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了明理

解夢佬 0

1. 作文為明理而讀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明智、使人明理。

有人說:一時強弱在于力,千秋勝負在于理,因此承載中華千年的文化蘊涵就是“讀書明理”。在小學時爸爸送我幾本書,告訴我一句名言:每個人的一生,比作一間沒有窗戶的小屋,在我們還沒有讀書之前,那里漆黑一片,每當我們讀完了一本有價值的書,我們的小屋便被打開一扇窗戶,屋外的陽光也便會照耀進來,書讀得愈多,我們的人生也愈明亮。

當讀完了《水滸傳》,我明白了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和官逼民反的道理;讀完《三國演義》使我知道了群雄爭霸、逐鹿中原以及古人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綿綿智慧;讀完了《岳飛傳》使我理解了抵御外侮、抗擊侵略和精忠報國、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多讀書,品味的不僅僅是清新、熱烈和浪漫,更有一份哲理。

讀書如同爬山,“登的愈高,望的愈遠。”當書里的理性,擦亮了眸子,便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目光就會穿越世俗的塵埃,上升為一種高度、一種品味、一種灑脫、一種超俗。

書以它那獨有的魅力啟發著我、熏陶著我,載我揚帆起航,帶我搏擊風浪,領我經歷風雨,指引我翱翔在知識的海洋,伴我萌發成長。因此讓我行動起來,一起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讀書環境,讓書籍幫我們越過重重困難,勇往直前。

2. 為什麼古人以讀書為明理

古人總是把讀書與明理聯系在一起。明什麼“理”?明真理。讀書若只是為讀書,而不是為求真理,那麼讀書未見得是一件好事。我這里說的真理,不是與善和美相區分的真理。我始終認為,真善美實際上是無法分開的。區分真、善、美是現代性思維的產物,未必有道理,因時間關系,我們在此暫且不論。古人讀書欲明之“理”,乃這樣意義上的真理。而現代人卻往往將這樣的真理與所謂知識分開,這樣,知識常常成了人類作惡的工具。奧姆真理教的一些骨干分子就是一個例子。而今天流行的那些為讀書而讀書、為求學問而求學問的想法,是與沒有這樣的真理概念密切相關的。由于沒有這樣的真理概念,我們的同學求學可能缺乏真正的動力和熱情,不能忘我地投入。在古人看來,求學就是求道,朝聞道,夕死可矣,求學求道乃生命之事,非關稻粱之謀。

無論是我們的古人還是西洋古人,都認為個人是小宇宙,這個小宇宙與那個大宇宙歸根結底是一體的,人這個微觀宇宙與宏觀宇宙之間對應一致。宇宙和人類社會存在著一種精心設計的等級秩序,它與人體各部分的有機結合相對應,是人類在宇宙中的投影。雖然從物理學的時間意義上來說,每個人的一生在無垠的宇宙時間中只不過滄海一粟,但人類文明卻正是由無數這樣在物理時間意義上微不足道的有限生命來薪火相傳的。如果你在這樣的薪火相傳中也接了一棒,也跑了幾步,那麼,你也就可以與天地參。當我們接觸到所謂學問,即人類文明的成果時,等于是前人將那個接力棒交到了你手里,你可以接棒繼續跑下去,也可以扔了這棒或亂跑一氣。不想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自己貢獻的人,等于是扔了文明的接力棒。而歪曲和糟蹋人類文明的人,則是接了棒亂跑一氣。

也許有人會說,我只是為了自己解惑而讀書求學問,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要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可是,當你想要用人類文明的成果來為自己解惑時,這已經超出你自身了,你已經將自己置身于人類文明的語境中,你的取舍選擇代表了你對文明的態度。事實上,文明的命運正是取決于人們對它的態度。軸心時代的世界文明和現在消費時代文明的巨大反差,不正由于人們對文明的不同理解和態度嗎?只要我們生活在人類文明中,就無法擺脫對它的責任。并非只有文化巨人才對文明有貢獻,每個普通人對文明的理解和態度都影響著文明的未來。我始終認為,人類文明是由巨人和普通人共同造成的。所以當我們選擇以學術為志業時,我們就為文明的未來承擔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