批舉人進士,其窘態難道還不能讓你膽戰心驚,啼笑皆非嗎? 現在我們運氣好,得生于新社會中.然而那一個“考”字,宛如如來佛的手掌,你別想逃脫得了.幼兒園升小學,考;小學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學,考;大學畢業想當碩士,考;碩士想當博士,考.考,考,考,變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運仍然難免,現代知識分子落到這一張密而不漏的天網中,無所逃于天地之間,我們的人生還談什麼完滿呢? 災難并不限于知識分子:“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一個“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義,對己對人都有好處.對己,可以不煩不躁;對人,可以互相諒解.這會大大地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

5. 黃昏 季羨林 中的生活哲理

黃昏季羨林 ①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

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不清的天,也就有數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醒轉來,開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們走著,走著,走到正午,路陡然轉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他們看到遠處彌漫著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層金黃色,一群群的暮鴉馱著日色飛回來的時候,仿佛有什麼東西輕輕地壓在他們的心頭。

他們知道:夜來了。他們渴望著靜息,渴望著夢的來臨。

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們的眼,也糊了他們的心。他們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亂著,把黃昏關在門外,倘若有人問:你看到黃昏了沒有?黃昏真美啊,他們卻茫然了。

③他們怎能不茫然呢?當他們再從屋里探出頭來尋找黃昏的時候,黃昏早隨了白茫茫的煙的消失,樹梢上金色的消失,鴉背上日色的消失而消失了。只剩下朦朧的夜。

這黃昏,像一個春夜的輕夢,不知在什麼時候漫了來,在他們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麼時候去了。 ④黃昏走了。

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問:黃昏從哪里來的呢?這我說不清。又有誰說得清呢?我不能夠抓住一把黃昏,問它到底。

從東方麼?東方是太陽出的地方。從西方麼?西方不正亮著紅霞麼?從南方麼?南方只充滿了光和熱,看來只有說從北方來的最適宜了。

倘若我們想了開去,想到北方的極端,是北冰洋,我們可以在想象里描畫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和白茫茫的冰山。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邊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朧的一片灰白。

朦朧灰白的黃昏不正應當從這里蛻化出來麼? ⑤然而,蛻化出來了,卻又擴散開去。漫過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層陰影;漫過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陰郁的黑暗,漫過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的水聲里,水面在闃靜里透著微明;漫過了山頂,留給它們星的光和月的光;漫過了小村,留下了蒼茫的暮煙……給每個墻角扯下了一片,給每個蜘蛛網網住了一把。

.以后,叉漫過了寂寞的沙漠,來到我們的國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著黃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著黃昏從遼遠的天邊上跑了來,像——像什麼呢?是不是應當像一陣灰蒙的白霧?或者像一片擴散的云影?跑了來,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陰影,又跑了去,來到我們的國土里,隨了彌漫在遠處的白茫茫的煙,隨了樹梢上的淡淡的金黃色,也隨了暮鴉背上的日色,輕輕地落在人們的心頭,又被人們關在門外了。

⑥但是,在門外,它卻不管人們關心不關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們安排好了一個幻變的又充滿了詩意的童話般的世界,朦朧微明,正像反射在鏡子里的影子,它給一切東西涂上銀灰的夢的色彩。牛乳色的空氣仿佛真牛乳似的凝結起來。

但似乎又在軟軟地粘粘地濃濃地流動里。它帶來了闃靜,你聽:一切靜靜的,像下著大雪的中夜。

但是死寂麼?卻并不,再比現在沉默一點,也會變成墳墓般地死寂。仿佛一點也不多,一點也不少,幽美的輕適的闃靜軟軟地粘粘地濃濃地壓在人們的心頭。

灰的天空像一張薄幕;樹木,房屋,煙紋,云縷,都像一張張的剪影,靜靜地貼在這幕上。這里,那里,點綴著晚霞的紫曛和小星的冷光。

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像一片月明樓上傳來的悠揚的笛聲,一聲繚繞在長空里亮唳的鶴嗚;像陳了幾十年的紹酒;像一切美到說不出來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贊嘆。

——然而卻終于給人們關在門外了。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A.人生命中黃昏很多,但真正愿意停留欣賞的人不多,真正覺得黃昏美的人也不多。

B.作者從文學的角度提出黃昏從哪里來的問題,又從地理的角度作了科學的回答。 C.文章反問、設問的修辭使用頻繁,句式靈活;比喻的手法使用居多,語言生動充滿詩意。

D.作者告誡人們:黃昏很美,應該駐足停留,多欣賞一下美麗的黃昏。 2.請簡要分析第③段畫線句子的內容及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⑥段畫線句子主要從兩個角度寫黃昏,是哪兩個角度?分別寫出了黃昏的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反復提到“黃昏給人們關在門外了”,這樣說有何用意?請結合個人經歷,簡要談談你對“黃昏”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當前位置:魔方格 >語文>現代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黃昏季羨林①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題文答案題文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黃昏季羨林 ①黃昏是神秘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

但是,年滾著年,月滾著月,他們活下去有數不清的天,也就有數不清的黃昏。我要問:有幾個人覺到這黃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當殘夢從枕邊飛去的時候,他們醒轉來,開始去走一天的路。

他們走著,走著,走到正午,路陡然轉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當。

6. 讀季羨林《我這一輩子》有感作文

一個94歲的老學者,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應該會有可借鑒和學習之處吧,我毫不猶豫地買了此書。

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我寫我”,第二個“我”是指自我,“我寫我”就是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和剖析自己。 認識自己是比較難的一件,容易出現兩種偏差,一種是自大,另一種是自卑。

而季先生這樣描述自己:“我剖析得有點過了頭,我的自知之明過了頭,有時候真感到自己一無是處”。季先生覺得在學術文章和文學作品上自己雖然數量很多,但是真正滿意的屈指可數。

在人的品行方面,季先生的分類也很有意思。只替自己著想的是壞,多為別人考慮的為好。

為別人著想和為自己著想,后者能超過一半者為好人,低于一半則為不好的人,低的過多的就是壞人。 季先生坦言自己說過不少慌話,但非此則不能生存!但他更多的時候是中國知識份子的那份仗義執言,因此吃了不少的苦,文革中差點把命賠上。

于我震憾的是此篇文章的結尾,書中寫道:如果有來生,如果還能選擇,季先生還會選擇今生走的這條路,“但有一個附帶條件:讓我的臉皮厚一點,讓我的心黑一點,讓我考慮自己的利益多點,讓我自知之明少一點。”沒有大話,沒有詩意,是對人生的透徹的感悟,是耄耋老翁對年輕后輩的諍諍之言。

季先生最敬佩的是彭德懷,因為彭帥敢說真話。但是中國老一輩領導人中,最慘的不就是彭德懷麼?忠直可存于心,喜怒誡之于氣。

歷史上的忠直之臣有幾個善忠的呢?所以,季先生得出的結論實在是一句真話。

7. 我對季羨林先生的感受作文

季羨林先生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他十分是勤奮,他還說過要問他的優點就是勤奮。而他的做人標準是:樸實、真實。

當季羨林先生還上北京大學的時候就十分的勤奮,聞雞起舞表式這個人十分勤奮。可是季羨林先生起的比雞都要早。

在4點多鐘就會起床。他是北京大學里第一個亮燈的人。

季羨林還把吐火羅文的書翻譯了出來。世界上懂這語言的人不超過30個人。

季羨林先生也是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才學會的。但是已經有十幾年沒有接觸過這種語言了。

可季羨林先生卻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研究并且最后翻譯出了吐火羅文。而這時的季羨林先生已經年近70了。

季羨林先生當時在德國留學時正好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上空飛機的隆隆聲,而季羨林先生卻仍舊給學生上課。而當時食物緊缺。

季羨林先生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肚子咕咕叫著,卻還是教給學生知識。季羨林老先生還寫出了1100多萬字的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