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的枷鎖》優美文段
人生的枷鎖究竟是什麼?我像一個中學生一樣,謹遵老師的教導,帶著這個主要問題開始了閱讀。
是幼年喪失雙親?還是與生俱來的破足?生理上的殘疾對于一個孩子來說,可能帶來的痛苦要遠大于失去至親至愛的人(似乎在菲利浦的一生中,他從未因為幼年的不幸而過于悲傷過)。由于破足,菲利浦度過的是一個不幸與自卑的童年,在與其他男孩的交往中,這一點尤為明顯,誰忽視他的破足,他會感激不盡,而對于那些把目光集中在他生理殘疾的人來說,他的反擊就是優異的成績。
那麼是對宗教,對信仰,由執著到懷疑再到放棄的過程。失去信仰,對于大多數人以為著一場人生的災難,一個人失去了信仰,很難說他是否還有活下去的意義。
然而菲利浦篤信上帝不疑的虔誠由于破足并未被上帝所醫治,于是失去了對于上帝的信心,也放棄了大家為他所選擇的牧師的職業。(這一點在菲利浦對于自己究竟是個理想還是現實主義的爭論中表現的尤其明顯) 我把菲利浦在德國與法國學習的經歷歸結為重要的人生觀形成時期。
如果說在公學期間放棄對宗教的信仰和世人所認為的大好前程(拿獎學金進牛津作牧師)還是幼年的菲利浦由于對未來的迷茫所做出的謹小慎微的一次出格,那麼在海德堡一年的生活與在巴黎學畫中所領悟到生活的種種和所結識的各色朋友,可謂是他在生活中跨出下一步必不可少的一環。多少人,都曾在青春年少激情燃燒的時代因為懵懂無知而對藝術,文學抱有無限的向往和追求,期待人生就是有三五個soul mate 終日過著飲酒暢談藝術,歌頌美好詩篇的神仙般的逍遙的日子。
然而,真正體會過的人,才能意識到,像克朗肖,生活,無非就像那條波斯地毯一般,毫無意義。幸運獲不幸,都不過充其量讓這個毯子的花樣更復雜罷了,但是毯子的制造工藝是一成不變的,并沒有由于你而得到顛覆。
任何人在織布工匠面前,都是一樣的毯子。 不過,關于毯子的重要意義,菲利浦并不是馬上就體會到的。
直至在苦澀的愛情和艱辛的生活重壓下,他才真正體會到這一點。毋庸置疑,與米爾德麗德的這場頗為畸形的戀情是造成菲利浦生活悲劇的源頭。
為了這個女人,菲利浦完全失去了清醒的頭腦,放棄了中產階級的那份自命清高和不屑之情,甚至做出了成全他人,最后要為這個女招待放棄生命的念頭,當這個女人再一次回到他的身邊的時候,他自以為已經擺脫了對她的迷戀,可還是做出了救濟她的行為,因為他真的是一個紳士?恐怕菲利浦自己也說不出來,只是因為兩人的生計,造成了他最后傾家蕩產的結局,而那個女人,粗俗與自私的本性,卻一點也沒有改變。 事業,是一個男人生世的重要一環,當然也是一個最重的枷鎖。
菲利浦的事業,從大家眼中認為的準牧師,到一個為了理想而追求美和藝術的畫家(最后這份手藝成為在其最貧困潦倒境遇下的謀生手段),然而這兩份高尚的職業來得快,破滅的也快。菲利浦迫于壓力進行了一年索然無味的會計員實習,最后選擇了子從父業修習做一名醫師,而在圣路加醫院學習的這段時間,也是菲利浦成長的最重要的一段經歷。
在這個時候,他認識的米爾德麗德,見證了克朗肖的死(不得不說,正是這個人的死,讓菲利浦徹底從對巴黎的幻想中解脫),送走了一段友誼,經歷了破產,也贏來了生命的新開始。(勞森和阿特爾涅) 在整部小說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便是阿特爾涅一家。
懷揣著高尚的理想朗誦著西班牙詩篇,安居樂業的操持著有九個孩子的大家庭,這樣的家庭,既浪漫又樸實,平淡中蕩漾著點點真情。而菲利浦也正是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在這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而沙莉,也在這個夜晚,傾心于這位凱里先生。
菲利浦選擇行醫,后來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阿特爾涅口中那激情豪放的西班牙,但因為自己的激情,卻又不得不放棄自己冒險的生活,打定主意與懷上自己孩子的沙莉共度安定的日子。但當沙莉告訴自己并未懷孕的時候,自由的喜悅再次降臨,可惜,僅僅是一閃而過,如果此時,菲利浦選擇了自由,那麼也許一切的人生的枷鎖對于菲利來說都將不復存在,他可以周游世界,過上自己夢寐以求的日子,但當他挽起沙莉的手走入人群的一剎那,他無疑再次宣告:生活微不足道,死亡也無足輕重。
想開了這一點,人生的枷鎖,似乎也沒有了。 我比較喜歡的幾段: 每個哲學家的思想,總是同他的為人血肉相連,只要了解哲學家其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猜測到他所闡述的哲學思想。
并不是因為你是按照某種方式思維,所以才按某種方式行事;實際上,你之所以按某種方式思維,倒是因為你是按某種方式造就而成的。每個人都有其一套哲學,過去的偉人先哲煞費苦心炮制的整套整套觀念,僅僅對著者自己有效。
二十九章最后一段 六十七章關于讀書的討論認為很精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