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 佛經中開導人看開看透的段落和句子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無量壽經:勸諭策進第三十三 世人共爭不急之務。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
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
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
水火盜賊,冤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心慳意固,無能縱舍。
命終棄捐,莫誰隨者。貧富同然,憂苦萬端。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
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諍,有所恚怒。后世轉劇,至成大怨。
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
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世人善惡自不能見,吉兇禍福,競各作之。
身愚神暗,轉受余教。顛倒相續,無常根本。
蒙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
迷于嗔恚,貪于財色。終不休止,哀哉可傷!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
死生之趣,善惡之道,都不之信,謂無有是。更相瞻視。
且自見之。或父哭子,或子哭父。
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
憂愛結縛,無有解時。思想恩好,不離情欲,不能深思熟計,專精行道。
年壽旋盡,無可奈何!惑道者眾,悟道者少。各懷殺毒,惡氣冥冥。
為妄興事,違逆天地。恣意罪極,頓奪其壽。
下入惡道,無有出期。若曹當熟思計,遠離眾惡。
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
當勤精進,生安樂國。智慧明達,功德殊勝。
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后也。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
皆蒙慈恩,解脫憂苦。佛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徹照,洞達無極。
普為一切天人之師。今得值佛,復聞無量壽聲,靡不歡喜,心得開明。
佛告彌勒:敬于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
拔諸愛欲,杜眾惡源。游步三界,無所掛礙。
開示正道,度未度者。若曹當知十方人民,永劫以來,輾轉五道,憂苦不絕。
生時苦痛,老亦苦痛,病極苦痛,死極苦痛。惡臭不凈,無可樂者。
宜自決斷,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應。
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愿,積累善本。
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后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
永拔生死之本,無復苦惱之患。壽千萬劫,自在隨意。
宜各精進,求心所愿。無得疑悔,自為過咎。
生彼邊地,七寶城中,于五百歲受諸厄也。彌勒白言:受佛明誨,專精修學。
如教奉行,不敢有疑。濁世惡苦第三十五 佛告彌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為眾惡,甚為大德。
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惡少,易可開化。唯此五惡世間,最為劇苦。
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惡,去五痛,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
何等為五:其一者,世間諸眾生類,欲為眾惡。強者伏弱,轉相克賊。
殘害殺傷,迭相吞啖。不知為善,后受殃罰。
故有窮乞、孤獨、聾盲、喑啞、癡惡、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為善。其有尊貴、豪富、賢明、長者、智勇、才達,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積德所致。
世間有此目前現事。壽終之后,入其幽冥,轉生受身,改形易道。
故有泥犁、禽獸、蜎飛蠕動之屬。譬如世法牢獄,劇苦極刑,魂神命精,隨罪趣向。
所受壽命,或長或短,相從共生,更相報償。殃惡未盡,終不得離。
輾轉其中,累劫難出。難得解脫,痛不可言。
天地之間,自然有是。雖不即時暴應,善惡會當歸之。
其二者,世間人民不順法度。奢淫驕縱,任心自恣。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損害忠良。
心口各異,機偽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誑。
嗔恚愚癡,欲自厚己。欲貪多有,利害勝負。
結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顧前后。富有慳惜,不肯施與。
愛保貪重,心勞身苦,如是至竟,無一隨者。善惡禍福,追命所生。
或在樂處,或入苦毒。又或見善憎謗,不思慕及。
常懷盜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給。消散復取。
神明克識,終入惡道。自有三途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其三者,世間人民相因寄生。壽命幾何。
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懷邪惡,常念淫泆;煩滿胸中,邪態外逸。費損家財,事為非法。
所當求者,而不肯為。又或交結聚會,興兵相伐;攻劫殺戮,強奪迫脅。
歸給妻子,極身作樂。眾共憎厭,患而苦之。
如是之惡,著于人鬼。神明計識,自入三途。
無量苦惱,輾轉其中。累劫難出,痛不可言。
其四者,世間人民不念修善。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憎嫉善人,敗壞賢明。不孝父母,輕慢師長。
朋友無信,難得誠實。尊貴自大,謂己有道。
橫行威勢,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慚懼,難可降化,常懷驕慢。
賴其前世,福德營護。今世為惡,福德盡滅。
壽命終盡,諸惡繞歸。又其名籍,計在神明。
殃咎牽引,無從舍離。但得前行,入于火鑊。
身心摧碎,神形苦極。當斯之時,悔復何及。
其五者,世間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業。
父母教誨,違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無子。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
不識人情,無義無禮,。
2. 求《佛經》中能安慰人的,讓人內心變堅強的句子
佛典中沒什麼能安慰人的句子,唯獨只有‘真理’而已。 能否讓人內心變的堅強,是看對方是否能實行佛陀的教導,如法生活,如理思惟,而不是句子讓人內心變的堅強。克服渴愛,嗔恨,癡愚的人才是內心堅強的人。
南傳法句經。
第四:花品
44.
誰能征服大地(即此身)、
閻魔界(即四惡道)與人天界?
誰能如熟練的花匠采花般,
印證善說的真理之道?
45.
圣學者將征服大地、
閻魔界與人天界。
圣學者能如熟練的花匠采花般,
印證善說的真理之道。
(注:學者是至少已證悟須陀洹道,但還未證得阿羅漢果的圣人。)
46.
知道此身如水泡般無常,
以及覺知它如海市蜃樓般毫無實質,
他將切斷魔王之花,
脫離死亡之王的視線。
(注:魔王之花是指三種輪轉,即煩惱輪轉、業輪轉與果報輪轉。)
47.
采(欲樂之)花的人,心執著于欲樂,
他被死亡帶走,如酣睡之村被洪水沖走。
48.
采(欲樂之)花的人,心執著于欲樂,
他無法滿足己欲,只有被死魔征服。
49.
如蜜蜂采花粉時,
不損傷花朵,
亦不損傷其色及香味,
只取其蜜,而后飛走。
且讓智者同樣(不損害到村民的信心及財富)地在村子里活動。
50.
不應觀察他人的過失,
或已做與未做的(善惡)事;
應只省察自己已做與未做的事。
51.
如美麗卻不香的花朵,
不能為戴花者帶來香氣;
同樣的,不依言實行之人的善語,
亦是沒有結果的。
52.
如美麗且香的花朵,
能為戴花者帶來香氣;
同樣的,依言實行之人的善語,
(肯定)是有結果的。
53.
如花匠能用群花制造許多花飾,
還需生死的人亦可(依于信心慷慨地善用其財富)做許多善事。
54.
花香不能逆風吹送,
檀香木、多伽羅及茉莉之香亦不能;
只有具德者之香才能逆風吹送,
具德者之香能吹送至一切方向。
55.
有檀香木、多伽羅、蓮花及茉莉之香,
然而,戒行之香遠勝一切香味。
56.
多伽羅與檀香木之香是微不足道的,
具德者之香才是最勝的,
甚至能向上飄送至天界。
57.
魔王找不到戒行具足、精進,
及以正智獲得解脫者所行之道。
(注:阿羅漢已不會再生,魔王盡了全力也找不到阿羅漢死后去了哪里。)
58-59.
如在大道旁的垃圾堆中,
可能長著芳香的蓮花;
在眾生雜堆中,
亦可能出現佛弟子,
其智慧的明亮,
遠遠超越盲目的凡夫俗子。
3. 給些能讓心情平靜的句子,詩句佛經都行,最好帶翻譯,本人比較笨
心若冰清,天塌不驚,萬變尤定,神怡氣靜——冰心訣
命由己造,像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像;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相由心生”源自一個典故: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禪師。大師看了裴度的臉相后,發現裴度嘴角縱紋延伸入口,恐怕有餓死的橫禍,因而勸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禪師,大師看裴度目光澄澈,臉相完全改變,告訴他以后一定可以貴為宰相。依大師之意,裴度前后臉相有如此不同的變化差別是因為其不斷修善、斷惡,耕耘心田,相隨心轉。典故 裴度年輕未達時算命先生說他有牢獄之災,一段時間之后那位算命先生又見到了他,可卻驚奇地發現他的災禍已經破解了,于是他問裴度是怎樣化解的。裴度說他沒做過什麼,只是歸還了主人一條自己偶然拾到的玉帶而已。先生說正是這件善事救了裴度一命,而且以后會大富大貴。“裴度還帶”的唐傳奇故事說明了凡事都有轉機,人生在不斷變化。
禪宗佛語:1、一切皆有因果。 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4、凡事太盡,則緣分勢必早盡。 5、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6、剎那便是永恒。 7、欲海無邊。8、一切皆為虛幻。
致虛極,守靜篤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個是六祖慧能大師的一個四句偈
佛對我說:你的心上有塵。我用力地擦拭。
佛說:你錯了,塵是擦不掉的。我于是將心剝了下來.
佛又說:你又錯了,塵本非塵,何來有塵
我領悟不透,是什麼意思?
我想這是從神秀和慧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的確,要能夠參透這兩個偈子的確很難,就是正確的理解也不易。
參悟不透。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并不是臺。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那里會染上什麼塵埃?
現在只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它,慘悟不透!
心本無塵,塵即是心。無心無塵,人便死。
我曾經思考過一個問題:
人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事實上嗅覺比味覺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這樣嗅覺靈敏的生物,在飲食上遠比我們快樂
這樣的想法到底對不對?..如果錯了..錯在哪里?
其實塵在外,心在內,常拂之,心凈無塵;
塵在內,心在外,常剝之,無塵無心;
心中有塵,塵本是心,
何畏心中塵,無塵亦無心??正如慧能所說的 仁者心動
佛家講究萬物在心 追求修世
4. 求凈化心靈的佛經或詩篇或部分句子
我於虛空如母眾 視之猶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恒常心懷珍愛惜
任與誰等會聚時 思己較諸他人卑 從心深處視眾生 恒常尊他為最勝
一切威儀觀自心 微惑尋生即覺察 惑仇唯令自他損 愿速喝斥令消除
秉性邪惡諸有情 思彼猛烈罪苦煎 對境如獲珍寶藏 難值修悲愿珍惜
彼雖橫生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盡其損腦我取受 愿將利樂奉獻他
我曾於彼利樂施 并與深心寄厚望 彼卻非理妄加害 愿仍視為圣導師
直接間接諸利樂 愿集奉獻如母眾 如母有情眾苦迫 我愿暗中盡取受
愿將所修一切善 莫為八法所垢染 深觀諸法皆如幻 離執離系得解脫
5. 誰能用佛教來開導一個人
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二、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三、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
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五、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七、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八、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九、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十、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十二、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十三、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十四、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十五、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
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十七、今日的執著,會造成明日的后悔。 十八、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二一、內心沒有分別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
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二三、你每天若看見眾生的過失和是非,你就要趕快去懺悔,這就是修行 二四、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二五、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二六、當你知道迷惑時,并不可憐, 當你不知道迷惑時,才是最可憐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
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惡法,本是虛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一切善法,也是虛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要告訴你自己,這一切都是假的,你煩惱什麼? 三一、當你未學佛的時候,你看什麼都不順。
當你學佛以后,你要看什麼都很順。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
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
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認自己的偉大,就是認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 三五、醫生難醫命終之人,佛陀難渡無緣的眾生。
三六、一個人如果不能從內心去原諒別人,那他就永遠不會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三八、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著傲慢。不要使你的謙虛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四二、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四三、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歡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離開這個世間時,都會說出同一句話,這世界真是無奈與凄涼啊! 四五、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舍的。
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四六、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創造機會的人是勇者。
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四八、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麼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樣的瓶子,你為什麼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麼要充滿著煩惱呢? 五一、得不到的東西,我們會一直以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為你對他了解太少,沒有時間與他相處在一起。
當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會發現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五二、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樂于寂寞。 五四、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珍惜。
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睜得那麼大,我且問你,百年以后,那一樣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五八、憎恨別人對自己是一種很大的損失。
五九、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六十、自以為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6. 用禪語佛語開導一個為情所困的人
只求佛語,過于浩瀚,不易理解。
中國禪宗祖師達摩在山林面壁九年,僧人神光立雪斷臂,求見祖師達摩。
達摩問“為何斷臂”
神光答“望大師于我安心”
達摩伸手“將心拿來我安”
神光惶恐良久說“覓心不可得者”
達摩說“安心完畢”
后神光大悟,改名慧可,成為中國禪宗二祖。
意思即使我斷臂,心神不寧,希望大師能夠讓我安下心境。達摩伸手讓慧可將心給他 替他安心,慧可驚訝,說這心我自己都找不到,如何給你。達摩說安心完畢。 達摩的意思是,既然連你自己都找不到這樣的心,那麼這心就是虛妄不真的,既然心是虛妄的,那由它而起的心念與執著自然也是虛妄不真的,何必為虛妄的東西一直掛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