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博物院

解夢佬 0

1. 臺北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筑的宮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建筑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筑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墻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臺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臺北故宮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6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

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展廳介紹】 臺灣故宮博物院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墻,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體建筑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二層是展覽書畫、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特展。在第三層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離地面50米,內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

【歷史沿革】 故宮博物院于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臺灣。

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臺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

文物運臺后,先存臺中市,租借臺中市糖廠倉庫存放。1950年4月,臺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

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 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

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臺當局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

“中央博物院”歸并故宮博物院后,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臺中運至臺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幕。至此,運臺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

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并入后,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后的檔案30余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馀件,目前共有60萬件。

【藏品統計】 在臺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后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35303435折、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藏品保護】 采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

文物庫房恒溫、恒濕,防火、防盜,并采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

【展覽活動】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游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后舉辦商周青銅禮器展、“我國瓷器的發展”、書畫精華特展、故宮藏玉、“中華民國開國史料展”等展覽。

在建院60周年之際,舉辦了大型綜合陳列“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系特展”。還在院內開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藝雅座和仿宋、明庭園至善園。

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還舉辦了巡回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文獻出版】 該院出版有《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鑒長編》等著作,并影印出版了文淵閣《四庫全書》。

院內還有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等等。 【影象資料】 大型記錄片《臺北故宮》 【著名藏品簡介】 寶石紅僧帽壺 明 宣德 通蓋高19.2cm,口徑長16.1cm,口徑寬11.2cm,底徑7.6cm。

壺口沿呈三階漸高邊,形似僧伽帽,故名。 器外通體施紅釉,釉色鮮紅,并帶類似橘皮上的針孔氣泡眼,口、。

2. 臺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百度百科(修改):臺北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 Museum),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

是中華民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臺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臺北故宮博物院座落于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

占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筑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

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

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3.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什麼樣的

位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原為“中山博物院”,于1965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落成。

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宮樣式設計的宮殿式建筑。外觀壯嚴宏偉,是中國收藏文物藝術精華所在。

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70萬件。由于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

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寶格琺瑯器、文具、雕刻、織繡、繕本圖書及滿蒙檔案文獻,品類眾多且精致。三樓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樓的瓷器最受游客矚目。

來臺灣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會到此一游。

4.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三個鎮院之寶是什麼

今年是故宮建院80周年。

然而,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兩家“故宮博物院”內。那麼,兩個故宮都有些什麼“國寶”呢?下面兩篇文章可以幫你增加一些了解。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臺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

1965年臺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余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臺后征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

數量雖不多,但稱得上“國寶”的文物舉不勝舉。書法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軾的《前赤壁賦》;繪畫中有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黃公旺的《富春山居圖》等;玉器中有新石器時期的鳥紋玉飾、漢代的玉角形杯、玉辟邪、清碧玉鰲魚花插等;青銅器中有商代獸面紋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散氏盤、毛公鼎;瓷器中有宋鈞窯丁香紫尊、明釉里紅菊花大碗、清康熙窯寶石紅釉觀音尊;更有大量元宋刻本的古籍,包括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在內都是無上的國寶注意啦!!而 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在沈陽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展出。

“鎮館三寶”有北宋精品:郭熙的《早春圖》、唐代精品李唐的《萬壑松風圖》、中國繪畫史上不朽之作范寬的《溪山行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