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閨情 作者:唐·孟浩然 一別隔炎涼,君衣忘短長
第一首:丈夫出門在外很久了(可以理解為一年),在家的女子心里無比牽掛擔心,想做衣服給丈夫卻忘了衣服的長短,只好用情,用意來做衣服。做好了卻又擔心丈夫在外辛勞瘦了,衣服可能做大了,然后天冷了,衣服還得加厚。哭泣著將衣服包裹了,卻不知道丈夫在哪里,又能寄給誰呢。這是一個在閨中苦苦思念但卻十分包容關愛丈夫的女子。
第二首:徹夜未眠,天都要亮的,等的人卻還沒有回來,披著衣服到門口去看也看不見身影,那早上歡叫的鳥兒真討厭,我如此煩惱,它卻叫得換。這個女子是無比期盼丈夫歸來的,甚至等到了徹夜難眠,連早上鳥兒的叫聲也厭煩了,她心中一定在埋怨丈夫為何不歸,待丈夫歸來一定會生生氣,吵吵架的那樣。
2. 孟浩然有哪些經典的詩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裹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晚泊潯陽望廬山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詠懷城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贈孟浩然 【唐】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遣興(其五) 【唐】 杜甫 吾憐孟浩然,短褐即長夜。
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 清江空舊魚,春雨余甘蔗。
每望東南云,令人幾悲咤。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3. 求孟浩然的五首詩
春曉 宿建德江 過故人莊 臨洞庭上張丞相 送朱大入秦 夏日南亭懷辛大 與諸子登峴山 夜歸鹿門歌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留別王維 題義公禪房 早寒有懷 秦中感秋寄遠上人 歲暮歸南山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①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夜歸鹿門歌 秦中寄遠上人 秋登萬山寄張五 宿天臺桐柏觀① 彭蠡湖中望廬山①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送杜十四之江南 秋登蘭山寄張五 初春漢中漾舟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① 渡浙江問舟中人 美人分香 游云門寺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① 耶溪泛舟① 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① 南歸阻雪 越中逢天臺太一子① 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① 送王昌齡之嶺南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渡揚子江 田家元日 早梅 山中逢道士云公 登鹿門山懷古①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① 尋香山湛上人① 早發漁浦潭①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峴山送蕭員外之荊州 清明即事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春中喜王九相尋(一題作晚春) 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 寒夜張明府宅宴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 尋天臺山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春意 春情 游景空寺蘭若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 耶溪泛舟 秋宵月下有懷 經七里灘① 將適天臺留別臨安李主薄 宴包二融宅① 聽鄭五□[心旁+音]彈琴① 湘中旅泊寄閻九司戶防① 萬山潭 登望楚山最高頂 題長安主人壁 湖中旅泊寄閻九司戶防 舟中曉望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宿武陽(一作陵)即事 荊門上張丞相 與白明府游江 寄天臺道士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 耶溪泛舟 尋裴處士 與崔二十一游鏡湖寄包賀二公 臘月八日于剡縣石城寺禮拜 宴崔明府宅夜觀妓 同王九題就師山房 來闍黎新亭作 西山尋辛諤 醉后贈馬四 贈王九 同張將薊門觀燈 張郎中梅園中 檀溪尋故人 問舟子 句 涼州詞 送王昌齡之嶺南 早寒江上有懷 送張子容進士赴舉 歲暮海上作 鸚鵡洲送王九游江左 長樂宮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武陵泛舟 宴張別駕新齊 庭橘 永嘉別張子容 東京留別諸公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階字 陪張丞相祠紫蓋山途經玉泉寺 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 秦中苦雨思歸贈袁左丞賀侍郎 同張明府碧溪贈答 久滯越中貽謝南池會稽賀少府 長安早春 一作張子容詩 寒夜 秋登張明府海亭 夏日辨玉法師茅齋 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題張野人園廬 陪李侍御訪聰上人禪居 自洛之越 晚春題遠上人南亭 尋張五回夜園作 他鄉七夕 曉入南山 夜渡湘水 赴京途中遇雪 秋登蘭山寄張五 庭橘 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 田園作① 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① 入峽寄弟 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舊游① 晚泊潯陽望香爐峰① 襄陽公宅飲① 晚春臥疾寄張八子容① 疾愈過龍泉寺精舍呈易業二公① 書懷貽京邑同好① 峴潭作① 齒坐呈山南諸隱 送辛大不及① 江上別流人 歲暮海上作 示孟郊① 同張明府清鏡嘆① 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升在座 宿揚子津寄潤州長山劉隱士① 宴包二融宅 與王昌齡宴王道士房 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 峴潭(山)作 萬山潭作 經七里灘 入峽寄弟 白云先生迥見訪① 途次(一作落日)望鄉 歸至郢中(作) 李氏園(林)臥疾 南山下與老圃期種瓜 姚開府山池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得青字 陪獨孤使君同與蕭員外證登萬山亭 賦得盈盈樓上女 登萬歲樓 傷峴山云表觀主 歲除夜有懷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 和于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宴張記室宅 陪張丞相登荊城樓因寄蘇臺張使君及浪泊戍主 贈蕭少府 送袁太祝蔚豫章 送賈升主簿之荊府 送王大校書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 峴山餞(贈)房琯崔宗之 送謝錄事之越 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送王五昆季省覲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宅 送洗然弟進士舉 崔明府宅夜觀妓 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得秋字 游鳳林寺西嶺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 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上巳洛中寄王九迥 送王七尉松滋得陽臺云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送張祥之房陵 閑園懷蘇子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毋校書 東坡遇雨率爾貽謝南池 行至汝墳寄盧征君 重酬李少府見贈 九日懷襄陽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峴山送張去非游巴東(一題作峴山亭送朱大) 春意(一題作春怨) 戲題 初秋 過融上人蘭若 北澗泛舟 上巳日澗南園期王山人陳七諸公不至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行出東山望漢川 夜泊宣城界 登龍興寺閣 登總持寺浮圖 陪盧明府泛舟回峴山作 同獨孤使君東齋作 下贛石 初年樂城館中臥疾懷歸作 送朱大入秦 送友人之京 送張郎中遷京 揚子津望京口 同儲十二洛陽道中作 初下浙江舟中口號 越中送張少府歸秦中 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宴張別駕新齋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送吳宣從事(一作送蘇六從軍)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登總持寺浮圖?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 九日龍沙寄劉大 洞庭湖寄閻九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 送吳宣從事 送桓子之郢成禮 高陽池送朱二 南歸阻雪 題云門山寄越府包戶曹、徐起居 聞裴侍御胐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和賈主薄弁九日登峴山 贈。
4. 杜甫 孟浩然 陸游 范仲淹 蘇軾 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
漢族,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人,原籍湖北襄陽。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稱“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李白并稱“李杜”。
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
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對后世影響深遠。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世稱「孟襄陽」。
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
他和王維交誼甚篤。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
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
后漫游吳越,窮極山水之勝。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
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于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游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
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
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于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后世所傾慕。
李白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贊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王維曾畫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題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
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系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于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并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范仲淹(989年—1052年)【男】(即太宗端拱二年——皇佑四年) 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謚號“文正”,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望亭)人。
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
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元昊造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陜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慶歷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采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歷新政”。
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后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
他工于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岳陽樓記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他不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統帥,也是—位卓越的文學家和教育家。
他領導的慶歷革新運動,成為后來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他對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經他薦拔的一大批學者,為宋代學術鼎盛奠定了基礎;他倡導的先憂后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爍異彩的精神財富:朱熹稱他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千載迄今,各地有關范仲淹的遺跡始終受到人們的保護和紀念。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詩人,豪放派詞人代表。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
史書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有余(186cm)蘇軾為人豁達心胸寬廣,宋高宗乾通六年,贈太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佑二年(1057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
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年),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
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
5. 孟浩然有哪些詩
1 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①
2 崔明府宅夜觀妓
3 大堤行寄萬七①
4 登安陽城樓
5 登江中孤嶼贈白云先生王迥①
6 登龍興寺閣
7 登鹿門山懷古①
8 登萬歲樓
9 登望楚山最高頂
10 登峴山亭,寄晉陵張少府
11 登總持寺浮圖#ò肟掙冶λ?
12 東京留別諸公
13 東坡遇雨率爾貽謝南池
14 冬至后過吳張二子檀溪別業
15 洞庭湖寄閻九
16 都下送辛大之鄂
17 渡揚子江
18 渡浙江問舟中人
19 奉先張明府休沐還鄉海亭宴集探得階字
20 赴京途中遇雪
21 賦得盈盈樓上女
22 高陽池送朱二
23 廣陵別薛八
24 歸至郢中
25 閨情
26 過故人莊
27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28 過融上人蘭若
29 寒夜
30 寒夜張明府宅宴
31 韓大使東齋會岳上人諸學士
32 和賈主薄弁九日登峴山
33 和盧明府送鄭十三還京兼寄之什
34 和宋太史
35 和于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36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37 和張二自穰縣還途中遇雪
38 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39 和張判官登萬山亭,因贈洪府都督韓公
40 行出東山望漢川
41 行出東山望漢川
42 行至汝墳寄盧征君
43 尋白鶴巖張子容隱居
44 尋陳
45 尋菊花潭主人不遇
46 尋梅道士
47 尋裴處士
48 尋天臺山
49 尋香山湛上人①
50 尋張五回夜園作
太多
6. 崔顥《長干行》翻譯和賞析
請問大哥你的家在何方。我家是住在建康的橫塘。
停下船吧暫且借問一聲,聽口音恐怕咱們是同鄉。
賞析:
這首抒情詩抓住了人生片斷中富有戲劇性的一剎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幾筆,就使人物、場景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襯,似墨筆畫;它不用任何妝飾烘托,是幅素描;它不憑任何布景借力,猶如一曲男女聲對唱;它截頭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獨幕劇。題材平凡,而表現手法不凡。
一個住在橫塘的姑娘,在泛舟時聽到鄰船一個男子的話音,于是天真無邪地問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鄉?就是這樣一點兒簡單的情節,只用“妾住在橫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點明了說話者的性別與居處。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個“君”字指出對方是男性。那些題前的敘事,用這種一石兩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
詩一開頭就單刀直入,讓女主角出口問人,現身紙上,而讀者也聞其聲如見其人,絕沒有茫無頭緒之感。從文學描寫的技巧看,“聲態并作”,達到了“應有盡有,應無盡無”,既凝煉集中而又玲瓏剔透的藝術高度。
在寥寥二十字中,詩人僅用口吻傳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寫得活靈活現。他不象杜牧那樣寫明“娉娉裊裊十三余”,也不象李商隱那樣點出“十五泣春風,背面秋千下”。他只采用了問話之后,不待對方答復,就急于自報“妾住在橫塘”這樣的處理,自然地把女主角的年齡從嬌憨天真的語氣中反襯出來了。
在男主角并未開口,而這位小姑娘之所以有“或恐是同鄉”的想法,不正是因為聽到了對方帶有鄉音的片言只語嗎?這里詩人又省略了“因聞聲而相問”的關節,這是文字之外的描寫,所謂“不寫之寫”。
這首詩還表現了女主角境遇與內心的孤寂。單從她聞鄉音而急于“停舟”相問,就可見她離鄉背井,水宿風行,孤零無伴,沒有一個可與共語之人。因此,他鄉聽得故鄉音,且將他鄉當故鄉,就這樣的喜出望外。詩人不僅在紙上重現了女主角外露的聲音笑貌,而且深深開掘了她的個性和內心。
原文:
長干行·君家何處住【作者】崔顥 【朝代】唐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擴展資料:
《長干行》作者簡介:
崔顥,開元十一年(723年)登進士第,官終尚書司勛員外郎。其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于浮艷輕薄。后歷邊塞,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明人輯有《崔顥集》,《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
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進士。《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崔顥的詩,按流傳下來的42首詩的內容分類,大致可分為三類,描寫婦女的詩為一類、邊塞詩和山水詩為一類、贈言記事等詩為一類。描寫婦女的詩流傳下來的有15首,這大概就是他“有文無行、名陷輕薄”的原因之一吧。但是他的這些詩未必都“浮艷”。